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益学院EMP2020春季开学典礼在深圳举行
7月23日,国际公益学院国际慈善管理EMP2020年春季班开学典礼暨同心抗疫·专业筑善论坛在深圳举行。
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22个城市的45名新生参加开学典礼。7月23日晚,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教授与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卓尔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阎志,共同出席CGPI大讲堂,就“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家精神”进行对话。
根据中国慈善联合会统计的“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深圳市长期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展开以来,深圳社会组织纷纷响应,通过行业倡议开展多渠道捐赠,参与义工与志愿者服务,利用专业优势投入防控工作,组织会员复工复产。深圳市社会组织为这次疫情募集捐赠款物达到29亿元。
社会组织不仅是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且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推动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还存在短板。目前深圳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其中专职人员超过10万人,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为主,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了三成以上。在长期社会组织管理实践中,社会组织人才归属感比较低,人才流动比较大,管理人才专业化、职业化有待提高。
着力加强社会组织工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建设一支政治上合格、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社会组织专业人才队伍是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要求。“国际公益学院作为中国首家唯一注册的国际公益学院,设立国际慈善管理EMP课程,是瞄准社会组织与公益慈善行业的痛点。以解决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为目标,布局未来几十年人才队伍和行业建设”,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在致辞中提到“公益的转型和变革任重道远,我们要为公益机构提供人才,也希望更多企业家加入公益队伍,学会用商业模式、金融工具来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疫情不仅仅是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轨迹、工作状态,更重要的是使整个社会思考,如何化危为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同心抗疫·专业筑善”圆桌对话中,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教授傅昌波表示,公益专业性的提升,不仅是给公益组织精准的定位,而且要精准地识别社会问题,以及资源所能匹配到的领域。以此为基础组建团队,筹集资源,与政府、商业资本开展合作。“公益所涉猎的范围很宽,不是只有第三部门是在做公益,影响力投资这些都可以划到向善的范畴。”
自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公益学院EMP众多同学校友纷纷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他们用专业的公益视角,从不同的角度为抗疫不断努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出力量,同心抗疫,专业筑善,这也是国际公益学院秉持的教学原则。新生代表刘启芳表示,从一名志愿者成为一名专业志愿者,再成为一名医务社工,“深知专业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更专业才能帮助更多人的质量更高。这也是我来公益学院的学习目的之一,我渴望学习新理论,用以指导我的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国际公益学院成立近五年来,以构建现代善知识体系、培育使命型善财领袖、凝聚行动性公益力量、推动善时代共享发展为使命,先后迎来600余位国际慈善管理EMP同学。
国际公益学院代理院长黄浩明教授为EMP新生寄语“修德为本、兼善天下、专业创变”“修身是连接内修和外治的纽带,修德就是修身。兼善,最重要的是理解、包容。人在社会生活中,提倡善为上、善为主。公益就是遇见我们的未来,预见我们的生活、家庭和社区。专业是学会做公益的基本,也是国际公益学院强调的行动计划。作为公益人,要善于发现社会问题,用公益的力量解决社会问题,创和变是需要行动中找到的,知行合一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