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专题>>产业扶贫

资产收益结硕果 产业扶贫拔穷根

2019年03月17日15:13 | 来源:人民网-公益频道
小字号

2016年以来,河北省威县与德青源集团合作,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了“国企融资建厂、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红、集体经济受益”的“金鸡”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实现了贫困人口产业精准扶贫全覆盖。借鉴该模式,威县实施了金鸡、白羽、金牛、威梨、根力多等五大扶贫项目,实现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扶贫格局由“单打独斗”向“合力攻坚”转变,扶贫效果由“分散式个体增收”向“区域性整体脱贫”转变。三年来,累计3.8万名贫困人次受益1660.4万元,为476个村增加村集体收益累计726.2万元。“金鸡”资产收益产业扶贫模式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一、创新资金整合机制。通过“三步走”,将原本一家一户不成规模的财政扶贫资金,变成贫困村和贫困群众集体共有、长期受益的资产,并撬动银行贷款、社会资本,放大了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第一步,确定承建主体。县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方式,确定县属国有公司——威州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农投公司”),作为“金鸡”扶贫项目承建平台,负责整合资金、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第二步,扶贫资金入股。为126个村(贫困村48个)2117户、4424名贫困人口,每人配额财政扶贫资金4680元,共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投入到六个蛋鸡养殖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入股“金鸡”扶贫项目。整合资金3700万元,作为82个贫困村的集体股份,入股“金鸡”扶贫项目。每年贫困群众和贫困村集体按股分红。第三步,资金形成资产。农投公司争取农发行政策性贷款1.3亿元、重点项目基金3000万元,投资2.5亿元建设“八区四厂(2个后备鸡场、6个蛋鸡场、1个饲料厂、1个屠宰厂、1个食品厂、1个沼气厂)”。德青源集团在威县设立公司(以下简称威县德青源),投入技术、品牌、管理、人才和流动资金,发展240万只的金鸡产业扶贫项目。

二、创新资产经营机制。为防范贫困群众直接经营、分散经营存在的市场风险,在兼顾经营主体、金融机构、贫困户、村集体各方利益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三个机制:一是租赁经营机制。按照“分期建成、分期移交、分期受益”原则,由威县德青源承租厂房25年,发展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前15年每年按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0%支付租金,后10年每年支付租金1000万元。租赁期满后,可按每年租金1000万元续租,或按残值一次性收购,资产收入用于相对贫困人口动态救助。二是利益分配机制。承租期间农投公司所得租金,年均还本付息1538万元后剩余962万元,90%以上用于贫困村户,涉及的贫困村每村每年拨付10万元作为集体收入。截止目前,金鸡产业项目累计向农投公司支付租赁费1200万元,群众收益每人1300元,贫困村每村增加集体收入6万元。三是项目监管机制。为规范项目管理,县政府专门出台《威县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管理办法》,标准化的项目监管程序包括项目审批(四符合一审定)、公告公示(一套公告、备案、复核、变更程序)、验收报账(先验收、再报账)、监督管理(经常性检查、审计检查、社会监督),对项目实行全程监管。

三、创新企业帮带机制。为防止“简单发钱养懒汉”,县政府围绕提升就业扶贫成效、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依托金鸡扶贫产业园和威县德青源公司,着力增强脱贫致富带动作用。一是企业用工带增收。约定企业用工中贫困群众至少占30%以上,威县德青源招募和储备150余人。目前,金鸡产业项目专设的78个低技术爱心岗位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有38名,每人月均增收2000多元。二是公益岗位带增收。涉及贫困村的集体分红收入,70%用于贫困户“特惠岗位”,目前安排村级保洁等公益岗156个,年人均增收6000多元。三是关联产业带增收。威县德青源发起成立了“蛋鸡产业扶贫联盟”,为全县46个入盟蛋鸡养殖户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解决运营销售问题。组建贫困户占比70%以上的合作社,发展订单玉米、产品包装、物流运输等关联产业,带动180余名贫困群众增收。

注:以上资料均由申报者提供。

(责编:何倞倞、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