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为基层医改注入全新活力【3】

健康产业扶贫签约仪式
作为工程的发起方,北京远程视界科技集团董事长韩春善表示,中国健康产业扶贫工程是一种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扶贫模式,以共建健康产业生态链,以“造血输血”能力并补,在“扶供方”方面,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通过“政策挖掘”、“项目开发”、“产业加速”等,对贫困地区大健康产业优质项目、优质资产进行整合,加速企业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改变我国健康扶贫工作中“政府热、社会弱、市场冷”的局面;强化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在健康扶贫工作中的支撑功能。
根据中国健康产业扶贫工程的规划,“健康产业扶贫”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每个贫困县县投入不低于一个亿;
2.带动一个符合当地特色、资源条件及产业基础的健康产业细分行业的发展。例如,医联体建设:搭建远程会诊中心、医院重点科室建设、医疗服务人员培训;健康养老业:健康特色小镇、大病后恢复和养老护理的医养中心、康复中心、养老中心;健康管理业:慢病管理、健康咨询、体检中心、医疗服务终端销售;健康制造业:中医药产业、药品研发、生物制药、医疗器械。
3.为每个县培育至少一家具备上市潜质的公司。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对已经具备较强实力的本地优质企业,进行资金和资源扶持,帮助扩大规模,以满足上市条件;由大集团资源下沉在当地新注册登记,经过培育发展成长为优质企业;由大集团投资并购当地新三板企业,扶持上市;由市县政府托管资金入股成长为优质企业。
另外,为了提升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效应,将成立健康产业扶贫基金,基金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协调,各市县政府引导,北京远程视界集团主导,进行市场化运作与专业管理。基金采用有限合伙的形式成立,整体以产业扶贫为导向,紧贴地方健康产业规划,以市场化融通和投资模式,带动地方健康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基金总规模10亿元,首期规模3亿元,直接投资于健康医疗产业项目或和当地政府投资平台成立项目投资基金。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变大病,大病要人命",如何让贫困群众看上病,看好病?实施医疗慈善救助机制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外的补充作用,有效减轻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负担。北京远程视界集团正在打造“远程公益”模式致力于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它是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共建共享的系统性工程,充分发挥医联体共享、开放、连接的优势,联合公益组织、医疗专家、医疗机构以及社会力量等各方协力推进。
韩春善说,远程视界扎根于基层,帮扶对象也锁定在基层,通过一个个慈善公益项目,将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输送到基层,帮助医院、医生提升诊疗技术和能力,给患者带来经济上和医疗上的帮助。
目前,北京远程视界集团陆续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合作开展“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公益援助项目、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作开展“集善扶贫健康行”项目、与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合作设立“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专项基金”、与中国癌症基金会合作发起“万名肿瘤学基层医生培训项目”、与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合作启动“千县万医公益医学培训工程”、与人民政协网联合发起“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心血管病筛查防治走进千县万村公益活动”。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