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啥妈革批爷爷的笑声

严碧华   任怀民
2016年08月25日13:30 | 来源:《民生周刊》
小字号

\

  这两年,啥妈革批爷爷的笑声,一年比一年爽朗!

  村里人都说:啥妈革批老人越活越年轻了。这几年,他的笑,比过去60多年加起来都多。

  啥妈革批家住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高石头村75号,这是一个海拔800多米的山顶上。家门口的墙上有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他家的情况就一清二楚了。

  7月30日上午,记者一行沿着山路拜访老人。见到有陌生人前来,老人家热情起身,将屋外的板凳搬进堂屋,围了一圈,拉亮电灯,请客人就座。这些板凳有高有低,有木头的也有铁的。

  板凳是2010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为了改变彝族同胞席地而坐习惯,全面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实施“板凳工程”,从不起眼的板凳开始,引导彝区群众“不坐地下坐板凳、不用锅庄用灶台”,号召全省无偿捐赠给彝族群众的。

  尽管脸上布满了皱纹,但啥妈革批老人精神矍铄,行走敏捷,很难想象他已经是71岁的老人了。

  回想9年前,老人家28岁的小儿子因故去世,紧接着老伴也撒手人寰,儿媳又不辞而别。只有他带着3岁的孙子和5岁的孙女,苦挨日月。

  年过花甲的啥妈革批,守着破败的房屋、贫瘠的土地,面对嗷嗷待哺的孙子和孙女,一筹莫展:“真的想死了算了。”

  2010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四川电力)来到高石头村对口扶贫。

  时任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工会主席黄敏走进了啥妈革批老人的家。难得来客人,啥妈革批老人非常热情,但家里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他就借了100元买了一只小猪,然后炖了招待黄敏。

  黄敏了解到,这是彝族同胞招待贵客的最高规格,即使他们再苦再穷,他们的待客之道,却是非常讲究的。身在家徒四壁的啥妈家,面对老人待客的“盛宴”,她哽咽不已。

  一定要尽快让彝族同胞脱贫,和全国人民一道迈向小康生活,成为国网四川电力全体员工的共识,更是驻马边一线扶贫干部沉甸甸的责任。

  和全村66个贫困户一样,啥妈革批一家成为电力公司“一对一”帮扶对象。

  几十年来,啥妈革批家的生活用水都是从山腰的小溪背到山顶的家,每天为水需花两个多小时。

  国网四川电力从改善村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入手,首先出资建起了自来水管道,哈妈革批家也用上了自来水。电也接到了家门口,各家各户都安上了电灯,每到夜幕降临,灯泡在山里亮起,如点点繁星,满山遍野。彝家村寨靠点松脂照明的历史结束了。改变彝族传统的居住习惯,实行人畜隔离。陆续撤掉三锅庄改建厨房,有条件的彝族家庭开始建独立的卫生间、淋浴房。

  基本生活条件改善容易,脱贫才是最艰巨的任务。扶贫初期,给钱给物是必要的,但要彻底脱贫就必须逐渐变“输血”为“造血”。

  根据高石头村的地理特点,国网四川电力决定支持村民发展起以养殖“跑山鸡”为主的特色养殖业。

  靠着国网四川电力免费提供的鸡苗,和其他贫困户一起,啥妈革批老人也开始尝试养殖跑山鸡。

  从2013年起,他每年从国网四川电力领取200多只鸡苗,经过6到8个月散养,成活率逐年提升,最好时达到99%。这几年,他靠着每天30至40枚土鸡蛋以及散养的生态“跑山鸡”,年收入已经过万。

  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啥妈革批家的生活也向现代化迈进:家里安了电灯。2015年末,家里陆续添置了冰箱、电视、洗衣机,还有政府送来正等待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这让孙女啥妈达子和孙子啥妈达叶开心得不得了。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啥妈革批老人也越来越自信、开朗,脸上也经常是灿烂的笑容。

  我们来到啥妈革批老人家,正是7月30日上午,这天天气晴好,万里无云,满目苍翠。孙女啥妈达子特意打开了冰箱向客人“展示”里面的食物:有肉有菜,全是山里特产。

  最让啥妈革批老人高兴的是,他的孙子孙女有了“爸爸妈妈”。他自豪地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国网四川电力的领导比孙子孙女的亲爹亲妈还亲。公司支助两个孩子的全部学杂费。两个孩子也很争气,孙女已经考上了县重点中学,9月份就要到马边县城去上初中啦,孙子在班上的成绩也不错。

  国网四川电力为了在彝家孩子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组织了“爱心助梦圆”活动,带着村里几十名儿童,第一次离开山村,走进乐山。看着孩子们走出了大山,啥妈革批老人告诉记者:他这一辈只去过乐山一次,还是因病住院,待了3天。之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马边。他希望孩子们能够走得更远,到成都、到北京……

  他也相信孩子一定会走得更远!

  啥妈革批老人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他赶上了好时代。他要好好生活,要健康地看着孙女啥妈达子出嫁,孙子啥妈达叶娶媳妇。

  记者将要离去时,啥妈革批老人拿起铁盆,盛满玉米去喂鸡。鸡舍离他家房子几十米左右,他一边走,嘴里一边发出“喔喔”叫声,随着叫声,肥壮的公鸡母鸡,从草丛中、绿树下,蜂拥而出,有的甚至从山坡上飞下来,像淘气的孩子,直扑啥妈革批。

  看到这一情景,啥妈革批老人开怀大笑起来。爽朗的笑声,在山谷里回响。(《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任怀民)

(责编:初梓瑞、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