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雅安:“雨城”有了新衣裳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四川雅安又名雨城,西临青藏高原,东靠四川盆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让这里终年淫雨霏霏。当地人说,雅安一定是女娲补天的时候被遗漏了,所以才造就了今天的“雅安天漏”。
特殊的地理环境能形成许多自然奇观,但同时也可能会伴有难以避免的自然灾害。2013年4月,雅安发生7.0级地震,69万余间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灾情波及246万余人,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奉献爱心。
雅安市宝兴县大溪乡烟溪村,钢结构抗震农房
5年来,重建雅安,已不仅仅是当地政府的要务,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众多社会组织的深度参与下,雅安正逐步走出阴霾,走向新时代。
注入理念 重塑家园
“社会组织为灾区重建凝聚了民间资金和人才,有力的支持了党委、政府,并成为了政府的有益补充。社会组织的创新探索,为重建注入新的理念,同时也促进了灾区社会治理创新。”雅安群团中心主任任昌荣感触颇深。
壹基金执行秘书长李弘介绍说,在“4·20”芦山地震后,壹基金协同政府联合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伙伴先后开展了紧急救援、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三阶段工作。
壹基金执行秘书长李弘
李弘认为,灾后重建阶段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工作,国际上对灾后重建的有一个标准是要恢复到比灾前更好的水平。壹基金的理念就是要创造社会上没有的、新的价值。
据悉,壹基金用时三个月,进行了灾后重建研究,通过专家研讨、政府座谈等多个环节,最终确认了“以减灾为核心,创建韧性家园”的五年灾后重建规划。
何为“韧性”?壹基金雅安重建项目主任魏明涛介绍,“韧性”的宗旨就是让居民及其生活的环境具备应对灾害的能力及灾害发生后的快速恢复能力。
5年来,壹基金深耕“韧性”理念,在灾区先后实施了59 个重大项目,累计支出资金3.52亿元。
防灾减灾 重在自救
随着一声警报长鸣,雅安市芦山县双石镇中心小学的200余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迅速、有序的从教学楼跑到操场,双手抱头蹲在操场的临时安置区。校长杨成虎统计完人数后,立刻安排所有师生赶往校园深处的地震避难场。
雅安市芦山县双石镇中心小学地震避难场(初梓瑞 摄)
“请立刻参与救援行动,有15名学生被困教室。”临时救援指挥长张学勇接到校长的求救电话后,立刻组织百余名由村民组织的救灾队伍参与救援,统计被困人数、拉起地震警戒线、搭建临时指挥部、分配伤员救助地……
临时救援指挥长张学勇分配救援任务(初梓瑞 摄)
救援队反应迅速,被困学生陆续从教室被救出,救援队按照轻伤、重伤、生命危险等受伤程度分别将被困学生输送到医疗点,接受红十字会的医疗救助。
这次大规模的地震救援演习持续了近40分钟。李弘介绍,壹基金从2013年就开始致力于增强社区的减灾能力的紧急救援的项目。以村子为单位,整合社区资源,在完善社区硬件的基础上增强日常的防灾减灾的意识,构建以社区为本的防灾减灾能力。
“在壹基金的帮助下,我们参与了很多次救援培训,学会了非常多的自救知识,我相信,在外界救援没有到位的时候,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救作用,让损失最小化。”张学勇坚定地告诉记者。
硬件 软件 双管齐下
“在雅安重建过程中,壹基金不仅做了加固学校、抗震农房等‘硬件’设施援建,同时还在校园、社区做了减灾示范校园、安全农家等‘软件’项目。” 魏明涛说。
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需要“硬件”和“软件”双管齐下。
李弘指出,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聚集人群多,个体应对灾害能力弱,往往是灾难来临时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因此,加固教学楼、提高抗震性十分必要。
雅安市汉源县片马彝族乡万坪村小学,壹基金校园重建项目
据了解,壹基金邀请中国各地的知名设计师团队,因地制宜,开展学校援建的设计、建造和完备工作,通过教师能力建设、儿童安全教育、校园风险管理与校园安全文化四个方面,提升震后地区学校应对灾害和日常风险的综合能力。
雅安市石棉县宰羊小学张军校长提及,他在培训时学到了将儿童视角的理念和校园风险排查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全校学生一起去排查风险,“学校就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打造像家一样的环境,学生自己对家进行整改。不仅要让学生们发现风险点,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动手去解决。参与到‘家’的风险点整改。”
截至2018年3月31日,壹基金开展了8所抗震减灾学校、16所乡村幼儿园、20个避灾运动场、358套钢结构抗震农房的援建工作,在102所学校开展减灾示范校园项目,在4个区县建立12个社区减灾中心,在32个农村社区开展安全农家项目,超过900个次学校和村/社区受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