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把溫暖送到藏族同胞的心坎上”

2018年07月23日08:44 | 來源:中青在線
小字號

  7月8日至14日,來自北京和其他省市的醫務志願者、愛心人士等共800余人分赴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七縣一市,開展“2018‘同心·共鑄中國心’甘南行大型醫療公益活動”,進行義診巡診、愛心捐贈、健康咨詢、培訓講座、健康扶貧、疑難病會診、先心病和肝包虫病篩查等一系列幫扶工作。

  “我們要實打實地為基層服務,開展義診活動,為患者解除病痛,把溫暖送到藏族同胞的心坎上。”北京中醫藥大學骨傷學系主任、國家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徐林說。

  在海拔3600米的瑪曲縣,徐林和團隊篩查出了3個藏族貧困腦癱患者,最小的8歲,最大的13歲,都有一定行走能力,但行走不穩、步態很差,手術指征明確。為保証手術安全,他們連夜從瑪曲縣趕回合作市,利用神經閾值刺激儀,為患者做了腰骶段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

  神經閾值刺激儀是徐林和同事們1991年自主設計研制,並獲得了國家專利的手術設備,為了便於攜帶和簡化使用步驟,他們隻保留下必要部分,手術室裡的大設備“搖身一變”,成了箱子一樣的小儀器,“這樣一來,手術中也可以教當地醫護人員使用,我們就是要把復雜的事情變簡單。”徐林說。

  這並不是徐林第一次到甘南義診。5年前,當地沒有開展手術的條件,徐林就帶著兩個腦癱患者回北京治療。雖然手術后效果很好,但是考慮到把所有患者都帶到北京手術不現實,患者和家屬需要住宿、吃飯、排隊住院,術后患者需要平臥,行動不方便,徐林決定把精干的團隊和必要的手術設備、器械帶到當地。

  在高原地區手術,對長期生活在平原地區的醫生考驗極大。徐林說,有一次在香格裡拉做腦癱手術,當地海拔3300米左右,每台手術結束必須去吸氧,再做第二台。“醫生的精力、體力消耗都很大”。

  北京市豐台區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肖蕾連續10年參加醫療下鄉的公益活動,“和以前相比,我們現在做得更‘精’。工作人員前期做調研,收集幫扶地區一些高發病的數據,我們根據村民的需要,開展精准幫扶。”

  義診10年,肖蕾走遍了五大藏區,遇見過各種各樣的病人,感受頗多。“看病永遠看不完”,肖蕾發現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能僅僅為病人治療,更要以預防為主——培養村民關心自己身體、講衛生的習慣。在“2018‘同心·共筑中國夢’甘南行”活動的倡導下,醫生、志願者幫扶村民建造浴室,指導村民注意清潔衛生。

  10年義診,增加了肖蕾對幫扶地區的了解,也讓他對如何更好地開展公益有了更多想法,他堅持與當地醫護人員、村民形成“一對一幫扶”,“走了也要和衛生院的醫護人員保持聯系,把他們微信都加上,有問題直接遠程反饋﹔把一些疾病的治療原則和方案,通過衛生院傳達給村民。”他認為,健康幫扶不能是“一走一過,走了什麼也留不下”。

  北京四季青醫院院長劉會說:“多給村民講知識,普及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村民的保健意識增強了,咱們的治療效果會更好。”

  “把當地醫護人員培訓好,我們義診結束離開了,他們自己也會給老百姓看病,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北京航天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王旭東說。

  在合作市勒秀鎮衛生院義診的幾天裡,王旭東經常征求醫護人員意見,針對當地高發病、常見病和疑難雜症培訓醫護人員。

  衛生院院長完瑪扎西說:“我們衛生院離合作市有42公裡,是基層中的基層,大城市的醫生不僅來義診,還給我們培訓,我們願意聽,這是大好事!”

  王旭東表示,幫扶最重要的是做實事,“普通疾病當地醫生能看,但是加重了或者合並多種疾病怎麼治療?遇到急危重症患者怎麼搶救?給醫生們做好培訓,他們能力提升了,村民自然就受益了。”

  在“2018‘同心·共鑄中國心’甘南行大型醫療公益活動”開展期間,“同心·共鑄中國心”健康學院甘南分院成立。學院下設心血管健康、呼吸健康、婦產科健康等10個專業健康分院,以“專家講座”和“實踐互動”相結合的形式,深入基層培訓,並採用遠程視頻、手機App等現代網絡技術實現信息更新、實時互動、遠程會診等。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張曼玉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