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與千隻孔雀為伴 城裡夫妻秦嶺山腳下當農夫

2018年08月03日13:54 | 來源:西安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與千隻孔雀為伴 城裡夫妻秦嶺山腳下當農夫

與千隻孔雀為伴 城裡夫妻秦嶺山腳下當農夫

蒲計學給孔雀喂食 記者 張宇明 攝

與千隻孔雀為伴 城裡夫妻秦嶺山腳下當農夫

蒲計學和妻子將逝去的孔雀制成標本

張宇明 攝

一對城裡夫妻為什麼要放棄都市生活,到山腳下當“農夫”?他們和1000隻孔雀又結下了怎樣的緣分?

夫妻倆與千隻孔雀相伴生活

8月2日,在秦嶺腳下的引鎮黃土坡村,生態園內不時傳出孔雀的叫聲,這聲音來自城市“農夫”蒲計學的孔雀園。47歲的蒲計學是碑林區李家村人,8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美麗的孔雀還能人工養殖,於是喜愛孔雀又厭倦了城市生活的他開始在周邊農村找地方養殖孔雀,這一干就是8年。

如今在名為“鳳祿門”的孔雀園裡,蒲計學和蘆春霞兩口子過著“釆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的生活。園子裡大大小小養了1000隻孔雀,從孵化到養殖兩口子親力親為。10畝地大的園子裡,大部分孔雀待在干淨衛生的圈舍裡。有些淘氣的則踱著步子在院子裡玩。

這些年有喜歡孔雀的人來園子裡看,也有人來這裡買孔雀,孔雀蛋也是銷路不錯的商品,但他最得意的商品還是孔雀翎做的工藝品和栩栩如生的孔雀標本。

孔雀逝去后 他用標本留住美

蒲計學有雙巧手,制作標本是程序復雜的工作。蒲計學制作的孔雀標本都是意外死亡的孔雀,為了留住孔雀的美,他專門拜師學習制作標本。

前期准備時,他會提前將孔雀肉剔除、洗淨,用專業藥水浸泡半小時,目的是為了防腐。真正的操作是從測量孔雀從頭到尾的距離開始,蒲計學裁剪相應長度的鐵絲插入塑料泡沫管中,將另一端與孔雀的頭骨固定,這是孔雀脖子的支架。為了讓標本看起來更逼真,他會用橡皮泥填充頭骨,使整個標本的頭部看起來更加豐滿。蒲計學說,這一步的難點是“翻毛”,為了保証標本的皮毛不受損,技術難度非常高。整個步驟完成后,標本脖子和頭的制作過程基本完成。

接下來就是翅膀的制作,將鐵絲與標本翅膀的骨頭固定好,蒲計學反復強調一定要固定到翅尖的位置,否則調整造型時翅膀會很難固定。固定鐵絲后,蒲計學會將脫脂棉塞入標本的翅膀中,並用少量酒精浸濕,然后再用噴水的竹絲纏繞在已經固定好的翅膀骨上,目的是為了讓標本的翅膀看起來有肉、逼真。竹絲這種材料經過反復試驗后,被發現是最有彈性、填充效果最逼真的材料。孔雀標本腿部的填充也是類似的步驟,看似簡單但操作起來並不容易。填充程度也要掌握得恰到好處,多一分累贅、少一分失型,尺度全在蒲計學的手上。

收尾工作是用假體填充標本的肚子,並進行縫合。通常縫合部分都是蒲計學的妻子來完成,他說:“我妻子針線活好,針腳越細越能保証孔雀皮毛的完整性。”縫合完畢后,一隻死去的孔雀又被賦予了新的“生命”。隨后的幾天,他還會對標本進行風干、塑性和細部修整,一件標本從制作到最后完工大約需要10天,慢工才能出細活。

因為對孔雀的喜愛,蒲計學從城市到農村做了“農夫”﹔因為想留住孔雀的美,他學會了做標本。他說:“人與自然、動物的和諧相處,才是最好的人生。”(記者 張佳 實習生王祎玥)

(責編:王紹紹、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