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守望丈夫“梁三喜”36年》大结局:最美军嫂李金花要进新房

张国防
2016年07月22日10:26 | 来源:人民网-公益频道
小字号

  李金花大嫂一家在刚刚封顶的新房前合影

  宝安区社会拥军联谊会执行会长王剑将12.5万元捐款交给李金花大嫂

  临别时分,李金花大嫂拉着晶报记者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她守望丈夫“梁三喜 ”36年》大结局

  贵州“最美军嫂”李金花的今日欢喜

  远方的“最美军嫂”李金花过得怎样?距去年10月31日晶报记者苦寻26年终于找到她,并以《梨花树下,她守望丈夫“梁三喜”36年》一文让英雄的家人广为人知,大半年过去了。虽然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源源不断涌向那个彝族寨子,但晶报对李金花大嫂的牵挂一刻也没有放下。7月9-10日,晶报记者终于和深圳宝安区社会拥军联谊会一行前往探访“最美军嫂”一家。彼时,在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拉乡新村村大坪子组战斗英雄王发坤的家中,他的家人正围坐在电脑前观看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电影中的主人公、连长梁三喜的原型正是王发坤烈士,其遗孀李金花被称为“最美军嫂”,在当地家喻户晓。

  再见晶报记者,大嫂激动不已。她说,直到今天才知道,原来丈夫的英雄事迹早被拍成了电影,教育和影响了一代人。这是丈夫王发坤牺牲37年后,她第一次看这部电影。

  而也就是这一年,她家快搬新房了,是政府帮盖的。

  晶报记者 张国防 通讯员 张力铫/文、图

  爱心如潮:

  社会各界关爱英雄一家

  上世纪80年代,军事题材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主人公、连长梁三喜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为救战友光荣牺牲。

  临参战前,梁三喜写信给妻子,叮嘱说如果他牺牲了,一定要想办法还清欠部队的钱,并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这部电影感动过一代人,电影中“梁三喜”的原型为13军39师115团二炮连副连长王发坤,其遗孀就是住在大山深处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拉乡新村村大坪子组的李金花。

  2015年10月31日,晶报记者经过26年的艰苦寻找,终于找到了英雄的家人,并以《梨花树下,她守望丈夫“梁三喜”36年》为题,独家报道了英雄王发坤一家人的感人事迹。

  英雄王发坤牺牲时33岁,李金花才26岁,正值青春年华。烈士牺牲后,李金花谢绝了人们劝其再嫁的好意,以羸弱之躯撑起这个家。李金花含辛茹苦,为年迈的婆婆养老送终,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把烈士生前欠下的债务用11年才逐一还清,践行了丈夫的嘱托,体现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在清苦的岁月里,他们一家本分守法,自强自立,低调处事,从不以烈士的光环给政府添麻烦,靠自己的双手勤劳持家,为国人树立了一座道德丰碑!

  英雄家人的事迹见报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都称赞李金花大嫂是“最美军嫂”。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对英雄家人进行关爱。深圳市宝安区委常委、武装部长李金宇上校更是关怀备至,在他的协调下,宝安区社会拥军联谊会会长李新华、执行会长王剑立即联系英雄家人进行帮扶。与此同时,龙岗区布吉街道南岭村老书记张伟基,从社区基金中拿出5万元资助英雄家人搞养殖业,希望英雄家人早日脱贫。

  除此之外,社会爱心人士也通过不同方式对英雄一家进行帮助,不少人通过晶报记者联系上英雄家人捐款捐物。晶报福田与光明部的记者也把2000元奖金捐给了英雄家人,王发坤在深圳的战友张三光、温天庆、张辉华也都以不同方式为战友家人捐款。一时间,爱心如潮,爱的暖流不断涌向英雄家人。

  今年清明节,北京一家公司还通过晶报记者联系上了李金花大嫂,并带着她和孩子来云南屏边烈士陵园祭奠丈夫,圆了她多年的梦。

  一则报道:

  让失散多年的战友“团聚”

  《梨花树下,她守望丈夫“梁三喜”36年》这篇报道发表后,意想不到的是,竟让当年参战的13军39师115团二炮连重新联系上,失散多年的战友们“团聚”了。

  据了解,该连当年参战战友共百余人,除王发坤烈士牺牲外,目前健在的战友已经联系上了80多位,其中就有罗顺良。1979年2月17日,王发坤和战友们在攻打周登251高地时,为掩护四班新兵罗顺良不幸壮烈牺牲。

  当年参战的老兵姚刚告诉记者,现在战友们每天都可以在微信群“见面”,大家畅所欲言,互致问候。有的回忆当年作战的情景,有的则讲述现在退休后的幸福生活,80多人的微信群很热闹。这些老兵们说,没想到《晶报》一篇报道让他们失散多年的战友们“团圆”了。

  时任二炮连指导员的吴向东回忆说,王发坤副连长平时对战士十分关心,他不但军事技能过硬,在战场上作战勇敢,他牺牲前还打死了六名越军,极大地鼓舞了全连官兵英勇杀敌的斗志。

  罗顺良回忆起当年的战斗情景称,1979年2月17日下午5点左右,在攻打周登251高地时,部队刚好行进到一块稻田,这时越军一颗炮弹打来把副连长王发坤左腿炸伤,副连长倒在了田埂上。见此,罗顺良急忙跑过来为副连长包扎。此时,越军又一颗炮弹打来,经验丰富的王发坤听到炮弹即将落下,用尽力气把罗顺良推倒在田埂下,并叮嘱他不要掉队,要跟上大部队,多杀敌人。

  等罗顺良再次爬到副连长身边时,王发坤已壮烈牺牲。罗顺良强忍着悲痛,架起82迫击炮猛烈地向越军还击,战友们齐声高喊:“为副连长报仇!”

  罗顺良告诉记者:“是副连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才有了我现在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副连长是我们家的恩人,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当地政府:

  为英雄家修建二层楼房

  王发坤的儿子王远苍告诉记者,晶报《梨花树下,她守望丈夫‘梁三喜’36年》这篇报道发表后,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元月,乡民政部门的领导来到他们家说,上级政府要给他们家盖一栋两层楼12间的新房,希望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3月初,新房地基开挖,目前新房已经封顶,进入粉刷阶段,预计8月可搬到新房居住。

  采访中,金花大嫂高兴地带记者参观新房,望着钢筋水泥的新房金花大嫂笑了。她说,要专门腾出一个房间来摆放丈夫的遗物、军功章以及报道他们的《晶报》等物品,建立一个小“博物馆”,教育子孙后代要像丈夫那样,舍身为国。此外,也对外开放,让更多的人接受国防教育。

  王远苍表示,妈妈今年的精神状态尤其好,沧桑的脸庞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家里开始建房后,妈妈每天都是乐呵呵的,平时不爱说话的她开始给我们讲些她和爸爸以前的往事,尘封几十年的家事我们也逐渐了解了。今年是爸爸离开我们37年后,妈妈最开心的一年,看到老人高兴,我们一家人也很开心。”

  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在给英雄家建房的同时,还在英雄家门前修了一条宽敞的水泥马路,这不但解决英雄家人出门难的交通问题,还惠及到当地更多的老百姓。李金花大嫂告诉记者,每次走在这宽敞的路上心情特别舒畅,高兴之余还哼几句家乡戏。

  7月9日和10日,受宝安区人武部部长李金宇和宝安区社会拥军联谊会会长李新华委托,宝安区社会拥军联谊会执行会长王剑、办公室主任陈小清和晶报记者一行,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再次来英雄家里,并将12.5万元爱心善款交到李金花大嫂手中。接过爱心捐款,金花大嫂感动得热泪盈眶,久久说不出话来。

  记者在金花大嫂门口看到,王发坤烈士临参战前和金花大嫂一起栽的梨花树有牛腰粗了,结满了果实。金花大嫂说,每次站在梨树下就能回忆起和丈夫一起植树的情景,丈夫说等梨花开的时候他就回来了,可如今37年了,丈夫再也没有回来。“每年果子成熟的时候,我都会摆几个在丈夫遗像前,让他‘看看’我们爱情的果实,这一习惯我已经坚持30多年了。”

  为感谢远道而来的深圳客人,李金花大嫂把平时舍不得吃的十几个鸡蛋煮给我们,我们三人谁都不舍得吃,含着眼泪又悄悄地放了回去。

  私营老板:

  愿义务宣传英雄事迹

  凌佳成是海拉乡的一名私营老板。他在乡里开了一家酒店和宾馆,在当地小有名气。 7月9日晚,当他得知记者前来采访英雄王发坤家人时,表示也要一起去看看金花大嫂。

  凌佳成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崇拜英雄,《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他看过多遍,没想到“梁三喜”这个英雄近在咫尺。

  在英雄王发坤家,凌佳成瞻仰了烈士遗物后也给英雄家人捐款,还当场表示愿意作为一名义务宣传员,把英雄的事迹和照片挂在酒店客房和餐厅,让更多人知道英雄,同时也会组织志愿者到英雄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王发坤的战友张三光告诉记者,英雄的精神是一个时代最耀眼暖人的火焰,传播英雄们卓越事迹,就是为后人点亮回家的路。每一个英雄都会老去,而英雄的精神会被我们铭记,它会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每一个的内心,绵延不绝。作为英雄的战友,我们有责任把英雄事迹广泛宣传,让更多人崇尚英雄。“对烈士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烈士的精神是‘忠爱国家、追求和平、无私无畏、舍身为民’,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直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精神。烈士精神是伟大的,传承烈士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深圳市罗湖区原政协秘书长、王发坤的战友温天庆称,一个国家要强国强兵,首先要拥军、爱军,对军烈属家庭要关心、爱护和帮助。真心希望晶报能多报道一些宣传革命英雄事迹这类正能量的文章,同时也希望各级政府继续关心军队建设,关爱军人家庭,特别是革命烈士军人家庭。

  采访结束正要离开时,烈士的大孙子王明绍拉着记者的手说:“叔叔,我今年想去当兵,我要接过爷爷的钢枪报效国家!”

  看着懂事的孙子,金花大嫂脸上再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责编:史雅乔、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