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专题>>产业扶贫

湖北咸丰:打好产业组合拳

2019年03月12日16:39 | 来源:人民网-公益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咸丰县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及省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农民富、农业兴、农村强为目标,抢抓政策机遇,打好组合拳,坚定不移走产业扶贫之路。

一、规划先行,打造“一村一园一走廊”

产业是扶贫的核心。坚持走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产业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制定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在结构调整上将“三茶一药一猪”(白茶、油茶、藤茶,中药材,恩施黑猪)作为主导产业,努力打造“一村一园一走廊”。

“一村”,即:打造“一村一业、一县一品”。结合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因村制宜发展千亩以上的产业基地,对贫困户实施“一户一策、一户一业”的产业扶贫,坚持“长抓旅中抓茶,当年增收抓猪娃”和“低山烟茶中山果,高山地区抓林药”,实现产业发展长短结合、立体开发,保障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目前,全县已发展特色产业面积达110万亩,特色产业村189个,农民人均特色产业面积4亩,生猪出栏70万头,农民人均出栏生猪2.6头,形成了以借助唐崖土司城成功申遗为机遇的“唐崖” 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一园”,即:打造“咸丰余杭现代农业园”。抢抓咸丰县成为余杭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对象的机遇,突出“产业”二字,谋划实施了咸丰余杭现代农业园,集种苗培育繁殖、现代农业展示、文创农业培育、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城郊休闲旅游于一体,实现现代农业、体验农业、文创农业、科研农业四大产业集并和智慧农业展示区、户外素质拓展区、城郊乡村旅游区三大功能分区,总面积1300亩,总投资1.2亿元,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贫困户1000余人脱贫致富,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0个,就业收入达1000万元。

“一走廊”,即:打造“生态农业观光走廊”。围绕乡村振兴对产业发展的要求,不建无规划无产业的村庄,不建无民族特色的民居,不发展无前途无特色的产业,沿国省道一线打造茶叶走廊、园林走廊、生态走廊、民居走廊,推动沿线村庄就地城镇化。目前,已建成麻柳溪、大沙坝、白岩、川洞田园、白水坝绿沃园、苗林老寨等美丽乡村20余个,成为我县精准扶贫特色产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转型发展,推动“一农一商一旅游”

发展扶贫产业,必须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导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进入农业农村,带动传统农业向商业、服务业、旅游业转型发展,推动“农商旅”共同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一农”,即:推动新型农民培育。根据乡村振兴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大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规范管理、跟踪服务,引导、扶持和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农业生产经营者,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两年来,全县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进行技术、技能、转移就业培训5万多人次,转移贫困户就业9300余人。

“一商”,即: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抢抓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机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引进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共建,采取“农民创业+政府服务”的方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农村电商模式,推动网货下乡、山贷进城。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电商营运中心、1个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和14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2017年,全县农产品上行交易达1.85亿元。

“一旅游”,即:推动全域旅游。树立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按照“全域旅游·5A咸丰”的思路,以“农业+旅游”的模式,把茶园当景点建,把村庄当民宿建,把森林、洞群、湿地当公园建,把农村当景区建,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全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推进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目前,全县建成3个4A级景区,45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20个景区式美丽乡村,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三、政府驱动,推进“一策一联一改革”

产业扶贫要靠政府驱动和引领,推动多元投资扶贫产业。通过政府政策推动,引导社会联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产业推进体系,最大程度助推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

“一策”,即:推进政策支持。制定《咸丰县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的十条意见》,围绕工业用地、技改投资、税收优惠、物流成本、创新发展、品牌建设、企业上市及金融贴息等10个方面出台政策,鼓励和加大有效投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带动群众脱贫能力。出台差异化补偿政策,对当年脱贫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每户每年最高可获得3000元政府补偿。出台金融扶贫政策,建立风险补偿金7500万元,撬动金融贷款3.8亿元用于产业发展,为139家市场主体、4538户贫困户发放贴息贷款3.07亿元。

“一联”,即:推进利益联结。建立“市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引领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贫困户产业升级,以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实现村集体有稳定收入、贫困户有长期受益。建立服务经营主体机制,为经营主体和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土地流转、服务托管、市场销售、法治咨询等全方位服务。拓宽利益联结渠道,贫困户通过劳动力、技能、土地、林权、房产等入股,实现稳定增收。

“一改革”,即:推进“三权”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三权”改革,不断创新方法,强化工作措施,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解决土地撂荒,有效配置土地,积极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引导农户向企业流转土地2.07万亩,向合作社流转8.26万亩,占全县流转土地面积的75.9%。同时,按照“多主体培育、多要素发力、多利益联结”思路,通过政府奖补入股和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入股,扎实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确保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

注:以上资料均由申报者提供。

(责编:何倞倞、刘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