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驚厥寶寶有驚無險  醫生夸贊送醫及時

2018年08月01日08:39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驚厥寶寶有驚無險 醫生夸贊送醫及時

  7月30日,廣州日報全媒體報道了增城103路公交車上的感人一幕:一名母親懷裡的10個月大嬰兒突發急病全身抽搐,車內近50名乘客在30秒內主動下車,為寶寶讓出生命之路,隨即公交車載著寶寶直奔醫院。事件一經報道,廣州日報全媒體用戶紛紛點贊。據了解,當時發燒的寶寶突然抽搐是由於熱性驚厥,送院后很快恢復正常,健康沒受什麼影響。

  專家介紹,熱性驚厥在6個月~5歲的兒童中發生率約為2%~5%,孩子發燒時要及時使用物理、藥物降溫,避免“捂汗”,在大夏天發燒,可以在空調房裡散熱。

  急診醫生:嬰兒入搶救室3分鐘后好轉

  據當時接診的增城福和醫院急診醫生朱鉅成介紹,當天下午5時40分左右,一名母親抱著嬰兒匆匆跑入急診室,“她當時很焦急,一路小跑進來,我們直接就將嬰兒接進搶救室。”

  朱醫生回憶,接診時寶寶還處於昏迷狀態,手腳都有抽搐的症狀,而且寶寶雙手握得緊緊的,還有翻白眼的情況。用體溫計一測,39.3℃,屬於高燒並發生熱性驚厥。醫生第一時間給寶寶吸氧並注射補液,同時進行物理降溫。大約過了3分鐘,寶寶的體溫慢慢降下來,也不再抽搐。“不久后,寶寶醒過來,認出一旁的媽媽,還哭鬧著伸手要媽媽抱。”朱醫生說,媽媽隨后喂寶寶喝水,寶寶漸漸有了精神,家長取藥后帶寶寶自行離開了。

  朱醫生說,后來他從廣州日報全媒體看到視頻及文字報道,才得知自己當天所接診的嬰兒是受到眾多乘客援手幫助的寶寶,“覺得感動,素不相識的乘客為寶寶的治療贏得了時間。接診初期並不知道寶寶還有沒有其他基礎疾病,所以得到及時救治還是非常關鍵的。”

  司機:全車乘客伸援手 讓人倍感欣慰

  當時搭載寶寶送院的司機何桂南說,事發時在聽到乘客報告的情況后,他第一時間查看男嬰,發現他四肢抽搐,處於昏迷狀態。自己當時本能地想要幫幫這對母子,所以提出先送二人去醫院,有急事的乘客可以先下車。“沒想到大家全部積極響應,還有的乘客讓我趕緊先送孩子去醫院。”何桂南說,他把車停在下一個站馬上打開前后門,本來滿座的車廂不到30秒就變得隻剩下母嬰二人。他得以在第一時間開車往醫院駛去。

  “知道小孩子沒事,我就放心了。”何桂南說,自己從業多年遇到過幾次這樣的突發事件,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伸出援手是他一定會做的,“讓人覺得非常欣慰的是,那麼多乘客對先送孩子去醫院表示支持和理解,他們真的太棒了。”

  小知識

  發生熱性驚厥 不要口中塞物

  寶寶為何會發生熱性驚厥呢?廣州市衛計委組織急救應急專家編寫的《市民衛生急救與應急知識手冊》中介紹,發高燒有可能誘發部分孩子出現驚厥,也叫抽搐或痙攣。由於神經系統發育未完善,6個月~5歲的孩子,熱性驚厥的發生率約為2%~5%。熱性驚厥通常發生在發熱最初的幾小時內,剛開始,孩子看上去有些奇怪,然后開始出現肢體強直、痙攣、眼皮上翻、呼之不應等情況,還有可能出現呼吸不規則甚至皮膚顏色青紫。驚厥通常持續不到1分鐘,但有時可持續達15分鐘,發作過后孩子很快就會恢復正常。

  專家表示,驚厥發生時雖然很嚇人,但對兒童健康危害不大,不會導致腦損傷、神經系統問題、癱瘓或死亡,除非繼發氣道阻塞等意外情況。因此,如果孩子出現熱性驚厥,家長應該採取以下措施避免孩子發生意外傷害:將孩子放在地板或床上,遠離尖硬的物品﹔把孩子的頭部轉到一邊,使唾液或嘔吐物流出,避免阻塞氣道﹔不需將任何物品塞入患兒口中,也不需要掐人中或掰開痙攣的肢體﹔抽搐緩解后盡快就診﹔如果抽搐持續不緩解,迅速撥打120求助。

  捂汗不科學 開空調散熱

  盡管熱性驚厥對健康沒有什麼危害,但有熱性驚厥史的孩子,7歲之前發展為癲癇的風險比沒有驚厥史的孩子要高,如何預防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於力表示,家長在照料發燒孩子時要注意做好護理。體溫在38.5℃以下,可在家使用冰袋、退熱貼、溫水擦身來進行物理降溫,不主張給孩子捂被子、穿衣服,靠出汗來降溫。夏天氣溫比較高,就主張給孩子敞開衣服,在空調房裡散熱。假如體溫超過38.5℃,應該考慮使用退燒藥,兒童退燒藥主要是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苯酚兩種。

  另外,熱性驚厥有家族遺傳性。是否再次發生取決於孩子的年齡:1歲以內的孩子第一次驚厥發作后,再次發生驚厥的概率為50%。1歲以上的孩子首次發生驚厥后,再次發生概率約為30%。(林亦旻、伍仞)

(責編:賀迎春、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