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变味的番茄炒蛋 让泪流错了地方

2017年11月07日07:44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变味的番茄炒蛋 让泪流错了地方

  ◎苏小妮

  “二十四孝父母”通常都是这样当的:当爸妈的把儿子当宝贝,捧在手心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儿想要啥就给啥,手机二十四小时待命,哪怕是凌晨四点要做番茄炒蛋。

  以前办公室有位同事,有段时间每天早上刚上班啥事都不干,静静地坐在那儿盯着她的手机。时间长了我们都知道,在等她家宝宝的越洋电话。她口中的宝宝,高中毕业出国留学,在国外已经待了好几年,那时已到了读研阶段,大概二十三四岁的样子,你若不知道,初听喊宝宝,还以为那该是个幼儿园的孩子。在我们多数人的观念里,不是幼儿园的孩子才应该叫宝宝吗?这都长到二十郎当岁人高马大的,多数人一站起来甚至比父母高了一头去,还叫宝宝?

  不过,好像也不太奇怪,如果你有闲工夫,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去一些小学甚至中学门口看一看,每当有学生放学从校门口走出来,外面接孩子的家长(多半是奶奶或者外婆,也有少部分妈妈)老远地挥着手:“宝宝,我在这里!”看到孩子一路小跑着奔过来,赶紧接过他们肩上的书包,千万别把祖国的花朵给压趴下!其实那些宝宝们,基本也都跟奶奶或者外婆差不多高了。接过书包还不算,一边拉起孩子的手“宝宝,饿了吗?宝宝,上课累吗?……”不管那孩子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一边往孩子手里塞着水果糕点,生怕他(她)饿坏。

  最近,一段打着温情脉脉旗号的“番茄炒蛋”视频,让很多人看了泪奔,赚取了无数的眼泪。因为跟太平洋彼岸的时差关系,那个视频发生时国内是凌晨四点钟,留学在外的儿子要在家招待自己的外国朋友,想要露一手做一份番茄炒蛋,结果却被究竟是先放番茄还是先放蛋难住了,求助在国内的老妈。当妈的先是发语音传授,见儿子不懂,又跟老公俩亲自演示拍成视频,一个个步骤教,爱心爆棚。我刚看到那视频的第一印象,理工女的理性本能就发作:这深更半夜的,我就是想这样做,冰箱里也未必就有西红柿等着我,更别提上哪买去。

  后来看到是广告,一场企业的商业运作,便觉得释然。企业为博人眼球,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任何不符合逻辑的事都可以做出来的,原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看到网上这么多人在看了这个变味的视频后泪奔,朋友圈被刷爆了屏,还是令人吃惊不小:这视频中的儿子,简直就是白痴儿子,而那对父母,则是传说中的“二十四孝父母”。长了二十多岁父母居然没教过他番茄炒蛋?没学过上网搜会吗?纵然这些都不会,凌晨四点,懂得“体谅”两个字怎么写吗?典型的中国式教育的失败,生活常识严重缺失倒也罢了,连心疼父母都不会,还上什么学?而广告之所以这么做,谁又说很大程度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

  有个段子怎么说的?小时候儿子开口闭口“妈,我饿了!”“妈,我渴了!”“妈,我的书包呢?”“妈,我的衣服呢?”“爸,我妈呢?”及至成年,虽然长得人高马大,依旧如此,一刻也离不开妈,生生把孩子培养成了人们口中俗称的“妈宝男”。隔着上万公里做个番茄炒蛋首先想到的是求助老妈,却想都不想那隔着大洋的时差,就是“妈,我……”格式的继续。

  那么多人因为这个视频泪崩,我不知道你们崩的什么崩?这泪流错了地方吧?

  “二十四孝父母”通常都是这样当的:当爸妈的把儿子当宝贝,捧在手心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儿想要啥就给啥,手机二十四小时待命,哪怕是凌晨四点要做番茄炒蛋。这些家长,估计大部分就是那些在办公室里等宝宝电话或者在校门口喊宝宝的家长。

  此文落笔时是晚上十点多钟,正好女儿的手机视频进来。因为万圣节放假,在中餐馆打工的妞刚刚结束她中午的工作,说她同事邀请她去餐馆对面的“金拱门”喝下午茶,她拒绝了,理由是:“我要给我妈打电话,迟了她就要睡觉了。”她说这话的时候我鼻子一酸,不过还是有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到底没有把她培养成那做个番茄炒蛋都要在半夜打越洋视频电话的“宝宝”。

(责编:杨迪、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