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90后“心灵砒霜”为何盛行

简.易
2016年10月21日09:1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那些励志又温暖的话语曾世世代代触动并激励着人们。对于90后来说,有些话从小就被老师和家长咀嚼过千百遍,后来证明并不真实,有的将名人轶事生搬硬套、断章取义,还有些完全不符合当下的社会情形。于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勇气、知识以及对世界的体验,拒绝继续被一些鸡汤文浇灌,并发起反击。

  “反鸡汤”说出了人心里有却不敢说出的话 这一代人自信,超能自黑、互黑和自嘲,敢直面人内心的脆弱甚至阴暗,并将其推送到光天化日之下,将藏在内心和外部事件的“负能量”一把扯出来,那股狠劲儿让读者不由得打个冷颤。比如:“你若安好,那还了得?你若盛开,苍蝇自来”。

  其能量方向的确与“积极”有些不搭,然而它能如此广泛流行,皆因它“不服”的姿态:释放小邪恶,压抑不再有。腾出心理空间,安放诸多心情,心理能量重回平衡,维护行为如常。

  他们在完成自我情绪宣泄的同时,也帮读者说出了人内心无数次涌动却没勇气说出的话,助人释放,给人快感。尤其是对60后、70后的人来说,读起来耳目一新,边吸凉气边佩服。

  显然,这代人心灵的开放度显著提高,敢于直视“黑色”的情绪体验,少了许多压抑式的防御,能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

  其实,人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魔鬼,嫉妒、绝望、愤怒、憎恨等,就是心理学家所称的“阴影(shadow)”部分,它们的日常日子是被道德规范等使劲儿压着,平时少有出头之日,所以一旦遇到“你若安好,那还了得?你若盛开,苍蝇自来”,那种被共鸣后的释放和快感,也是相当令人着迷!

  所以,“心灵砒霜”就像酒吧夜店不会消失,因为人们的情绪需要发泄,而它们是最安全的发泄地。

  文风接地气 90后驾驭文字自有一套。远离抽象和文绉绉,直接、通俗,来自日常生活,极富画面感,清晰又接地气。如:熟练运用“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可以省下人生80%的时间。

  观点鲜明的“两截式”句型。前半截为广泛传颂的“鸡汤”,清风徐徐,后半截话锋反转,变成锥子,直戳人心。

  那么,“反鸡汤”为啥能盛行在这个时期呢?

  人们曾经需要温柔的抚慰 历代格言警句有如哲学小语,给人沉思的空间,对人也是一种心理支持。《叔本华的治疗》中,男主人公就是通过从存在主义哲学中汲取营养,自我疗愈。温暖的心灵鸡汤具有安抚功能,仿佛红尘浊世中的一缕清风,抚慰焦灼忙碌的身心,给人们一个富有禅意的愿景和片刻的宁静。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它盛行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人们刚从“文革”中走出,社会经济满目疮痍,需要的是相互勉励安慰,现实中缺少的,鸡汤文给予了。后来改革开放、经济振兴,人们需要飞速发展、拼命工作,励志鸡汤助力呐喊:“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可见,心灵鸡汤在60后、 70后的精神生活里就是:安慰剂、庇护所、加油站。人们需要它。

  如今的年轻人更自信 85后、90后们大都是独生子女,生于物质极为丰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他们眼界开阔、思维发散,知识面远超出60后、70后。厚实的滋养奠定了他们心理承受的基础,敢说敢做、勇气十足,且具备足够而非过度的自恋。因此,自嘲反讽、自黑互黑才能在他们中间自由地流窜。

  一个人是否被开得起玩笑(被黑),取决于他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较高的人,不那么在意他人的评价;相反,一个极度缺乏爱和关注的人,哪怕是一丁点儿瞧不起的眼神儿都极有可能令其愤怒。

  记得以前曾看到一个报道,那是汶川地震后的救灾中,85后们表现出了令人震撼的无我付出:积极、投入、温暖,用实际行动击败了“自恋自我的独生子女将是垮掉的一代”的评价。一般来说,有过足够爱的孩子,不仅能自黑互黑、自嘲解嘲,也有能力付出。

  那么,心灵砒霜的破坏究竟会有多大?必须承认,有些“反鸡汤”很犀利,就像轮胎扎了一个洞,令人泄气。然而,是否真泄气,是源于自己内心系统的一个决定,如果内心有力量,彼此黑过之后,倒是可以轻松上阵,继续努力了。

  有些话很消极,却又都是真相。比如:“你努力过后才发现,智商的鸿沟无法逾越。”努力了也不一定就成功,这是现实的一部分,一件事情的成功取决于多个因素,自身条件、环境因素、经济条件,等等。所以,这种话令我们看到事情真实的一面,我们可以脚踏实地,作出更实际的选择。灰姑娘不一定非要找白马王子。一旦你特别努力,却依然没有得到,更容易崩溃。因此,有人觉得“心灵砒霜”段子更发人深省。

  没有动力固然不行,然而,不顾客观条件,高喊着口号教人往前冲的“成功学”,不应算在心灵鸡汤之内,因为那是非资源取向的蛊惑,就像锅里没水却在底下猛烧火,那是干烧,终究会令人有枯竭感。

  总之,时代已准备好更加宽容的姿态。有句话说得好:人很难被段子鼓励,也不可能被段子摧毁!

  (简.易:专业从事特殊人群心理训练20余年,擅长CBT和艾瑞克森式潜意识整合式心理咨询)

(责编:史雅乔、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