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公益

通电的雨崩更靓丽

陈波 周志旺 李忠进

2014年05月13日22:23    来源:云南电网公司    手机看新闻

梅里雪山的绝美风景。

梅里雪山山顶常年积雪。

梅里雪山脚下的世外桃源“雨崩村”。

雨崩村目前无公路可通,进入雨崩需徒步或骑马。

远离尘嚣的雨崩全村只有37户人家。

风景如画,猪牛羊成群。

四面群山簇拥,森林密布。

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雨崩村仍保留着不少纯朴的藏式民俗。

  梅里雪山脚下的雨崩村是迪庆州最后一个通电的村落,这里是远离尘啸的“世外桃源”,不仅有着晶莹剔透的冰川,蔚蓝的天空和盛开的鲜花,还有和谐相处的人群和动物,加上纯朴的民风,让人感觉无比美好。然而,两年前的今天,这里还是一个无电村,直到2012年9月28日,这个与世隔绝的村庄才最终告别了油灯和烛光照明的历史。时隔一年多,大山深处的群众生活有了什么变化?通电对村庄的意义有多重要?还有什么需求?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跟随供电服务人员前往大山深处的雨崩村进行了回访。

  幸福来电照亮世外桃源

  位于迪庆州德钦县梅里雪山脚下的雨崩村四面群山簇拥,因其地理环境独特,所以人烟稀少,全村只有37户人家,仅通过一条人马驿道与外界相通,这里是远离尘啸的“世外桃源”。

  雨崩村是藏区信众朝拜梅里雪山内转经路上必经的村庄。但是进入雨崩村,需要翻越3700米的原始山林,几百年来,只有一条狭窄而陡峭的马道与外界连通,驮运是村民们的主要运输方式,由于不通电,村民们的生活很煎熬。50多岁的藏族大叔扎西告诉说:“每天在山上放牛回到家,要烧柴火做饭,得提前到山上砍松明子,烟熏火燎,眼睛楸的疼,房子被熏得漆黑,附近的树木也被砍了好多,好好的环境被破坏了”。

  雨崩村一到晚上,就只能“干瞪眼”。因为这里没有电,也没有照明,手机、相机无法充电,平常的娱乐都开展不了。近年来,慕名前来雨崩的游客络绎不绝,但这里没通电,生活条件极其艰难,就连最基本的电热毯都用不上,制约了旅游业快速发展,雨崩村村长阿那主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经营神瀑客栈的鲁茸定主已经在雨崩村做了好几年生意,没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2010年鲁茸定主千辛万苦从山外买了一台柴油机回来,勉强解决了照明的问题,但其他不便仍然让他很是烦心。他告诉说:“利用柴油发电,就是发电三、四个小时,成本都达到60多元钱,费用都是摊到游客的消费上,游客都觉得到了这个地方消费挺高。

  2012年,按照南方电网全面消灭无电区的要求,云南电网公司投入了800多万元解决雨崩村无电问题。3月份,迪庆供电局按照云南电网公司要求,实施雨崩村农网工程项目,于4月1日正式启动。决定从海拔2500米的澜沧江边,将电杆一根根架进了村里。但由于雨崩村四面环山,与世隔绝,每年10月以后,有近半年时间大雪封山无法进入,道路又崎岖陡峭,推进十分艰难。

  线路建设项目负责人李忠进告诉说:从村外的西当村到雨崩村,是属于旅游沿线,考虑到游客多的时候就不敢施工,只能是夜间,从下午五点钟开始施工,到第二天早上8点钟才能休息,施工人员完全是打着手电筒工作,因为工期比较紧,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一棵800元的电杆搬运到雨崩村,成本翻10倍,保守估计也要8000元。

  时隔两年,施工人员鲁茸顶增对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他告诉说,从西单村到雨崩村需要210根800多公斤重的电杆,全部要人力搬运。线路穿越原始森林,翻越雪山,沿途地形陡峭,气候恶劣,每天只能吃糌粑,喝山泉,工程每推进一步,都凝聚着施工人员无数的汗水和艰辛,60多人艰苦奋战了近7个月,终于把电送进了雨崩村。

  9月28日夜晚,被称为世外桃源的雨崩村顿时一片灯火通明,当地村民和游客为之兴奋,他们跳起欢快的“锅庄”,喜迎这通电的时刻,这个与世隔绝的村庄最终告别了油灯和烛光照明的历史。

  以心换心换得百姓爱戴

  回访的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位于上村桑巴阿主大叔家,他刚从村子对面的白塔敬香回来,正在吃早餐,茶几上堆满了糌粑、酥油茶、奶渣……说起通电给他生活带来的变化时,他滔滔不绝。

  回忆着把我们带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电的困难情景当中。他说:“在我小的时候,电是什么我们想都不敢想,小时候家里用的是松明子,再后来条件有所好转,有些人家用上了酥油灯、煤油灯、蜡烛等,到了七十年代末人们又开始用上了手电筒等蓄电池产品,没电的日子我们过够了。”在我们聊天时阿主的儿媳用电动搅拌机打了一壶酥油茶,打开电磁炉,不到5分钟就煮好,给我们每人倒了一碗。

  “无电区”通电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凝聚着南方电网公司对无电群众的拳拳爱心,这项工程的实施,给广大无电群众生活上带来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大电通了,白天黑夜都可以用电,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方便多了,随时都可以看电视,到山上干活回来,烧个茶直接开电就可以用了,不用烧柴火,环境也得到了很好保护,家里也干干净净,阿主大叔越说越开心。

  在交谈中阿主还告诉说,雨崩村的电是属于德钦县佛山供电所管辖,按正常的程序,我们每个月都要走出雨崩村到70公里外的佛山乡去交电费,来回要两天时间,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供电所的员工都是在每个月来抄表时,就把电费算出来,一并就收了,下个月来抄表再把发票带来。虽然方便了我们,但也担心他们带现金多,出去要徒步5个多小时,情况复杂,会不安全。

  当记者问起供电可靠的情况时,阿主大叔有些不好意思,他说,刚开始通电时,我们都不懂电,灯泡坏了,都以为是停电,就打次里(佛山供电所员工,负责雨崩片区的供电服务)的手机,他都会大老远跑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害他跑了好多次,心疼了。

  彼此以心换心,让原本的工作关系变得融洽,以至慢慢发展成一种亲情。

  希望之光彰显央企责任

  这次回访,我们住在雨崩村的 “徒步者之家”客栈,这个客栈是雨崩村最早的客栈,房主是村长阿那主,租给了一个外地人经营。阿那主是村子里最早开始做生意的人,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客栈越来越多。

  和我们住同一客栈的许姓游客交流得知,他到过雨崩村三次,第一次是08年,那时雨崩村还没通电,当时村子很落后,手机无法充电,洗个热水澡都不可能,照明是靠松明子,做饭是烧柴火,生活极为不方便。第二次是12年10月份,来前得知已经通电,就再一次来到雨崩村,感觉生活上方便多了。这次,还把家人也一并带来,让他们也真切感受香格里拉神秘与壮美,以后还会带着朋友一起来。

  阿那主告诉说,雨崩村通了电,旅游的条件越来越好,游客也一年比一年多,现在有电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慢慢富裕起来,37家人每家都有客栈,都在接待游客,经济上一年比一年好。

  来雨崩村的很多游客都是回头客,来一次感觉很好就反复来,多的来了10多次,但他们每次来前,都会打电话询问,公路通没通,如果通了他们就不来了,电有没有,有电他们才来,因为没电,生活实在不方便,手机都打不通,充电也充不了。

  在采访中,村长阿那主告诉说,为了解决雨崩村的用电难题,南方电网投资了800多万元,架设了18公里10千伏线路,把电送进雨崩村,每月要派两名员工进山对线路进行维护,进行抄表收费,但电费收人每月只达到1800元,这样算来,一百年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这是南方电网作为央企所尽的社会责任。

  随着雨崩村的通电,旅游的条件越来越好,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如今的雨崩村,早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联合国”。几乎每一天这里都有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背包族。

  通电后的雨崩村,藏族群众买电视、装地热、配空调……凭着对电能的初步认识,他们开始设计新的未来,他们希望借助这些先进的生产工具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正在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力量。(陈波 周志旺 李忠进)

下一页
(责编:初梓瑞、蒋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