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扶真贫 真扶贫(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甘肃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

2016年07月11日08:4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2015年6月9日—10日,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

  这是一份新的任务书,也是一次再动员,时间表更明确,路线图更清晰——甘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入加快推进、合力攻坚的新阶段。

  一、背景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部,自然条件不佳,经济基础薄弱,历来是贫困多发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甘肃不仅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而且还创造了我国扶贫开发史上的多项第一。但是,到2012年底,全省仍有贫困人口692万,排全国第七;贫困发生率33.2%,排全国第二。

  一方面,甘肃省扶贫开发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效。2012年,甘肃立足扶贫开发新实践、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在全省组织实施了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双联行动,全省各级1.4万多个双联单位联系1.5万多个村、40.8万名双联干部联系101.3万贫困户,拉开了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宣战的序幕。2013年以来,甘肃积极组织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全省贫困人口由692万减少到417万,贫困发生率由33.2%下降到20.1%,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507元增加到5736元,走出了一条扶贫新路子,开了个好头。

  另一方面,甘肃扶贫开发形势依然严峻。全省58个片区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中,80%的贫困村和66%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三大片区,山大沟深,高寒阴湿,生态脆弱,灾害频发。这些地区贫困发生率达41%,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贫困地区平均水平的60%,扶持成本高、脱贫难度大,返贫现象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视察时强调,连片特困地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扶贫开发上,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甘肃省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鉴于以往“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贫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甘肃决心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和力量,围绕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核、保障“六个精准”,制定出台了“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和大决战。

  二、做法

  1.对象精准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刚刚结束,70多位研发人员、10万余名干部就开始进村入户,以58个片区县为主战场,兼顾17个“插花型”贫困县,对225个特困片带和6220个贫困村、101万贫困户、417万贫困人口,开展了精准核实贫困对象、完善建档立卡工作,为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在建档立卡、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甘肃省建立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对精准扶贫大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省、市、县、乡实现贫困户和扶贫信息的共享。国务院扶贫办将甘肃省列为全国第一个大数据管理平台试点省份。为创新精准管理机制,规范完善全省精准脱贫施工图、任务书、时间表,实施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做到平台“8个准”、村级“5张图”、户户“3本账”。即大数据平台对象识别认定、家庭情况核实、致贫原因分析、计划措施制定、扶贫政策落实、人均收支核查、对象进出录入、台账进度记录“8个准”;村级绘制贫困人口分布、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统计、贫困村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统计“5张图”;贫困农户建立脱贫计划、帮扶措施、工作台账“3本账”。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确保项目、资金、力量精准帮扶到位,提高了脱贫攻坚精准管理水平。

  2.目标精准

  “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确定了脱贫攻坚两步走的阶段目标。

  第一步,从2015年到2017年,集中攻坚,确保到2017年减贫3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第二步,从2018年到2020年,巩固提高,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消除绝对贫困,实现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为此,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围绕“两个确保”的目标,根据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积极制定“十三五”脱贫攻坚专项规划。对于藏区、秦巴山区、六盘山区和“插花型”片区等不同区域,各市(州)、县(市、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订到村到户减贫计划,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时序,细化落实具体措施办法。

  3.内容精准

  紧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贫困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项目,整合全省优势资源集中投入、重点攻坚。在富民产业增收方面,集中培育壮大草禽畜、马铃薯、蔬菜、苹果、中药材等富民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陇南市成县有大约50万亩的核桃林。2013年6月,成县县委书记开通新浪微博,代言成县核桃,探索电商扶贫之道,被网民称为“核桃书记”。2014年,成县电子商务协会建成陇南网货供应平台,初步形成溯源体系。2015年,以成县核桃为代表的农特产品走俏热销。与此同时,陇南市礼县“80后”副县长也发动一批农村“90后”搞电商,主推礼县苹果。山大沟深的陇南市全面走上电商扶贫“高速路”,仅2014年就销售特色农产品10多亿元。“互联网+电子商务”,为甘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路径。

  甘肃省的实践证明,电商扶贫是壮大富民产业,发展特色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劳务经济、现代服务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形式之一。

  此外,《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还明确提出,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开展村道硬化、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农电保障、信息网络、易地搬迁、生态环境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八项工作,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有效做好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救助保障等工作。

  4.方式精准

  把各项改革举措贯彻到脱贫攻坚上,加大扶贫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加大驻村帮扶、金融扶持、社会帮扶力度。白银市会宁县东阳村预脱贫户老刘,妻子由于意外腿部骨折卧病在床,两个孩子正在读高职,全家陷入贫困状态。2015年10月,县乡驻村帮扶干部为两个孩子申请到了“雨露计划”补助,为老刘的妻子补办了2028元的医疗补助、购买了500多元的治腿药品。

  为了进一步缓解贫困户融资难,甘肃省为每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财政全额贴息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围绕这项贷款,甘肃省创新了三项扶贫金融工具,即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贷款贴息政策,发展扶贫互助资金。

  建立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是方式精准的重要内容之一。除此之外,方式精准还包括:全面创新改革扶贫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省对县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用好财政产业扶贫资金。由联村单位牵头,整合双联干部、挂职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县乡包村干部27818名,在全省6220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全部组建起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同时,按照精准脱贫的要求,对全省双联帮扶力量进行了重新调整汇聚,实现了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有县以上单位联系和驻村帮扶工作队、10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干部联系三个“全覆盖”,把双联力量进一步聚焦到了脱贫攻坚上。创新投入方式,省级和片区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级按10%以上、“插花”县按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统筹社会帮扶,鼓励、调动和吸引省内外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有愿望、有渠道、有平台参与多种形式的到村到户精准扶贫。

  5.考评精准

  甘肃脱贫攻坚,首先瞄准“关键少数”,消除恋戴“贫困帽”的惰性。2015年,甘肃取消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GDP考核,重点考核减贫增收、生态治理、公共服务和党建。2015年11月,对2014年扶贫开发业绩突出的8名县委书记予以提拔重用、10名县长转任县委书记,对考核“一般”的3个县6名党政主要领导进行了组织调整。

  通过精准考评,健全了正向激励机制。对抓精准扶贫成绩突出的市县乡领导干部予以重用。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干部,严格执行“逢提必下”制度,拟提拔的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

  通过精准考评,健全了惩戒约束机制。对在脱贫攻坚中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对完不成阶段性扶贫任务、在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给予严肃处理。对挂职锻炼考核不合格的干部不予重用并进行批评教育。

  6.保障精准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人才支撑,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开展政策宣传,逐级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传导压力。2015年,陇西县深化“协会、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致富能人聚在产业链,产、销农民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先后组建各类产业党支部143个,构建起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基层组织体系。

  着力打造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加大贫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扶贫专干和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实施千名干部挂职精准扶贫行动,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

  建立省委常委牵头联系市(州)、省级领导包抓县(市、区)脱贫攻坚制度。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责任制,省、市、县逐级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省、市(州)、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为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强化县级主体责任,贫困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实行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

  三、启示

  “十三五”时期,全面小康是主旋律,脱贫攻坚是关键词。作为贫困问题突出的典型省份,甘肃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比较明显。他们的实践启示我们:

  其一,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是底线目标和“最后一公里”,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切实体现,是“十三五”时期最大的民生工程,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只有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全面小康才能让人信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步伐才足够坚实。

  其二,要把“精准”作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甘肃深谙精准之道,“六个精准”为新时期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脱贫攻坚需要以精准思维、精准做法为遵循,如果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扶贫就扶不到点上、根上。

  其三,要树立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系统谋划,才能打出一套像“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这样的政策“组合拳”。要注重各项工作、各类要素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各项政策举措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形成强大合力,将事业顺利向前推进。

       

  点评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对扶贫开发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精准脱贫战略的关键环节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最终目标是: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

  ——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 苏国霞

  (选自《领航中国》一书)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11日 09 版)
(责编:史雅乔、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