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唯品会发布全国非遗新经济消费报告 非遗消费活力与潜力巨大

2019年06月09日12:42 | 来源:人民网-公益频道
小字号

2019年6月8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与支持下,唯品会公益联合艾瑞咨询、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文木文化遗产技术服务中心共同发布聚焦当代非遗消费的《2019年非遗新经济消费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结合唯品会电商公益平台唯爱工坊两年来的运营探索,从电商时代非遗活化传承模式探析、非遗生产端特征及变化、非遗消费端市场特征及变化三大部分,揭示非遗消费在当下的活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报告》显示非遗时尚产品覆盖品类日益丰富,且以“95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者对非遗产品的溢价认知不断提升,非遗手艺人的生产效率与收入双提高,消费升级打开非遗消费新市场,助力了精准扶贫,“非遗新经济”效应初露。

在《报告》发布现场,唯爱工坊更展示了6月6日全新上线的“非遗新生·夏上新”时尚产品,当中包含大量唯品会驻四川凉山传统工艺工作站成立后开发的首批彝族非遗产品,通过“非遗+时尚+电商+扶贫”模式,以持续、切实的行动帮助贫困群众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图:《2019年非遗新经济消费报告》于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上发布

多方入局共创共赢,非遗市场前景喜人

《报告》从非遗生产端、行业端、消费端等多个维度进行梳理与分析,在行业聚力、非遗传承人才培养、非遗时尚产品打造、电商公益售卖等方面为政府、机构、品牌等相关方提供智库支持。唯品会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黄红英介绍,唯爱工坊充分发挥唯品会的电商平台优势,使非遗走出“山间”,让千百年来的民族传统工艺焕发新生,重新融入现代生活。两年来,唯爱工坊立足非遗新经济发展的实践,为非遗活化与传承提供了新思路,为非遗重回大众生活获得迭代发展探索了新模式。

在非遗生产端特征及变化层面,《报告》显示非遗手艺人数量持续增加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其中,唯爱工坊第二年度合作的非遗手艺人数量,较第一年度增长7倍,其中“90后”非遗手艺人数量较往年大幅提升,“00后”非遗手艺人也陆续开始加入非遗传承队伍。除此以外,手艺人生产效率与质量明显提升,非遗成为手艺人的“脱贫生产力”。随着手艺人不再因生活压力而放弃传统手艺,在家门口就能通过手艺获得收入,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现象也逐渐得到改善。

(图:唯爱工坊非遗手艺人生产效率与质量大幅提升)

同时,唯品会公益也借助企业自身平台优势,吸引多方资源加入到非遗传承与活化队伍当中,呈现共创共赢局面。《报告》显示,新共创方如时尚品牌、院校、媒体、公益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逐步提升,产品数量由新共创方入局前的约20款提升至超过200款。随着非遗产品创新节奏加快,覆盖品类日益丰富,唯爱工坊第二年度销售额为第一年度的14.8倍,非遗产品市场接受度显著提高,现代审美与传统元素融合的产品设计升级,非遗纹样面积的巧妙、合理运用,正在让非遗产品逐步走入大众消费视野。

在消费者行为特征与变化层面,报告发现非遗消费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尽管“80后”仍然是唯爱工坊的消费主力,但“90后”用户占比达到17.2%。相较其它年龄段人群,“90后”更以235元的客单价名列首位。此外,近五成消费者主动开始主动搜索和了解非遗产品,线上社交媒体成为用户了解非遗产品的重要渠道,年轻一代对非遗产品的溢价认知不断提升,超七成唯爱工坊消费者表示愿意为非遗产品溢价付费。

(图:唯爱工坊受到越来越多“95后”消费者关注)

“认可非遗产品的实用性和时尚度”、“非遗溢价认知不断提升”、“非遗消费年轻化”……“非遗新经济”打开的非遗消费市场前景喜人。非遗手艺人通过订单获得可持续、有尊严的收入,在效率质量全面提升、业态逐步成熟等趋势之下,手艺人对于手工技艺价值的认同感以及生产秩序等意识也有了大幅提高;富有特色的非遗手工技艺激发共创方大量的设计灵感,成为各大时尚品牌激发自身活力、刺激品牌新一轮创新的良好契机,非遗消费的年轻化趋势也让品牌更全面、立体地触达年轻人市场;纯手工的温度、价值与文化底蕴所产生的高溢价认知,让非遗产品从“深闺”走进大众消费市场,真正让非遗传承实现自给自足的良性循环。

“非遗新经济”逐步扩大,“非遗新灵感”持续上线

“非遗新经济”日渐趋好振奋人心,示范效应正在持续扩散。作为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的深入实践,唯品会驻四川凉山传统工艺工作站在今年2月正式成立,为当地注入“非遗+时尚+电商+扶贫”的非遗新经济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历经三个月的探索运营,工作站首批成果已亮相于6月6日上线的唯爱工坊“非遗新生?夏上新”专场。这批彝族非遗时尚产品由唯爱工坊携手飞亚达、生活在左、品立、本那等多家知名品牌、以及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项目、北京服装学院及独立设计师共同推出,设计师与彝族非遗手艺人的创意碰撞,让非遗再次焕发新生。

如《报告》显示,首饰配饰、服饰箱包类非遗产品订单占整体非遗消费品品类约82%。其中首饰配饰成为年轻消费者最为青睐的品类。凉山传统工艺工作站在产品开发品类及数量上也根据唯爱工坊的运营经验有所倾斜。其中,彝族银饰“拂星”、彝绣马齿纹斜挎包等多款已上线开售,民族风格与时尚元素巧妙搭配,多款产品备受热捧。

图:唯爱工坊“非遗新生·夏上新”专场推出彝族非遗时尚产品

“非遗新经济”探索脚步不停歇

一直以来,唯爱工坊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承和活化理念,以“产学研售秀”打通非遗新经济全链条。不仅在产业链的上游端为手艺人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让非遗后继有人,同时也借助唯品会自身平台优势引入时尚设计资源,联合中内外知名设计师、时尚品牌共同打造非遗时尚产品。正如报告发现,众多新共创方加入之后,非遗产品从开发到销售全链条实现了全面升级,非遗产品品类迅速增加且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此次“非遗新生·夏上新”专场正是唯爱工坊于非遗新经济全链条实践的又一次成果展示。

让非遗回归大众生活,扩大非遗现代应用场景是唯爱工坊在这条非遗时尚产业链下游端一直尝试和探索的方向。唯爱工坊通过电商公益平台链接广大消费者,利用新媒体传播缔造“非遗热”,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非遗, 购买非遗产品。自唯爱工坊项目开展以来,曾带领非遗走进伦敦、巴黎两大国际时装周,与北京服装学院联合推出非遗产品于北京时装周发布,在贵州草莓音乐节、广州各时尚门店开展极具参与感的“非遗潮”快闪店,线上更通过时尚短片、抖音、国潮穿搭直播、H5互动游戏等丰富的多媒体形式传播非遗,让非遗推陈出新。

至今,唯爱工坊已踏遍全国13个省份,推出30种非遗技艺的200余种时尚产品,为5000多名绣娘带来超过千万的收入,同时让消费者能购买到品质与文化、时尚与传统兼具的非遗时尚好物。《报告》的发布以及“非遗新生·夏上新”等多个公益专场的陆续上线,不仅揭示了非遗消费在当下的活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更为非遗活化传承模式提供了极具参考意义的蓝本。未来,唯爱工坊将继续践行“非遗新经济”模式,联合非遗新经济生态圈各方推出更多年轻消费者喜爱的非遗时尚产品,帮扶更多手艺人获得可持续的收入,让非遗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吉娜(实习)、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