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孩子的好奇心(创新谈)
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一批科技后备人才,为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好奇心与生俱来,对事物的好奇心越浓,想要探究世界的愿望越强烈。有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随年级升高而逐渐降低。笔者前不久在一个科普图书评审会上看到了不少创新表达、传播广泛的精品佳作,但同时发现,面向青少年的原创优秀科普作品仍然比较匮乏。与会的很多专家表示,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之一,科学普及特别是青少年科普,当前还面临不少短板。因此,为了点亮孩子的好奇心,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当前亟待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培养一批科技后备人才,为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青少年科普,要遵循科学认知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从呵护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上多下功夫。这方面,很多科学场馆和科技工作者做出了有益探索。以中国科技馆为代表的一批科普场馆,每逢节假日都会吸引不少家长和孩子前往。“液氮倒进水里,为什么会像腾云驾雾一样?”“牙签插进装满水的塑料袋里,为什么不漏水?”“能量在我们的身体里,是怎么运转的?”……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入手,这些妙趣横生的科学展演,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奇思妙想的科学装置,无疑会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引发无数的追问和好奇探索,也播下了一颗颗热爱科学的种子。
要让青少年科普更有趣更优质,还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崇尚科学的氛围,健全完善科学教育的体制机制。要鼓励科学家、科研人员在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同时,走进校园面对面给孩子们讲述科学故事、开展科学普及,也要为孩子们走进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接触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等创造条件。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在制度设计上予以引导和支持。此外,目前科研人员做科普大多集中在“科学日”“开放日”等时间,难以形成常态化的长效机制。对此,有必要考虑在对科学传播机构、科研人员进行评价时,适当增加有关科学普及工作的内容,对在青少年科普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机构或个人,则应给予奖励和认可。
加强青少年科普,还要尊重市场规律,扶持壮大科普产业。面向市场需求,近年来一些机构组织的科学探索活动颇受欢迎。但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的科普产业还是存在“小”“散”“弱”的情况,专业化人才和机构比较少。这需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结合,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完善科普产业链和商业化运行模式,鼓励更多的个人、机构、企业加入,使得科普成为一个真正持续发展的事业。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16日 19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