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用生命记录生存——《扶贫周记》创作研讨会在京举办

2018年05月14日18:32 | 来源:人民网-公益频道
小字号

  一个背着帐篷行走在贫困山区的女记者,一个扛着40斤设备全天候拍摄的90后男摄像师,山区蹲点拍摄、一年累计行走1300多公里山路,汇聚成撼动人心、直击泪点的16集纪录片《扶贫周记》。

  新时代如何做一个好记者?记者应具有怎样的专业精神?

  5月11日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举办的蹲点扶贫纪录片《扶贫周记》创作研讨会给出了答案。

  蹲点扶贫纪录片《扶贫周记》由CCTV-7农业节目策划制作,节目摄制组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持续深入革命老区广西田东县深度贫困地区,自带帐篷,和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近一年的蹲点拍摄记录,创作出16集蹲点扶贫纪录片《扶贫周记》,用镜头全景式展现扶贫脱贫过程的艰辛及党群一心奔小康的信心。

  《扶贫周记》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广西田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代表全县43万各族人民向中宣部反映摄制组工作情况,并致信感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同志,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同志先后对广西田东县给《扶贫周记》摄制组的感谢信做出重要批示。

  本次研讨会以“新时期农业节目的价值取向和历史责任”为主题,以“弘扬新时代‘三农’记者专业精神、创作出不负时代的电视精品”为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对如何进一步发挥“三农”记者的专业精神、担负起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等话题进行研讨。

  研讨会上,《扶贫周记》主创人员周玉、荆诚现场分享了采访经历和创作感悟,《聚焦三农》制片人钟倩针对《扶贫周记》的策划、组织实施、IP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梳理。

  《扶贫周记》编导 周玉

  《扶贫周记》摄像 荆诚

  《聚焦三农》制片人 钟倩

  出席研讨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对《扶贫周记》节目的艺术价值、现实意义,以及创作团队体现出的专业精神进行了深入研讨,一致认为《扶贫周记》的主创人员求真务实、扎根基层、不怕吃苦、甘于奉献、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展示了新时代“三农”记者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农业节目深入生活、扎根基层的工作经验值得学习和

  推广。

  领导及专家发言主要内容如下:

  “这么多年来农业节目应当说是好戏连台,精品叠出,定位精准,标准紧紧锁定在‘三农’上,从形式到内容,从选材到表达方式,都和“三农”紧紧结合在一起。风格定位非常准确,朴实无华、接地气,从节目到记者都充满着对‘三农’的热爱,特别是对农民的爱,可以感受到记者们都是带着感情做这些节目的。农业节目有很多栏目都是以记者为主线,很善于讲故事,这条我觉得很值得其他频道和栏目借鉴。”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 胡占凡

  “三个真,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就这三个感受,谁能做到?太难做了。《扶贫周记》做到了,真是不错。无论多么高大的东西,实际上还原生活最本真的东西才是最高大的,我真的希望在农影中心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大家能继续坚持这种真正的本质的东西,这是我们农影的生命和特色之所在。《扶贫周记》既然是‘记’,就要更多地让事实说话,记者主观的判断可以略微少一点,如果想加我们的观点,不妨如同学生作文和日记后边的点评一样,我们请名家或者专家在节目里点一下,没准儿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会使片子更加厚重,让人感觉更真实。”

  ——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翟惠生

  “《扶贫周记》用一个个镜头记录下了精准扶贫坚实的脚步,用一个个客观生动的扶贫励志故事,弘扬了主旋律,传递了正能量。表现出了新时代农业记者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精神和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奉献精神。‘三农’记者的这种责任,职业信仰,专业素质,为民情怀,是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农影中心经过了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拥有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也开办了一些特色鲜明的电视栏目,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和肯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新闻宣传的主力军,希望农业新闻媒体的同志们,要继续发扬扎根 ‘三农’、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作出不负时代的精品节目,在三农领域里谱写新的篇章。”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 马爱国

  “《扶贫周记》是一部值得称道的优秀作品。有效体现了新闻作品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摄制组记者们驻农村、搭帐篷、简易油灯照明,手摇扇子赶蚊虫,克服层层困难,真实记录扶扶贫工作的艰难复杂以及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现出了新时代新媒体人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亲民爱民的精神品质。主创者周玉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堪称精神表率,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三农’记者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精神风采。”

  ——中国记协党组成员 书记处书记 潘岗

  “在现场听《扶贫周记》编导、摄像的一番非常动情的讲述,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平凡中能够见伟大,质朴中能够看到鲜活。我们看到了脚踏实地的记者。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我们会把这种精神和作风也带回去,让我们新思想、新作为、新篇章的报道和大家一样,能够多出精品,为广大的受众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建议《扶贫周记》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既要有故事的记录,也应该有适度的评论,还应该有碎片化的在网上传播的微视频,还要有纯粹的给观众和听众以视频体验的短视频和原声,这个系列的产品应该是我们构成精品化、力量化、矩阵化的组成。”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主任 王晓真

  “感谢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拍出了《扶贫周记》这样一个非常真实、很接地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好作品,使我们全国的观众,能够了解脱贫攻坚这一个宏大的历史事件。央视七套农业节目的同志们能够长期坚守阵地,坚持把镜头对准农民、农业、农村,这是一种担当,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我期盼投入更多的力量,用更多的时段和更多的专栏、专题继续来报道脱贫攻坚,也呼唤有更多的媒体能够像CCTV-7农业节目一样,参与到扶贫攻坚的报道当中。”

  ——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夏长勇

  “CCTV-7农业节目《扶贫周记》的记者们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深入贫困山区、贴近百姓生活,可以说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的实践,再次为我们广大新闻记者同事树立了改文风、转作风的非常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扶贫周记》摄制组不仅仅是关注讲故事,同时关注解决问题,体现了新闻媒体的责任担当。《扶贫周记》展现出的是用新闻作品来推动脱贫攻坚,也就是用新闻的力量来推动社会进步,我觉得这就是它的新闻价值所在,非常重要。”

  ——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利生

  “《扶贫周记》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关注当下现实主义题材的力作,它坚持以精神的力量信服人、以精湛的艺术感染人、以世界的追求打动人,它就是一个区域扶贫案例,是记者眼中的乡村人家、基层干部,但所展示的却是宏大背景下的国家战略主题。《扶贫周记》用农业记者视角,以小见大、栩栩如生地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国家扶贫攻坚的广阔画卷,一个个扶贫干部所体现出的使命感的光辉和魅力深深打动了我。农业节目从频道运作方式、节目定位和创作节目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需要做好这套节目并不容易,而且还打造了一支既能牢记新闻工作者职责使命,又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素质的优秀队伍就弥足珍贵。”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范宗钗

  “CCTV-7农业节目打造的《扶贫周记》体现了农业节目作为媒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农业节目离乡土最近、与农民最亲、靠时代最近。摄制组和‘三农’记者们体现了媒体工作者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感。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可以适当减少主观性、感性的、评价性的东西,这样我们可以让作品更加有厚度,而且留给观众的空间会更大。”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尹鸿

  “《扶贫周记》取得如此成功,源于几点:第一是超越采访关系,建构命运关联,记者用实践建构了传媒人和扶贫对象的命运共同体;第二是超越一般体验,建构国情调研;第三是超越一般典型,直击问题矛盾;第四是超越平凡解说,形成非凡感悟,记者本身也变成了节目的参与人,记者将普通的点评升级到了心灵层面的观察后转变成带有个人视角的感悟;第五是超越普通行动,建构形态创新。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可以继续强化节目的模式感和仪式感,通过媒体动员场外帮扶,比如专家帮扶、资源帮扶。还应打造融媒体的《扶贫周记》,通过跨屏的方式,直接触达贫困地区,让普通电视观众可以通过小屏连接大屏,通过跨屏的方式,未来把《扶贫周记》做得更好。”

  ——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 冷凇

  目前我国处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农业节目作为我国对农宣传唯一的国家级电视媒体,宣传扶贫脱困成果、推广精准扶贫经验是农业节目近年重大主题宣传内容之一。近年来,CCTV-7农业节目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围绕扶贫工作策划推出一系列扶贫报道节目。其中,蹲点扶贫纪录片《扶贫周记》、产业精准扶贫纪录片《中国力量》、扶贫纪录片《落地生根》,从扶贫经验、产业扶贫和弘扬扶贫精神的角度全景式反映我国精准扶贫的现实,彰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国力量》在播出当天,节目视频被央视网首页重点推荐,节目推广文章连续两天被中央网信办推荐全网通发,扶贫纪录片《落地生根》作为“2017北京纪实影像周”开幕影片与公众见面,得到广电总局及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CCTV-7农业节目还将扶贫报道实践和搭建公益宣传平台结合起来,在每年开学季播出《寒门学子》系列节目,对贫困地区大学生进行救助;持续开展扶贫助困公益活动。与多个贫困县签署了“公益扶农”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融媒体线上线下推介贫困地区农产品,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先后推出《省部长推荐农产品》《知名人士代言家乡农产品》活动;举办多场公益扶农活动,承办援助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疆林果论坛”,签署了“公益扶农”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多家企业每年播出2000多分钟免费扶贫公益广告,目前已累积播出15000分钟,涉及全国400多个贫困县,带动销售了10亿公斤农产品,切实为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据了解,江苏兴化市的大米公益广告播出后,年销售额增收了1.5亿元,数万农民直接受益;四川省广元市“剑门关土鸡”公益广告播出两个月,为农民增收2亿元。

  CCTV-7农业节目作为亿万农民获取政策信息、致富信息、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获得了亿万农民的喜爱与信赖,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和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两份专业调查报告显示,CCTV-7农业节目在全国涉农节目中所占的收视比重达92.1%,每天有超过0.6亿人收看央视七套节目。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嘉宾有: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翟惠生,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马爱国,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潘岗,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王晓真,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夏长勇,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利生,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副主任宁启文,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范宗钗,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本次研讨会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CCTV-7农业节目共同主办。

(责编:朱传戈、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