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如何提升贫困地区慈善救助精准性

郭义才
2020年09月16日08:48 | 来源:慈善公益报
小字号
原标题:如何提升贫困地区慈善救助精准性

  慈善救助作为政府帮扶的有力补充,不仅能够提升救助的精准性,而且对于提高慈善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安排及使用具有重要作用。对此,就如何提升贫困地区慈善救助精准性,结合北京市密云区慈善工作实际,谈几点思考。

  一是切口要适当。所谓切口要适当,就是慈善项目的切面要小,不可贪大求多,脱离实际。其主要基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老百姓的经济收入等。这样既能结合本地区实际,形成对政府救助的有效补充,同时还可有效把握在慈善项目宣传过程中的尺度和分寸。《慈善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慈善组织可以开展“扶贫、济困;扶老、助孤、恤病、助残、优抚”等六大类公益活动。可见项目之多,涵盖范围之广,无所不包。因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米下锅的原则,严格掌控项目切口,对项目的推出绝不可拍脑门而定,不切实际。

  二是救助要精准。慈善项目的救助范围、救助对象、救助条件必须要符合当地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救助方式、申报程序、运作流程,要便捷高效,简单明了,方便群众。在开展救助过程中要找准主打项目。即叫得响、立得住、行得稳,又信得过的品牌。如果脱离本地区实际,忽视当下现状,急于追求高、大、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明确贫困地区的慈善救助工作就是“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而不是锦上添花,光彩耀目。要避免没有重点“撒芝麻盐”式的平均主义现象,突出项目的社会效果。

  三是流程要严谨。救助流程设计要严谨,这样使操作过程中的自由裁量度就会减少,就会有效避免“关系慈善”“人情慈善”“领导慈善”等违背原则的现象,确保让同类救助对象、同等家庭经济条件享受同等标准的救助,既有利于提升救助的精准性,又使救助更加公平、公正、合理。首先,要科学分类,细化救助范围,明确救助条件;其次,要做到零距离贴近百姓,面对面了解民情,掌握第一手材料;第三,要狠抓一个“细”字,突出一个“实”字,才能使救助对象定位准确,把有限的善款真正用在刀刃上。

  四是宣传要到位。全面提升广大民众的慈善意识,慈善理念,其关键在于广泛宣传,扎实深入,使慈善文化入心入脑,形成“慈善光荣,奉献可敬”的社会氛围。一是通过新闻媒体,让全社会知晓慈善,了解慈善,积极参与慈善。二是让慈善的每项活动、每个环节都置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三是通过对公益项目的宣传和救助活动的实施,增强慈善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四是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引领作用,宣传在善款募集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弘扬他们的博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此激发社会各界和广大爱心人士参与善款捐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慈善事业发展后劲。

  五是信息要互联。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平台,使数据技术的应用更好地为提升慈善救助精准性提供有力支撑。慈善要与扶贫、医保、民政、商保、基层乡镇(街道)爱心救助协会等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加强沟通和联系,在充分保障公民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加强与这些部门的信息互联和数据互通,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从中发现潜在的救助对象及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和人员,为实现有效的慈善救助提供依据和支持。同时,慈善还应与民政部门临时救助、社会组织帮扶,医保、社会商业保险等部门相对接,避免重复救助。

  六是沟通要顺畅。建立和畅通慈善公益活动的上下双向沟通机制十分重要。实践证明,建立积极协调、密切配合、主动沟通的基层网络格局是做好慈善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乡镇(街)、村(居)位于工作第一线,他们最贴近基层,贴近百姓,也最接地气。老百姓在想什么,贫困群众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基层工作者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加强与基层的密切沟通和经常性联系,就会形成良性互动互补机制。这样,既保证了项目的落实,又保证了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不脱轨、不走样、不变形。同时,又为慈善项目的开发、制定、实施、适时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增强慈善项目的可行性、连续性。

  七是施救要快捷。“快捷”是慈善工作的显著特征。及时解决贫困群众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慈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慈善组织应始终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指导思想。比如:个别重病患者急需入院治疗、实施抢救,但由于拿不出押金而推迟入院,就会耽搁最佳抢救时间,影响生命的延续。这时,慈善组织应启动快速施救程序,采取押金垫付的方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待出院后根据实际医疗支出确定救助金额,这样方能体现出慈善“雪中送炭”的应有之义。

  八是运作要透明。诚信、透明、遵章、守规,是慈善组织的风范;公开、公平、公正,是公益活动的原则;善款筹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慈善对社会的承诺。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通报善款筹集、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和管理等信息,让慈善活动的整个过程在阳光下运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质询,以此增强广大民众对慈善事业的诚信度、参与度和支持度,这样才能不断推进贫困地区慈善事业可持续向前发展。

  (作者系北京市密云区慈善救助协会秘书长 郭义才)

(责编:孙红丽、章斐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