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人与象,相爱相杀

摄影/程雪力 写文/陈维奇 程雪力
2017年03月01日09:3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2月15日,原武警森林战士岩罕陆来到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象谷的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看望他曾经救助过的野象然然,许久未见的两位老友相互行礼。退伍后岩罕陆选择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现在是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组长。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旺乡大龙山村后山,3头野生亚洲象误入人造蓄水池被困。(摄于2016年10月,武警云南森林总队资料照片)

  老兵岩罕陆和野象然然

  漆黑的原始森林中,战士们打着手电过河。为了打击境内外的盗猎者,官兵们在保护区进行武装巡护,有时一次巡护长达一两个月。

  指导员刘禹慧教授新兵在森林生存的技能。原始森林危机四伏,每个战士都要经受体力、心理等各方面的挑战。

  西双版纳野象谷,军民合力抬着700公斤重的受伤小野象送往救助点。

  (摄于2005年7月,武警云南森林总队资料照片)

  野象突然出现,在野象谷执勤的战士赶紧疏散游客和路人,做好紧急避险工作。

  2月24日,得知近日有野象袭人事件发生,武警云南森林总队西双版纳大队战士王鹏在战友的催促下,又一次来到野象谷,看望他们救助过的野象然然。

  大约12年前,年仅3岁的然然在西双版纳野象谷被盗猎者的兽夹夹伤。参与救助的30名多名官兵抬着700公斤重的小野象,在地形复杂、植被茂密的原始森林里艰难行进……

  武警云南森林总队西双版纳大队1995年4月进驻,担负当地1753.5万亩森林防火灭火、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等任务。救助然然的经历,让官兵们看到了野象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中。有的战士退伍后,干脆选择留在热带雨林,加入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已退伍的战士岩罕陆现在便是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组长。

  西双版纳在古傣语里被称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亚洲象的繁衍生息之地。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约300头中国野生亚洲象中近90%生活在西双版纳。

  随着象牙价格暴涨,在盗猎者的屠杀中,亚洲象一度面临灭顶之灾。为了打击盗猎者,携带枪弹、装具深入到茂密的原始林进行武装巡护成为官兵们的一项职责,每次巡护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两个月。

  除了盗猎者,人与象冲突更重要的原因是野生象栖息地的减少。生态环境复杂多样的河谷地带变成了橡胶、茶叶、玉米等经济作物种植地,天然林面积逐渐缩小,适宜人类生活的环境对野象来说却处处是陷阱。

  2016年10月,一群野象在景洪市勐旺乡大龙山觅食,幼象不慎落入人造蓄水池被困。武警官兵和其他救援人员经过56个小时,打开水闸、拆除水池,幼象才在大象的辅助下缓缓爬出水池。

  54岁的王晓安生活在景洪市大度岗乡关平村,从事林业工作31年。据他回忆,1985年开始有大象进入村寨,2000年后次数逐渐增多。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强和生态改善,野象种群数量陆续增加,分布的范围也逐渐扩展。目前,亚洲象和当地居民普遍处于混居状态,人象冲突的风险逐渐加大,这对保护亚洲象提出了新的难题。据云南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统计,2011年至2015年,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三地发生的野象啃食破坏庄稼、攻击伤人案件达4.8万余起。

  在森林大队班长杨光荣的记忆里,他12年的军旅生涯中经历了19次人与象的冲突,有时还未等他和战友赶到现场,人与象已发生伤亡。

  当地百姓也在努力寻找与野象“相安无事”的相处之道。现在,王晓安和村民会利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西双版纳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提供的亚洲象活动预警减少与大象的冲突,“大象来了就关上家门,大象吃了庄稼,只要不伤人也不驱赶,顺其自然。大象造成的损失有保险公司负责理赔。”

  今年,然然已经15岁了。在亚洲象种源繁育基地工作人员的呵护下,它每天都会回到森林中去适应大自然。“中国野生亚洲象从不到100头,到现如今300头左右,那些曾经因为人象矛盾被驱赶出境外的大象,又回来了!”大队教导员王正康说。

(责编:史雅乔、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