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每一个细微的权益都值得维护

胡志中
2017年10月11日08:3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时至今日,刘瑞玲仍忘不了当初被取消考试资格时,自己内心的绝望与惶惑。

  2017年,刘瑞玲参加山西省吕梁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笔试入围后却被该市人社局取消资格,原因在于招聘计划要求是“历史学”专业,而她毕业证上的专业是“世界史”,不是“历史学”。

  《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各方极大关注。报道刊发当天,吕梁市政府当即成立核查组。经查认定,在此次招考中,市人社局存在对招考学科专业把握不准、机械执行的问题。吕梁市政府责成其立即恢复刘瑞玲、王慧慧的面试资格,并作出道歉。

  “没想到我的问题能这么快解决,希望其他考生不会再遇到类似的事。”刘瑞玲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经历了这次的维权过程,她感到“自己的视野打开了,内心也变强大了”。

  事实上,当今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每一个学科都在延展细化,专业细分已经成为再普遍不过的事情,而正是这些看似寻常、细微的问题,有时却成为青年求职的“绊脚石”和“玻璃天花板”,有的大学生甚至因招聘专业要求的一字之差错失良机。

  继刘瑞玲事件报道之后,引起不少有类似经历的考生共鸣。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学生有维权意愿,但却不知如何寻找渠道;还有的打起了退堂鼓,担心白费周折。

  学子们的担心不无缘由。“历史学”白纸黑字地出现在招聘条件中,是既有规定,况且这种细微之事,通常被看作司空见惯,更不会有人意识到这会成为学子求职的“拦路虎”。这个“权益死角”,很少受到关注,但却实实在在给青年带来困扰。

  令刘瑞玲们深感欣慰的是,当地政府迅速反应,果断纠错,还给他们应得的权益。

  本报关于事业单位招考的系列报道引起了多地人社部门、教育部门的重视,第一时间给予反馈,或整改、或道歉、或恢复考生面试资格,取得了良好效果。更重要的是,政府高效率的调查、反馈,对“世界史非历史学”正本清源,更是为青年发声,有效地维护了青年权益。

  不要让“历史学”与“世界史”打架,更不要让青年的权益因此受伤害,因为这种权益虽然细微,但却不应该被忽略、被漠视。

(责编:初梓瑞、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