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盏盏心灯,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为社会文明照亮前行的方向

志愿服务,我们在行动(青春派)

本报记者 丁雅诵
2016年12月21日08:4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在社会中,有这样一些人,令人感动。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为社会文明照亮前行的方向。他们的名字叫做“志愿者”。

  于个体而言,他们可能只是一粒微尘,但当全国6600万注册志愿者汇聚到一起,当18万多个登记志愿组织脚步不停歇,当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行动起来,形成的将是一股向上向善的巨大力量。

  一个人的故事:海拔4000米边境牧场上的纪委干事

  邵书琴是一个广东姑娘。2013年,在她大学将要毕业的时候,校园马路边张贴的“西部计划”宣传海报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句话让邵书琴心潮澎湃,也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当我下定决心要去西部当志愿者时,不少亲戚朋友都反对,他们劝我不要一时冲动,说南疆那么危险的地方,一个小姑娘怎么受得了。”邵书琴说:“没想到,我这一去,就留在了万里之外了。”

  邵书琴志愿服务的单位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三师托云牧场,海拔近4000米,从广州坐火车要将近80个小时。邵书琴说:“来喀什接我的牧场党委副书记,一见面就给我打了个预防针,说那里苦得很,真去了,可别当逃兵。”

  “托云确实苦,目之所及,尽是沙山戈壁,夜里黑得吓人,吃的都是囤积好久的土豆洋葱,买菜要跑到六公里外的口岸……但托云也实在美,满天的繁星似乎伸手可摘,随处可见能歌善舞的人们,柯族孩子也淳朴可爱……”

  在当志愿者的时间里,邵书琴定期会到学校给孩子们上公益课。“有一次,我让孩子们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梦想。有个孩子写道‘阿爸每天走路放羊太辛苦了,我要好好学习,快点长大赚钱,给阿爸买个摩托车。’我很心酸,也很感动。”邵书琴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我把朋友们寄来的旧书送给孩子们时,他们兴奋的神情;当志愿者与孩子们玩游戏时,他们灿烂的笑容;当孩子们怕弄脏新买的练功鞋,在外面套上塑料袋时的模样……我真的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志愿服务期满后,邵书琴没有走,她决定留下来。“我在这里与一个甘肃小伙结了缘,今年6月我们结婚了,新疆成了我们共同的第二故乡。”邵书琴说:“在这里,我也找到了干事创业的平台,成了托云牧场机关的一名纪委干事。但志愿服务我也会一直做下去,现在我不仅定期到学校给孩子们做分享,还参与维稳执勤、民兵训练、义务劳动等等。”

  有家、有业、有干劲、有梦想,对邵书琴来说,当初参加“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是她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之一。

  一群人的努力:为大凉山里的孩子架起希望之桥

  四川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里,活跃着这样一群志愿者:17年来,他们一届接着一届不间断地走进大凉山,为那里的孩子带去知识、带去生活的希望。

  今年7月,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火普村,一座长50米、宽2米的吊桥竣工了。这是在支教团志愿者的倡议和募捐下,修建起的第三座助学桥梁。在参加吊桥落成仪式的人群中,有一个学生名叫曹礼勇,他是第十五届支教团一员,也是“彩虹桥”项目的发起人。谈起为什么如此关注山区孩子“上学的路”,曹礼勇陷入了回忆。

  “2013年,我本科毕业后,来到大凉山里的一所乡村小学,当了一年的志愿者。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9月底。那一晚暴雨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我发现有好多孩子没来上学。校长告诉我,没来的学生全是河对岸的。平时那里只是一条小河沟,中间放着几块大石头,水少的时候,孩子们踏着石头三步两步就跳过来了,水多的时候,脱了鞋子、挽起裤脚也就蹚过来了,但昨晚下了大雨,实在是过不来了。”

  “雨还淅淅沥沥地下,我想对岸的孩子明天肯定又是过不来了。然而第二天早晨,我发现孩子们居然都来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有两个高个子同学把其他人背了过来。要知道,大山里九月底已经很冷了啊。于是我赶忙去找那两个学生,他们正在操场上跑步,说是‘太冷了,跑起来暖和点’。我一摸他们衣服,发现腰部以下全湿透了。”曹礼勇说:“那一刻,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似的。也就在那一刻,我知道,我必须为这里的孩子们修座桥。”

  此外,支教团发起的“索玛花儿”扶贫助学活动,也给昭觉县的孩子与社会好心人士搭建起帮扶的桥梁。“帮助一个孩子”,建立资助人与贫困学子“一对一”的长期助学资助;“帮助一群孩子”,面向社会募集衣物、文具、书籍;“帮助一所学校”,向社会征集建立图书室、操场、改善教学环境……目前,扶贫助学计划资助人数达1000余人次,募集一对一资助款超过92万余元。

  支教团的志愿者们相信,大凉山里的孩子们终将会像美丽的索玛花儿一样,在大山中绽放光华。

  每个人的行动:平安地铁让首都更美好

  “出站的乘客请往左走,按秩序出站”“请各位乘客站在标志线后,排队候车”“自动售票机可以买票,您要去哪里”“北京站往这个方向坐,距离四站”……在北京地铁忙碌嘈杂的背景中,这样的声音并不陌生。这些人既是普通的地铁乘客,也是北京平安地铁的志愿者。

  地铁几乎覆盖了整个北京城。15条运营线路、460公里运营里程、273座运营车站、1000万人次的日均客运量……瞬息万变、来去匆匆是地铁的特点,也让地铁里的志愿服务有别于其他。“将松散的乘客组织起来,这是平安地铁志愿服务的最大创新点。在乘坐地铁的过程中,人人都可以是志愿者,处处都可以随手做志愿。或是帮忙指路、或是捡个垃圾、或是制止乞讨,虽然都是小事,但凝聚在一起,就是一股维护地铁安全运营的巨大力量。”北京地铁公司团委副书记吴泽说。

  “今年夏天,北京的一场大暴雨,给地铁运营带来了挑战。”吴泽回忆道:“那时候正值晚高峰,很多没带雨具的人滞留在车站里,一些大的换乘车站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乘客。前一拨人还没离开地铁站,后一趟列车又迅速进站,卸下更多的乘客。站台上已经人满为患。这是我们最担心的情况之一。如果不尽快疏散,很容易发生踩踏等群死群伤事件。”

  “要抓紧时间把乘客疏散出去,怎么办?”这个时候,吴泽想到了“北京地铁”App上的注册志愿者。于是,地铁工作人员立即在App上发布消息,请附近的志愿者们前来帮忙。很快,志愿者们到了,并带来了大量一次性雨衣。乘客慢慢疏散,危机也随之化解。

  “这些闻讯赶来的志愿者,其实都是经常乘坐地铁的普通乘客。”吴泽说:“把单纯的地铁运营管理变为乘客广泛参与的综合治理,好处很多。一方面是能快速反应、及时处置,有效防止问题的发生或事态扩大。另一方面是乘客群体庞大、覆盖面广。截至今年12月,北京地铁共招募志愿者13.67万人。可以设想,如果每一个乘客都有自觉志愿的意识,地铁全天候、全覆盖、无盲区的安全防范完全可以实现。”

  虽然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对北京平安地铁志愿者们来说,手臂上的蓝袖章就是他们肩上的责任,就是地铁安全的保障,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21日 18 版)
(责编:史雅乔、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