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专题>>扶志与扶智

云南西盟:“六强化六起来”激发内生动力

2019年03月17日18:15 | 来源:人民网-公益频道
小字号

西盟县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工作思路,以“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为载体,创新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机制,突出“六强化六起来”,让所有农户都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让贫困户通过自己勤劳奋斗实现脱贫,切实把党的基层组织优势变成扶贫优势、扶贫对象转化为扶贫力量,走出一条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乡村治理有效融合和贫困群众精神与物质“双脱贫”“双摘帽”的新路子。

一是强化组织引领,把群众“联起来”。积极探索在村民小组中成立“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由“村两委”和“村民小组”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推荐选举产生生产、生活、宣传、治安等委员,并在委员中选出1名主任。组织发动群众落实产业发展、外出务工、调解邻里纠纷、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工作。全县已成立“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366个,选举产生委员1847名,覆盖全县所有村民小组。

二是强化激励约束,让群众“动起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村规民约》,落实“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政策安排,切实把思想引导和奖惩结合起来。由村“两委”牵头,村务监督委员会实时监督,“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具体实施,对积极遵守《村规民约》,在脱贫攻坚中作出表率和贡献的群众,给予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倾斜,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通报表扬和张榜公示,并给予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对部分贫困户依赖思想严重,不参加公共事务、不按要求参与脱贫和发展产业,甚至阻挠村镇脱贫等行为,视情节严重和造成影响,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通报批评和张榜公示,并给予一定程度上经济处罚。

三是强化岗位设置,让群众“干起来”。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设置不同的发展生产类和公共服务类工作岗位,让贫困户通过劳动获得有尊严、可持续的收入。“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对贫困户完成岗位工作情况定期进行评定打分,报村民小组讨论和“村两委”备案,最后由全体村民民主决策。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贫困户,由“村委会”从整合的资产性收益中发放岗位薪酬;对未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贫困户,不予发放或扣除部分岗位薪酬。全县共设置生产类和公共服务类岗位8266个,人均年增收2300元以上,岗位薪酬已成为贫困户一项稳定、持续的收入来源。

四是强化党员帮带,把群众“带起来”。“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60%以上的委员由党员担任,按照各自特长、能力水平等分别担任相应职务并负责联系5至20户不等的农户。扎实开展党员(委员)“一帮一带”活动。“一帮”,即党员(委员)以思想上帮扶、生活上帮扶、生产经营上帮扶为主要内容,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信心,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一带”,即党员(委员)“一带一”。充分发挥党员(委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签订《帮带责任书》,为想创业能干事的1户或联合创业的多户贫困户讲政策方针、传致富经验、带科学技术、解邻里纠纷、帮贫困家庭。

五是强化素质提升,让群众“强起来”。大力弘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自己努力创造的”观念,着眼于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提升,通过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农户掌握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确保每一个有学习意愿的群众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培训,获得一次免费的就业推荐;通过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大力宣传扶贫政策知识,让群众懂政策、用政策、享政策,帮助贫困群众在思想上“脱贫”。2018年以来,全县通过“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组织村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共计256期2.7万人次,并组织脱贫示范户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观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脱贫励志新闻,帮助群众把脱贫的信心树起来、劲头鼓起来。

六是强化产业带动,让群众“富起来”。围绕全县产业扶贫举措,把单个农户的土地等生产资料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把产业扶贫资金整合起来形成资产,通过“六个联结”利益联结模式,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效帮助农民提高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

注:以上资料均由申报者提供。

(责编:何倞倞、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