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专题>>最美人物

孙国亮:真情铺就脱贫路 无边大爱浸桑干 

2019年03月17日15:39 | 来源:人民网-公益频道
小字号

孙国亮,中共党员,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办公室副主任,2016年初驻村扶贫,任张家口市阳原县辛堡乡四十亩滩村第一书记。该同志驻村3年来,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扎根一线、履职尽责,为四十亩滩拔掉“穷根”,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2016年,被评为河北省精准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7年他带领的工作队被评为河北省扶贫脱贫先进驻村工作队;2019年,孙国亮同志被授予“张家口楷模?时代新人”称号。2019年1月29日,《经济日报》以“春风化雨沃野新”为题刊发其事迹。

一、扶贫先扶志,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四十亩滩村是阳原县的贫困村,该村资源匮乏,种植结构单一,增收渠道少,全村132户中有63户是贫困户,多年以来,村里的群众习惯了这种贫困的生活,观念比较落后保守,自我发展动力不足,大多数贫困群众都是“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为了树立起干部群众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孙国亮驻村后首先入户与群众促膝谈心、交流思想,还自费带领村干部到邯郸、保定等11个县市学习脱贫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为改变群众观念,他教育大家天上不会掉馅饼,人穷但志不能短,勤奋劳动才是唯一出路。他和工作队在街头巷尾、种植园区制作了各种正能量宣传展板,开通了村里大喇叭广播站,将中央、省市县和各项扶贫政策循环广播;设立了公益岗位,号召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护林员、防火员、卫生清洁员等公益劳动,并通过集体资产收益给予奖补,让大家明白多劳才能多得,靠自食其力才能增加收入;建立了脱贫攻坚公开公示制度,让干部群众相互之间更加信任,更加团结。在孙国亮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现在,村民们农闲时打麻将的少了,外出打工挣钱的多了,特别是贫困户群众逐步转变了“等靠攀要”的思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显著提升。

二、对症拔穷根,带领群众趟出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孙国亮认识到,只有产业发展了,群众长远脱贫才有保障。通过调研,他决定带领干部群众建设蔬菜大棚。为使项目顺利落地,孙国亮积极与有关部门跑办对接、汇报情况,寻求支持;为解决资金缺口,他积极争跑,多方筹资达60多万元。通过倾情付出,全村35个蔬菜大棚拔地而起,陆续产收,让贫困群众有了脱贫致富的主渠道,实现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大棚打工挣薪金、产业盈利分红金的“三金”梦想。截至去年底,全村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摘掉了“贫困帽”,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600元上升到8000多元。如今的四十亩滩村种植、养殖、光伏产业全覆盖,全村百姓整体脱贫出列,村里修了路、建了广场,设立了孝老爱亲基金,蔬菜大棚规模不断扩大,村风民风不断改善提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真情系群众,把群众冷暖时刻放心里。驻村三年来的苦干实干,孙国亮体重减轻40多斤,从以前的白白胖胖变的又黑又瘦。为了支持丈夫的扶贫事业,妻子董晓娅带着行李来到村里,开始了夫唱妇随的扶贫生活。孙国亮与村民同甘共苦,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把全部心血奉献给了四十亩滩村的父老乡亲。过春节,他把无依无靠的特困老人接到家里吃年夜饭,自掏腰包给孤寡老人送上慰问金,给每个孩子发压岁钱;阴雨天,他惦记着村民的安危,逐户查看,排除隐患;他关心照顾残疾老人,只要做好吃的,都给他们端去一碗,还时不时地接济生活物品;他帮村民给急需上学抱养的孩子做DNA鉴定上户,让孩子按时上学。平日村里只要谁家有病有伤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到家看望慰问……为把扶贫的接力棒传递下去,他鼓励儿子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资助一贫困户还在上初中的孩子每月100元,直到高中毕业。村民们集体给学院的感谢信中这样写到:咱没见过世面,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好干部只是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过,没想到现实中孙国亮书记就是这样的。

注:以上资料均由申报者提供。

(责编:何倞倞、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