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太行山深處的“守夜人”

胡志中
2017年02月08日08:4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驅車尋找東凌井保養點並不容易。行車導航上顯示到達“東凌井站”的時候,車仍在不見出口的高速路上,前不著村,后不著店。

  幾番電話,加上沿途詢問,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終於在太行山間找到一條不寬的土路,隻容一車通過。偶遇路人,行人需停下腳步,側身讓車,這才能安全駛過。路的盡頭,便是石太客運專線東凌井保養點,一個身處黃土高坡、孤島一樣的小站。

  “我們是全段唯一配發羊皮襖的車間。”石家庄工務段東凌井線路車間黨支部書記鄧永勝向記者介紹,石太客運專線東凌井保養點海拔1270米,是石太客專的最高點,常年駐扎著北京鐵路局工務、電務、供電、通信等7個工種的150多名鐵路職工,他們大多來自石家庄、保定和陽泉等地,異地通勤。

  “這兩天晚上作業,凍得流鼻涕都沒感覺,手套一蹭就結了冰。”51歲的張海軍,從事養路工作已超30年。每晚11點到次日凌晨5點,無列車行駛時,便是養路人最繁忙的天窗時間。這樣的冬夜,氣溫能達到零下20多攝氏度。

  同張海軍一樣,這裡的人們在每日清晨入睡,中午起床一會,吃罷午飯繼續休息,下午6點准時起床,拾掇工具,活動腿腳,隻待4個鐘頭后,夜晚到來,上路檢修。

  “夜裡的風能吹到你的骨頭縫裡,我們還好,換了你,穿再多也沒用,一陣風就吹透了。”張海軍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這樣的天氣,棉衣外套羊皮襖,再加上大頭鞋,是他的工作標配。

  “借著20米開外的燈光,張師傅能目測1毫米內的軌差。”青年工人王彥斌對老張的技術佩服得緊。多年的從業經驗,使得張海軍練就了養路絕活,他能在燈光下,身貼鐵軌觀察出幾十米外的軌道是否平整。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保養點的工作無疑是艱苦的,在這個小院裡,每棵樹都迎風披沙,樹種了一次又一次,但都因為溫度太低而難以成活,“成活率不到一半”。

  偏遠、嚴酷的環境,給駐點工人的生活也帶來了困擾,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就醫。鄧永勝說,一般的頭疼腦熱吃點藥能扛過去,但是如果出現急症則很危險。

  去年,保養點一名職工突發腦溢血,在撥打120急救電話后,對方表示,最近的急救點開車到這裡也需要一個多鐘頭,而且找不到保養點的具體位置,最終沒有出車。焦急無奈中,他們緊急聯系上級部門,特事特辦,讓一列途經此地的客運列車臨時停靠,才把病人送至石家庄救治。

  類似的影響還體現在飲食上。距離保養點最近的村庄也在幾公裡開外,蔬菜匱乏,且價格昂貴。為了節省費用,不少人來上班的時候會從家裡帶蔬菜、水果、雞蛋。

  春節值守,對於保養點上的人來講,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每年都會有一半以上的人留守,過節便是在食堂吃上一頓熱騰騰的團圓餃子,以飲料代酒,舉杯慶新春。隨后,大伙看會兒春晚,也就到了工作的天窗時間段,進山檢修去了。

(責編:史雅喬、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