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國家資助:為中職學子插上夢想的翅膀

2017年02月27日08:5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許周熠

  李玉田

  林穎

  中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育大批具有專業技術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的使命。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學生資助事業,國家新資助政策實施十年以來,廣大中職學校學生陽光向上、勵志成長。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收錄了部分受助中職學生自強自立、技能超群、創新創業、感恩奉獻的感人故事和事跡,陸續刊登出來,以饗讀者。我們相信,在黨和國家資助陽光的溫暖下,將會涌現出越來越多品學兼優、技術精湛的中職生,他們必將成為未來的大國工匠!

  -----------------------------------------------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許周熠

  武生英姿 意氣風發

  許周熠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的一個農村家庭。父親曾是河北梆子演員,自幼受到戲曲文化浸潤和滋養的他,對京劇文化充滿了熱愛。2011年,帶著這份熱愛,年僅11歲的許周熠報考了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踏上京劇學習的道路。但他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承擔學費,是國家的資助政策讓他得到了免交學費和享受國家助學金的待遇,得以繼續學習京劇。

  在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這個大家庭中,許周熠刻苦認真,勇於鑽研的品格受到了專業老師的關注。經過學習和考核,他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了武生行當。自此,許周熠跟隨國家一級武生演員李紅賓老師學習《夜奔》《獅子樓》《打店》《戰馬超》等武生看家劇目。

  武生講究“漂、帥、脆”,這要求極為扎實的基本功,許周熠將“控腿”“涮腰”等動作列入每日必練的功課,不分嚴寒酷暑,始終堅持練習。在2012年舉辦的第16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比賽中,許周熠憑借《夜奔》一舉獲得金獎,總成績更是高居“十佳”第一名。戲曲界有行話雲:“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夜奔》是一出典型的“武戲文唱”劇目,對於一個年僅12歲的孩子來說,難度可想而知。

  同年,為慶祝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建院60年、紀念前任校長馬連良先生從藝百年,北戲隆重推出了原創少兒京劇《少年馬連良》。許周熠憑借自己的努力,被選中飾演小馬連良一角。從8月建組排練到彩排,整整4個月時間,他每天下午5點半下課,6點排練,晚上9點多休息,周末亦如此,從未改變。在《少年馬連良》的首演中,許周熠飾演的小馬連良,得到了眾人一致贊許。

  為了備戰2014年8月的“文華獎”及CCTV全國學生京劇大賽,許周熠開始跟隨辛曉鳴老師學習《八大錘》。功夫不負有心人,許周熠技驚四座,將“學京賽”金獎和“文華獎”銅獎收入囊中。榮譽的光環沒有讓許周熠驕傲自滿停下前進的腳步,而是成為他前進的動力。2015年,許周熠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京劇組一等獎。

  許周熠說:“全靠國家的資助,我才能有機會繼續學習自己喜愛的京劇藝術,榮譽都是過去,我要把心態放平,沉澱下來,繼續練好基本功,隻有功到了,才能更深入地領悟戲的魅力。也隻有這樣,我才能不辜負父母的付出、老師的栽培、國家的資助。”

  陝西省洛南縣職教中心李玉田

  夢想,在路上

  李玉田的家在陝西省洛南縣高耀鎮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家庭生活全靠父母的辛勤勞作來維持,家中還有兩個在外地上大學的姐姐。2013年7月,參加完中考,他興沖沖地把高中錄取通知書交給父母,發現父母的笑容很勉強。

  這時,奶奶又患了一場大病。這個懂事的孩子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想辦法減輕父母的壓力,讓兩個姐姐順利畢業。16歲的他做出了人生第一個決定:放棄學業,外出打工賺錢。誰知他的想法剛一提出就遭到家裡人的強烈反對——父母期待他考上好大學,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時,國家資助政策的宣傳不絕於耳:國家對困難家庭孩子免除學費、發放助學金……他毅然地走進了洛南縣職教中心的大門,開啟了自己人生的尋夢之旅。

  目前,家庭已經進入到小車時代,車輛的維護和保養市場前景廣闊。加之,從小就喜愛玩弄機器、喜好電子電器設備的他,選擇了汽車維修專業。

  在職教中心學習的兩年裡,他的專業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實訓過程中,他認真聽取每一位老師的專業指導,摸准吃透每一個操作環節,每遇到技術難題,就不惜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禮拜天,他從不休息,洛南縣的很多修理廠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2015年7月,他成為渭南市華鵬汽貿有限公司的一名新員工。當年,他超額完成汽車銷售任務,2016年銷售業績在公司遙遙領先,成了新員工的榜樣,被提拔為公司部門銷售經理。

  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他沒有忘記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常懷感恩之心善待身邊的所有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把一位走失的老人送到了光榮院。此后,每個月他擠出一定的生活費,給光榮院裡的老人買水果、衣物等用品,陪老人聊天、給老人講故事。他成了光榮院裡的“快樂男孩”!

  李玉田經常說:“如果沒有國家資助政策、沒有職教中心這個直通車,自己不知道還要走多少彎路。”他希望自己盡快打拼出一片天地,為更多的人創造機會,讓更多的農家子弟實現自己的夢想!

  福建省福州旅游職業中專學校林穎

  同學你好棒,加油!

  福州女孩林穎當初選擇就讀福建省福州旅游職業中專學校漆畫專業,就是沖著“資助”政策來的。為何這“資助”兩字,這裡要加引號呢?原來,當時她覺得“上中職享受免學費,節省出來的錢,不就可以買點化妝品和漂亮的衣服,每天都可以美美的……”

  剛入校時,林穎因為長相俏麗,喜歡打扮,人送雅號“花蝴蝶”。而思想的轉變,來自她遭遇的一次“畫風突兀”的頒獎典禮。

  那是林穎入校兩個月后,學校一年一度的“創客空間”年度巡展暨工藝美術作品拍賣會如期舉辦。林穎作為觀眾席的一員見証了一回不可思議的頒獎——“老黑土”學長居然獲獎了!剛入校時,林穎的行李包裹就是他幫忙提的。因其面龐黝黑又穿著老土,林穎在心裡給他取了個外號——“老黑土”。但在拍賣會上,“老黑土”學長這件美輪美奐的漆瓶作品,拍得了近萬元的高價,獨佔鰲頭。

  “突兀”的畫面,映襯出的是“花蝴蝶”內心的震撼。“到畢業時,我要是也能做出這麼精美的漆瓶,那該是一件多麼酷炫的事情啊!”“‘老黑土’學長用免學費省下的錢買原料來加練,而我呢?”望著宿舍書桌上擺放的化妝品,林穎開始思考什麼是真正的“美”。

  她臉上的脂粉薄了、淡了、沒了。慢慢地,她早早地來到漆畫實訓教室學習,與同學們一起研習技藝,一起討論創作中那一幅幅漆畫作品……“花蝴蝶”花在打扮上的時間少了,在專業教學中的實操中勤了。勤學苦練中,林穎也感受到學漆畫很有“意思”。拷貝上板、作畫、打磨……在不斷的漆藝制作中,林穎漸漸醉心於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一幅幅美麗的作品從林穎手中誕生。“隻要坐在畫板前,我心裡就隻有一個念頭:怎麼讓畫更立體,更好看。”

  打磨的環節最累人,它是個力氣活,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有時候,一幅畫要打磨三次,一磨就得一整天。這讓林穎的雙手常常布滿傷痕。雖然累,但每當成功掌握了一個新的漆藝操作技能,林穎就多了一份專業學習的自信,而每當一件漆藝作品誕生,林穎便充滿了成就感。

  “匠者有心,物則有魂。”2015年,當接到全國文明風採大賽參賽項目后,林穎在老師的指導下,花了四個月時間,精心設計、用心制作了漆畫作品《夢裡水鄉》參賽,並最終打動大賽評委獲得金獎。當她得知自己作為福建隊的唯一獲獎學生代表前往天津參加頒獎時,一向活潑的她用調侃的語氣跟指導老師說:“老師,我暈!這麼高大上的好事真落到我頭上啦?!”

  在全國首屆青年運動會召開期間,作為福州市教育局“青運會文創小屋、海絲文化小屋”活動的一個組成單元,福州旅游職專“漆彩海絲·‘非遺’文化小屋”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林穎是“文化小屋”的主創團隊成員之一。前來參觀的一位中央領導當場夸獎她:“同學你好棒,加油!”

  2016年7月,林穎從旅游職專畢業,在老師的推薦下,在物合山房進行了半年漆器修復的實習。之后,她將考雅思,去加拿大深造。如今,林穎感慨,相比在容貌上被人夸贊“花蝴蝶”帶來的滿足,遠遠沒有在職業技能上得到的肯定更幸福,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感謝國家資助,讓我對美、對人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我會倍加努力,用自己的作品展現美、傳遞愛,回報社會。”她說。

(責編:史雅喬、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