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
让每一名困境儿童都得到亲情关怀

本报记者 杨铌紫
“我将来也要像刘必容妈妈一样,关心他人,努力生活,帮助更多的人!”9月23日,市妇联2017年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第一场市级团辅活动在璧山区凤凰小学举行,14岁的小云(化名)在活动现场动容地说。
小云家住璧山区大路街道团坝村,14岁的他是一个在苦难中长大的男孩,父亲在他1岁半的时候因醉酒死于非命,妈妈带着他和哥哥相依为命,家庭十分困难。可祸不单行,在小云不到10岁时,他的母亲也患上肝硬化离世,这让他和哥哥成了孤儿。
再一次失去亲人,让小云极度悲痛,他觉得世界一片灰暗,甚至开始怨恨这个世界,变得自闭和敏感。
但小云的生活很快就有了一抹亮色。村里了解到小云的情况后,为他向民政部门申请了每月1000元的困境儿童补贴,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更加雪中送炭的是,有一个人走进了小云的生活,她就是后来被小云叫“妈妈”的村妇联主席刘必容。
“想让小云尽快走出阴霾,拥有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的童年,除了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要给予他生活上的关心、精神上的抚慰和成长上的引领。”刘必容说,在生活上,她给予了小云无微不至的关心,不仅隔三差五去小云家打扫卫生、洗衣服,并且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他买新衣服、学习用品,还定期带他参加街道组织的亲子活动。
不仅如此,刘必容还将自己的孩子介绍给小云认识,让他们成为好朋友,一起玩耍。每逢节假日,刘必容都会接上小云两兄弟到家里吃饭,弥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的亲情和家庭温暖。
渐渐地,小云感受到了刘必容的关心,不爱说话的他性格开朗了许多,有什么困难或心里话都愿意给刘必容讲。去年秋天,小云开始上初中,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刘必容回忆,一次她带着学习用品和衣服去学校看望小云,小云向同学们介绍“这是我妈妈”,这一声“妈妈”,让她热泪盈眶,紧紧把小云拥入怀中。此后,小云对刘必荣的称呼从“阿姨”换成了“妈妈”。
14岁的小云从一个自卑孤独的农村孩子,变成一个乐观、开朗自信的男孩,这离不开“爱心妈妈”的关爱与鼓励。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市妇联按照市委群团改革的要求,实施“情暖童心 相伴成长”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组织1万余名村(社区)妇联主席、执委担任困境儿童的“爱心妈妈”,帮助像小云这样的孩子健康成长,让每一名困境儿童都得到亲情关怀。
在项目实施中,“爱心妈妈”与困境儿童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开展“每周与孩子见一次面了解情况、每半个月与孩子谈一次心、每月与监护人交流一次、每季度与班主任进行一次沟通、每学期陪伴参加一次亲子活动、每年陪孩子过一次节”的“六个一”日常关爱,给予困境儿童持续稳定的亲情关爱、生活帮助和心灵成长支持。
去年,群团改革全面铺开,市妇联以项目运行方式,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全面完成全市38个区县及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的困境儿童团辅、“爱心妈妈”培训,并通过构建三级督导机制确保儿童关爱的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而在今年,通过公开招标3支专业团队,11月底前,将深入38个区县及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开展困境儿童团辅项目,实现新一轮全覆盖培训。
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加强与民政、教委等相关部门的协作,积极培育“妇工+社工+志愿者”关爱帮扶队伍,常态化开展“1+1”结对帮扶和困境儿童心理服务,推动实现困境儿童亲情有依、生活有护、困难有帮、成长有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