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一元画”遭质疑 让法律为网络公益护航

初梓瑞
2017年09月08日18:13 | 来源:人民网-公益频道
小字号

  近日,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些特殊的绘画作品刷屏。

  这些绘画作品是由患有自闭症、智力障碍、脑瘫等病症的特殊人群所创作,你可以通过微信支付以一元钱的价格购买一幅电子画。据了解,这场在腾讯乐捐上发起的“用艺术点亮生命”筹款项目,仅用数小时就实现了1500万的筹款目标。

  一些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很难相信这是自闭症患者的作品、明显是代笔,你又被营销了……质疑声纷至沓来的背后,是近年来公众屡次目睹剧情反转后,对网络募捐产生的“不信任”。随着人们支付习惯的改变,网络募捐已逐渐成为慈善募捐的主要渠道,民众对规范互联网募捐也有了更高要求,“指尖上的公益”更需法律的保驾护航。

  从2016年9月1日起,慈善法已经正式施行一周年。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通过网络实施捐赠的超过了10亿人次,有些基金会来自于互联网的公众捐赠已经占到捐赠总收入的80%以上。慈善法颁布后,与慈善法相衔接的《志愿服务条例》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的修订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慈善事业制度体系基本构建成型。慈善组织认定登记、公开募捐管理、慈善信托管理、慈善活动支出、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志愿服务都有了细则规范。

  当前,“互联网+”的到来颠覆了许多行业的传统模式,公益慈善也不例外。网络捐助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传播速度更快、互动性更强、筹集效率更高。所以,网络募捐信息真实与否显得尤为重要。慈善法规定,网络募捐应在指定网络平台发布。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民政部已经公布了“腾讯公益”网络募捐平台、蚂蚁金服公益平台等13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依据慈善法“信息公开”的要求,民政部日前开通了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用于慈善组织、慈善信托受托人等参与主体面向社会公开慈善信息。这些都承载着社会各方对公益慈善透明化、法治化发展的美好愿景。

  “一元画”刷屏后,“捐款到底去向哪里”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9月4日,该项目善款接受方--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在官网上公布了善款使用计划。希望在法律的监管下,这个现象级的网络募捐活动能够有序推进。

  公众的质疑正是一个新业态进步的推动力,学会在质疑中成长和完善,更是能否做好一件事的必经阶段,企业或公益组织要勇于面对质疑。在法律日益完善的今天,应该有遵法守法的自觉,也应该能有面对质疑的底气。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既要拒绝“互联网+慈善”时代下野蛮生长的山寨募捐,更要肯定那些真正的慈善行为。在互联网成为公益事业发展新引擎的时代,不能让爱心成为工具,更不能让善行止步不前。

(责编:初梓瑞、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