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60.4%受訪者家鄉有獨特春節習俗

王品芝 趙明聰
2017年01月26日09:0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漫畫:勾犇

  春節馬上就要到了,一道菜、一首歌、一個活動,都是春節獨家記憶。你的家鄉有什麼獨特的春節習俗?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0.4%的受訪者的家鄉有自己獨特的春節習俗。67.5%的受訪者認為獨特的年俗是年味兒的體現。

  調查中,68.2%的受訪者在城市過春節,31.8%的受訪者在鄉村。

  60.4%受訪者的家鄉有獨特春節習俗

  60.4%的受訪者的家鄉有獨特的春節習俗,28.5%的受訪者沒有,11.1%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河南許昌是任卓如的家鄉,“家裡的年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到二十八,都是囤年貨的日子。爸媽都會提前置辦好,一到過年家裡就跟超市似的,什麼都有”。臘月二十三這天任家也要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掃除,“為了能夠干淨整潔地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白宇潔的家鄉是內蒙古鄂爾多斯。鄂爾多斯既有漢族也有蒙古族,白宇潔是漢族人,這裡的漢族人多是早年從山西、陝西遷到內蒙古的,所以過年習俗也和這兩個地方差不多。“我們過年時間持續得很長,一般一進臘月過年的氣氛就很濃了”。

  “我們家每年都會貼春聯。我和爸爸、弟弟一起在外面貼春聯,媽媽在屋裡炸雞、炸魚,為除夕的年夜飯做准備。過年還會放爆竹,家裡會買那種大盤鞭炮,噼裡啪啦特別熱鬧。”任卓如說。

  任卓如家的年夜飯一定會擺上桌的是酥肉和紅豆包,吃飯前,家裡的老人還會跟祖先說幾句吉祥話,“紅豆包都是我媽自己做的,皮薄餡大,我能吃好幾個。在長輩看來,紅豆的顏色很喜慶,也健康,一顆顆豆子包在一起也象征著團圓”。

  說到吃,白宇潔對自己家鄉春節期間的吃食也是贊不絕口,“我們會做酥雞、炸丸子,還有我們獨有的油和黃酒”。油是一種面做的小型甜甜圈,味道是酸甜的,黃酒也是每家每戶都會自己做的,“拜年的時候,每家主人都會把年前做的食物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受訪者家鄉春節主要的習俗有守歲(50.6%)、貼春聯挂年畫(54.1%)、放爆竹(52.2%)。其他還包括:吃餃子湯圓臘八蒜(47.7%)、給長輩拜大年(41.7%)、吃特定的飯菜茶點(40.6%)、年初一不動剪刀(35.2%)、與好友相聚(26.0%)、逛廟會看花燈(23.9%)、上香祭拜(20.8%)和舞獅子(12.6%)等。此外,春節出行游玩(8.8%)、插冬青和芝麻稈(8.5%)、烤頭風(5.0%)、打夜鼓(4.4%)也是不同地方特有的春節習俗。

  許越是湖北宜昌人,這個長江邊上的城市也有獨特的年味。許越家過年必須要吃臘肉,年夜飯有一大半的菜都是臘肉做的,“我們家的傳統是會在農歷十一月到農村買一頭豬,然后送到親戚家制成臘肉”。

  除了臘肉,每到過年,許越家還會吃特別的火鍋,“不同於老北京的銅鍋涮肉,也不是麻辣的四川火鍋,我們家的火鍋是有主題的,比如排骨火鍋、土雞火鍋,非常好吃”。一般來說,火鍋要提前准備好,年初一到初八有親戚來家拜年,就直接端上桌,其樂融融。

  臘月二十九或三十那天,許越家還要祭拜祖先,在故去老人的靈位前點燈,而這盞燈必須要燃到新的一年。同時在祖先靈位前祭拜,為新的一年祈福。

  白宇潔介紹,對於蒙古族來說,臘月二十三、二十四這兩天就是他們真正意義上的“年”,會祭灶、砌隆火堆,然后穿上自己民族最隆重的衣服,舉行各種儀式。

  67.5%受訪者認為獨特的年俗是年味兒的體現

  調查中,67.5%的受訪者認為獨特的年俗是年味兒的體現,64.3%的受訪者認為是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好方式,60.9%的受訪者覺得自己家鄉有獨特習俗,讓春節更有意義。

  關於過年,許越最珍惜的事情是可以和家裡老人在一起。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許越對於過年的記憶都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關。“我還記得小時候爺爺奶奶在家灌香腸,灌好的香腸能晾一屋子,特別好吃,現在都有機器,很少自己做了。還有奶奶做的糯米粑粑,裡面包上豆干、胡蘿卜、臘肉、香菇,別提多好吃了,每次我都要帶回學校,那就是我一段時間的早飯”。

  對於這些大大小小的過年習俗,任卓如有時感覺太循規蹈矩了,“不過如果不按這個做的話,就沒有年味兒了。我們家比較注重傳統,這一套程序做下來也很有儀式感”。對於過年,任卓如也有一份期待,“因為回家的機會越來越少了,過年可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是最重要的,做什麼都可以”。

  受訪者中,00后佔0.6%,90后佔20.9%,80后佔52.3%,70后佔19.6%,60后佔5.6%。

(責編:史雅喬、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