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乡村教育的赣榆实践

李超 李润文
2018年06月04日07:4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赣榆杨庄小学只有44个孩子,却有18亩的校园。李超/摄

  里仁居 李超/摄

  赣榆实验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秦明/摄

  江苏赣榆的幼儿园户外场地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设置攀爬、玩泥、玩水、骑行、果园、涂鸦、种植、养殖、生活体验等形式多样游戏区域。区域里设施安全、材料丰富、植物多样,为儿童提供了学习和互动的机会。满足幼儿在游戏中开展运动、观察、种植、探索、扮演、操作等多种活动,让农村幼儿园有农村的味道和农村的优势。幼儿园孩子在创设主题、制定计划、自主游戏、记录并自主评价的过程中,培养了自主探索的能力,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户外游戏中更能展示其天性,有利于教师观察到最真实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为教师有效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最真实最科学的资料。

  上图为赣榆塔山中心幼儿园的孩子有自己的玩泥巴时间。秦明/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中国版图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位于黄海之滨,苏鲁交界,是江苏北大门。境内山区、沿海、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当地人认为赣榆地势地貌是一个浓缩的“中国”版图。在这片土地上,教育,一直是赣榆人的骄傲之一,底蕴深厚。

  陆建国担任赣榆区教育局局长,已有1年半多,此前,他担任过乡镇长、书记,2016年10月底,一天教师没做过的他,“跨界”做了教育局局长。去年5月,他的一次内部讲话流出,一夜之间,他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年多过去了,如今,这位曾经备受争议的教育局长,他在地方做了哪些教育尝试,他脚下的那片土地上,乡村教育是一种怎样的生态,他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思考呢?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走进赣榆,试图通过解剖这个地域的乡村教育演变,探寻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路径。

  城镇化与教育不均衡

  在赣榆区,80%的学校在农村。和中国的大部分农村一样,这些学校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条件所限,他们多数都由爷爷奶奶带大。在城市打工的父母体验到城市文明,却又很难融入城市,他们会把内心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寄托到子女身上,望子成龙的渴望会更为强烈。

  当过6年乡镇书记的陆建国告诉记者,乡村空心化的问题,是城镇化进程的一种表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城市文明毕竟是更先进的文明形态。大多数农民进城,很大的原因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孩子的教育”。

  通过实地走访赣榆区的多所中心小学、村小,以及幼儿园,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虽是苏北欠发达地区,但赣榆一些乡村学校的校舍建设,并不亚于记者采访过的部分省会城市的中小学。而且,由于农村地广,学校面积、操场等活动场地都比城市的宽敞许多。这背后,是地方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当然,也还有一些村小和教学点,硬件上尚有需要提升之处。

  “在我们乡镇,最好的房子大都是学校,学校建得很漂亮。”连云港市塔山中心幼儿园园长刘永英说。可是,在硬件条件相对较好的同时,幼儿园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还存在着不足,在编教师较少,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教师年龄结构呈两极分化趋势。

  乡村教师的总量及结构性短缺,以及乡村小学的萎缩,是目前乡村教育的短板和痛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位于赣马镇的杨庄小学,距离镇区和城区都不远,以前是一所完小,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教学点。杨庄小学在生源高峰时有12个班级,学生有四五百人。最近几年,随着一些农民到镇上或城里买房子,学校学生规模萎缩,现在只有两个班级,44名学生。9名教师坚守在这里,其中3名教师即将退休。校园里有些冷清,即使下课时,18亩大的校园也显得很空旷。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均衡发展,是各地教育部门的努力方向。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打通编制岗位、职称设置、乡村补贴等方面的一些关键节点,为此,赣榆区2017年先后出台了区管校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系列文件,在城区学校之间组建了六大教育集团,推进22所学校结对共建,并组建了9个教育共同体,尝试打破学校行政隶属关系,以强带弱,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从而整体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但是,陆建国也发现,学校在硬件上的均衡相对容易实现,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软件上的均衡提升,尤其是优质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由于总量有限,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要留住人,教育是很重要的支点。”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教育的核心是质量,但对老百姓来说,教育评判的标准就是分数和升学率,怎么办?

  不能把城市教育模式套用在乡村教育上

  陈志文认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但是,如何保证质量,却是一个问题,因为作为质量监测手段的统考,在义务教育阶段比较敏感。尤其是小学阶段,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衡量尺度,教学质量如何,变成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有人说,教育“就全凭老师良心了”。

  对于这个问题,陆建国说,对质量的理解有两个层面,一是人的终身发展层面,一是教学质量层面。就第一个层面而言,教育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遵循规律,不能拔苗助长;第二个层面,强化教学质量,让孩子扎实掌握文化知识,考所好大学也非常重要。

  陆建国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去年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这样家长是知识分子,又在北京这种大城市的孩子,能享受到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孩子,则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另一个是冰花男孩王福满,在云南鲁甸转山包小学读书,一个留守儿童,在那样一个条件简陋的乡村学校,他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北京,他的梦想是考一所好大学,长大当警察和科学家。

  “你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这在网络上是一句戏谑之语,可是在很多乡村小学,这却是坚硬生涩的现实。陆建国说,中国庞大复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千差万别,就教育资源而言,既有北京海淀区这样的一线城市教育高地,也还有许许多多的乡村学校资源仍然匮乏。这就是中国的现状。因此,顶层设计需重视这些差异性,在政策制定上,既要强调一致性,又不宜一刀切,应给基层留有弹性空间。而基层教育工作者,在城乡资源失衡的情况下,如果完全把城市教育模式套用在乡村教育上,也属不接地气。

  近几年,让赣榆区黑林中学语文教师刘艳最苦恼的是,学校的优质生源越来越少,因为很多好学生都被私立学校招走了,“好学生都被招走,老师再厉害也培养不出更多好学生。”为此,黑林中学要求教师要经常家访,“承包到户”做学生家长思想工作,希望能够留住好生源,“去年只走了13人,是最好的一次”。

  陈志文认为,这一现象背后,还是教学质量问题。公办学校各种限制比较多,尤其是在招生与考核上,民办学校则比较灵活,所以,民办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容易占上风,家长为了孩子考个好大学,就会选择民办学校,这一方面造成了公办学校的萎缩和资源闲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老百姓的教育支出。而要保证教学质量,适当适度进行学业水平检测,是一个重要手段。

  从2017年开始,赣榆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中,强力推行“阅读 写字 演讲”三项工程,甚至将阅读单独纳入学业水平检测,以促进学生加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陆建国认为,这三项工程,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陆建国局长还推行了另外两项“与众不同”的工作:

  一个是推广鞠躬礼。教育局团委先在县城一所小学搞试点,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鞠躬礼推广活动。局团委和学校还专门拍摄了短视频,将不同场景下,是适用15度、45度,还是90度鞠躬礼,进行了详细示范。对此,陆建国说,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可是,现在看日韩影视剧,却发现在礼仪修养方面,我们确实比日韩差了一些,现在的00后、10后,十年二十年后,将成为中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文明修养,决定中国人的文明程度。他的计划是,以鞠躬礼为突破,先试点实践一个学期,然后,再逐步推广到全区中小学。

  另一个是电影推荐。陆建国亲自筛选了15部电影,推荐给学生观看,其中12部是励志类,或爱国题材的,如《肖申克的救赎》《摔跤吧,爸爸》《红海行动》。还有3部电影,是他专门推荐给高中女生观看的,分别是《飓风营救》《黑暗来临》和《杀破狼—贪狼》,之所以推荐这3部电影,是因为他觉得现在很多女孩韩剧看多了,天真烂漫,不知道这个世界光明之外,潜伏着黑暗和危险。最近几年中国女孩海外留学遭遇意外,是惨痛的教训,“她们要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学会自我保护。”他说。

  怎么留住乡村教师

  目前,赣榆区1万多名在职教师,4000多名退休教师,教师的工资福利支出,占全区可用财力的80%左右。整体来看,当地教师的收入水平,在当地工薪阶层中,和公务员基本相当,属于中等偏上。

  但是,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相对还是比较辛苦的,尤其是一些偏远村小、教学点的老师,居住条件比较简陋。陆建国讲到他调研到的故事:一个大学生,考编后分配到一个乡村小学。学校里一个暑假没人打理,院子里杂草丛生,母亲送孩子到学校后,看到荒芜颓败的校园,破破烂烂的宿舍,当时眼泪就下来了,转身就要把孩子带回家,说这书我们不教了。

  “中国人最讲究安居乐业,现在的年轻教师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女孩子,住在村小,房间破破烂烂,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刮风下雨提心吊胆的,在那样的环境下,怎么能安心教学?”他说。

  去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赣榆教育局实施了“六有安居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投入2000万元在全区建设400间宿舍,内有卫生间、热水器、空调、有线电视、网络,以及防盗门。一个房间,住两到三人,硬件配置达到三星级宾馆标准。

  去年9月,全区已有338名教师入住统一命名“里仁居”的六有宿舍。连云港厉庄小学教师冯蓉就是338名教师之一。从江苏大学毕业之后她就来此教书,因为老家在淮安,她只能住在学校。当时,学校条件有限,安排她住在办公楼——这是一栋上世纪90年代的老楼,10多个女教师挤在一个教室里,别说洗澡了,连夜里上个厕所都要下楼去几百米远的厕所。这一切都在去年9月发生改变,冯蓉住进了“里仁居”,3个人一个房间,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归属感”。

  安居之后,陆建国又开始考虑年轻单身教师的安家问题了。

  乡村教师由于平时工作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社交面窄,工作几年后,一晃就成了大龄青年。陆建国认为必须“解决他们的婚姻大事”。去年年初,由教育局牵头,会同团区委、妇联等单位,一年开展两次青年联谊活动,在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金融、供电等国有企业中,筛选单身青年,搭建平台,让他们与教师们有一个接触交流的机会。到现在,联谊活动已经搞了3期,4对年轻人牵手成功。

  爱是可以传递的。陆建国说,教育局和学校尽可能地给予教师以关爱,相信他们会把这份爱,传递给成千上万的乡村孩子们。

  与此同时,区教育局对于个别师德师风不良的教师,处理也是相当严格的。2017年以来,已有多位老师,因为有偿家教问题被从严处理。对这个问题,陆建国指出:“教师是个自带光环的职业,教师队伍整体很好。但是,也有极少数教师,对教师这个职业内心缺乏敬畏,违纪甚至违法,所以,我们对教师,既要厚爱,也要严管。”

  无疑,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乡村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德育铸魂,生态赋能

  “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可是,立德树人不仅是学校所能完成的。”陆建国认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必须形成闭环,良性互动,同频共振,才能真正把孩子培养成人成才。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接触社会相对较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两者之间,家庭教育是一个更大的短板,大部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缺乏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的基本常识。

  有鉴于此,从去年3月开始,赣榆区教育局组织实施了“怀仁”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一年6期,每逢单月的第四周周六,由教育局聘请国内知名儿童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开设讲座,免费向家长开放。一年多下来,“家庭教育大讲堂”在城区已经举办了7期,在乡镇举办了5期,已有六七千家长听过讲座。而且,每次专家讲座,教育局都会录制视频,提供给全区中小学,以供学校召开家长会时,放给家长看。“尤其是农村家长,更需要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陆建国说。

  “今年暑假,我们准备在乡镇中小学,针对留守儿童,尝试开展假期服务,采取老师、学生双自愿原则,盘活学校教育资源,为乡村留守儿童开展艺术体育类服务,这一块是农村学生的短板。而且,暑假期间,很多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管不了,基本处于无人管束状态,很容易混在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对孩子成长不利,还会发生安全问题。”陆建国说。据了解,自去年开始,赣榆教育局已经在所有中小学开展了“留守儿童家访全覆盖”活动,要求各个学校,要针对留守儿童、孤儿等,定期开展家访活动,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

  德育铸魂,生态赋能。这是陆建国的教育理念。

  接受采访时,陆建国说,正确的理念、务实的操作和良好的态度,应该是乡村教育发展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要义。

(责编:初梓瑞、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