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節后綜合征 88.1%受訪者提出科學度假
漫畫:曹一
春節越來越近了,很多平時難得放鬆的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享受接下來的長假。不過,假期“急剎車”也容易帶來節后綜合征,導致人們在假期結束后出現一系列身體和心理不適的問題,難以盡快切換回工作和學習狀態。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於春節前夕對2003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6%的受訪者曾出現過節后綜合征,精力難以集中(62.0%)是最普遍的現象。假期暴飲暴食或飲食不規律(60.9%),以及熬夜導致生物鐘紊亂(56.4%)被受訪者視為導致節后綜合征的兩大原因。預防節后綜合征,58.8%的受訪者建議人們假期少熬夜或不熬夜。
89.6%受訪者出現過節后綜合征
楊旭是北京某電商公司的設計師,放假前,他常常需要突擊加班完成工作,忙得焦頭爛額。終於堅持到假前最后一天,就一定要“狠狠放鬆一把”。“下班后約朋友吃個大餐,然后通宵唱歌是例行項目。假期一般會在家熬夜打游戲,白天睡覺”。楊旭說,每次假期結束后第一天上班,他都會感覺很不適應。“身體反而更疲憊,坐在工位上總是犯困”。
在杭州讀大學的方慧對記者說,每次放假,她總是跳不出越放假越累、越休息越焦慮的怪圈。“過年放寒假,一般都在忙著走親戚、同學聚會,然后就是刷電視劇。假期結束時感覺虛度了光陰,開學后不想上課,不想看書”。
調查顯示,89.6%的受訪者出現過節后綜合征。其中,19.0%的受訪者每次假期結束都會出現,38.7%的受訪者經常出現,31.9%的受訪者偶爾出現。
進一步調查發現,精力難以集中(62.0%)是節后綜合征中最普遍的現象,其次是提不起精神(55.5%)。其他還包括:腸胃不適(35.8%)、嗜睡(26.4%)、沒有力氣(25.9%)、焦慮失落(25.1%)、失眠(21.9%)和厭食(8.3%)等。
“我放假前曾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休息好、過充實,最后卻還是按照原來的方式度過,假期結束后被節后綜合征折磨。”楊旭感嘆道。
為什麼人們會出現節后綜合征?調查顯示,假期暴飲暴食或飲食不規律(60.9%),以及熬夜導致生物鐘紊亂(56.4%)被受訪者視為兩大原因,其他原因還包括:假期太興奮,安排太滿(47.9%),平時太累太忙,假期又太鬆弛(43.9%),假期飲酒抽煙過度(26.6%)和旅途太勞累(19.5%)等。
家住山西太原的王萍假期經常和家人出門旅游。“出門旅游真是受罪,人多、路堵、拖家帶口,有時還水土不服。假期就那麼幾天,難有靜下來好好休息的時間,基本都在走路。回來上班感覺特別累,遲遲進入不了狀態”。王萍覺得,這是最“耗電”的度假方式,可是好不容易放個假,不出門太可惜。
楊旭抱怨,平時工作太忙,讓自己已經忘記了如何享受空閑和平靜。“一個人休假要想辦法消磨時間,一群人玩又總是很吵鬧。工作日和假期,不是高度興奮就是徹底癱瘓,而且往往是突然切換”。
58.8%受訪者建議人們假期少熬夜或不熬夜
調查顯示,假期結束后,僅8.7%的受訪者能馬上調整好自己,進入工作或學習狀態,41.5%的受訪者需要1∼2天調整,32.3%的受訪者需要3∼4天,9.5%的受訪者需要5∼6天,4.7%的受訪者需要一周及以上。
在楊旭看來,突然放鬆又突然緊張的狀態對上班族損害最大。“回來上班一堆工作,不但身體累,心裡還特委屈。尤其我做設計,狀態轉不過來,沒有創意,剛上班的幾天盯著電腦發呆,工作沒進度自己也著急,可是沒辦法”。
如何預防節后綜合征?調查中,58.8%的受訪者建議人們假期少熬夜或不熬夜,53.1%的受訪者建議假期節制飲食,47.3%的受訪者提醒假期玩樂要克制,46.0%的受訪者認為假期結束前一兩天就開始調整是好辦法。其他建議還包括:聽舒緩的音樂、讀書、按摩(33.9%),及時補充睡眠(33.9%),及時清理腸胃(24.1%),避開出行高峰(12.9%)等。
楊旭認為,節后綜合征不能隻靠補救。“雖然假期不像工作日那麼忙,但也不能徹底‘癱’著過”。2017年春節,楊旭和幾個好友約定不熬夜,少喝酒,回來后還要互相報體重。“希望放假前,用人單位也能早點安排好工作進度,不要都擠到最后一周,更不要臨時安排任務。另外就是管理人性化一點,不要讓員工工作日過度透支”。
王萍希望單位能切實落實帶薪休假和錯峰休假。“對於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尤其是天天坐辦公室的人來說,有個假期能換換節奏和環境很有必要。為了讓大家放鬆地休假,真正利用假期充個電,首先放假時間安排要合理”。
調查中,88.1%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呼吁人們科學過假期。
方慧認為,放假最重要的是休養生息,然后才是吃喝玩樂,持續“嗨”的度假方式應該改改了。“假期保持適度緊張,堅持做一些日常做的事,反而能休息得更好。假期結束后,也能更快地適應新節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