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物:大山裡的紅裙子

王秀梅(1989年出生)
7月26日,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長安鎮柳壩村小仙河,大學生創業者王秀梅在自己的絞股藍產業基地。這位差14天就是90后的農家姑娘就生長在這天然富硒的青山之中。從安康學院中文系大學畢業后,她進過政府,當過幼教老師,辦過培訓學校。2014年年底,她開設“農戶+電商”式的絞股藍合作社,開始經營茶業公司。今年她在柳壩村新建絞股藍產業基地639畝,有效解決了40戶貧困戶105人就業、增收的問題,努力幫助柳壩村2018年整村全部脫貧。
田珍(1978年出生)
田珍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茶業公司車間內。公司在擴大生產規模,清潔化茶葉加工生產線設備正在調試安裝中。田珍從2002年租賃32畝茶園起家,如今她的公司已經成為當地茶產業的領頭羊。她是女子創業協會的執行會長,擁有全國三八紅旗手、陝西省優秀職業農民等榮譽稱號。
萬琴棋(1984出生)
國學茶館創辦人萬琴棋,在平利縣城新開的帝景南山國學茶館裡。
“上小學是我第一次到鄉裡去,上初中是我第一次到鎮裡去,上高中是我第一次到縣城去,上大學是我第一次走出縣城。”萬琴棋家住桃花溪,她是那裡的大山中走出來的第一位大學生。這位高級職業農民、全國優秀農民工,如今正努力將茶飲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
胡學琴(1978年出生)
長安鎮中壩村,經營茶業公司的胡學琴在企業后山的茶園中。開始創業那兩年,炒春茶時胡學琴常跟工人們一起干通宵。如今她的公司年產值1500萬元,擁有基地4500畝。
高英(1977年出生)
經營魔芋專業合作社的高英,在通往長安鎮柳壩村小仙河魔芋種植基地的山路上。去年持續一個月的洪澇讓她的20畝種植基地成了河床,損失50多萬元。今年,在女子創業協會姐妹的幫助下,她貸款30多萬元,把新基地建到了地勢較高的山上,幫扶帶動貧困戶55戶138人。
袁玉芳(1988年出生)
商場經營者袁玉芳在縣城森原商城自己經營的女裝店裡。剛出生,家裡已經有幾個姐姐的她就被想要男孩兒的親生父母遺棄。她懂事得早,9歲就學會了做飯、養蠶、打豬草等家務活。上中學時,一次她准備問家裡要生活費,看見養母在火紅的大太陽下拔草,豆大的汗珠往下流,袁玉芳流著淚下定決心中學畢業后不再上學。她從打零工、開小店開始,現在經營管理近200平方米的商場。創業間隙,她參加了大學自考課程,又回到了課堂。
李紅霞(1979年出生)
烙畫藝術家李紅霞在長安茶鎮的工作室裡。這位農家姑娘受父親影響,自幼酷愛美術,16歲時到蘇南拜師學藝,《清明上河圖》《竹林七賢》等多幅木板烙畫作品受到關注。今年8月,她的烙畫藝術工作室開業運營。
高英(1984年出生)
回鄉創業的茶業經營者高英和女兒在平利縣城實體店外的城南河濱路上。這位大山深處的農家女17歲就外出廣東深圳、東莞等地打工,直至成為五金廠合伙人。2013年,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在家留守,也因為家鄉的空氣,她回鄉開始經營茶飲產業。她說:“錢是掙不完的,但家隻有一個。”
萬琴棋家住桃花溪,她是那裡的大山中走出來的第一位大學生。“上小學是我第一次到鄉裡去,上初中是我第一次到鎮裡去,上高中是我第一次到縣城去,上大學是我第一次走出平利。”這位穿著紅裙子的創業者,在她縣城新開辦的國學茶館中大方地介紹著自己。
這位連名字都透著優雅的女人,還是高級職業農民、全國優秀農民工。從跑銷售、開饅頭店開始,到從事農業種養、開辦創客學院,萬琴棋如今正努力將茶飲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她是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女子創業協會的一員。在重要場合,會員都會穿上紅色的裙子,所以她們也被人稱為“紅裙子”。
平利女子創業協會成立於2016年8月,主要致力於為女性創業者搭建一個信息交流、資源互補、合作共贏的平台,現在有女企業家、女創業者會員176名。她們主要從事現代農業、酒店餐飲、電商、服務等行業,有60后,也有90后。副縣長陳永樂說,20多萬人口的平利外出打工的女人有近3萬人,近年來有4000多人返鄉就業創業,辦起各類經濟實體849家。
大山讓萬琴棋上學的路更難更長,但並沒能阻擋她走向遠方。女子創業協會中三分之二的成員出生於貧困的農家。煤油燈、粗劣的飯食、寒酸的穿著、漫長艱險的山路,這些共同的經歷卻讓她們對大山有著深厚的感情。萬琴棋逢人就說,桃花溪是一個特別美麗、值得去游覽的地方。
高英小的時候就想離開大山。從家裡到鎮上的中學,翻山越河,單程就要6個小時。那時她隻能每周五回家,好在有二伯家的兩個哥哥一起上下學。
袁玉芳一出生就被親生父母遺棄。上學路途遙遠,她幾次差點餓暈在放學路上。上中學時家遠要寄宿,“我剛到學校每天都特別想家,就決定自己努力買一輛自行車。”袁玉芳每周六清早上山採茶,晚上回家加工,第二天清早到西大橋去賣,用了五個周末,終於湊夠了買二手自行車的錢。
田珍和丈夫艱辛的創業之路也是為了擺脫貧困。他們騎自行車到十幾裡開外的茶園勞作,春夏秋冬,風雨無阻。從2002年租賃32畝茶園起家,如今以田珍名字命名的公司擁有基地2460畝,綜合管理服務中心5380平方米,但田珍依然和工人一樣,有時從早晨五六點忙到第二天凌晨一兩點。
地處巴山深處的平利,處在我國富硒區內,為茶葉的生長創造了天然條件,不少當地女性也把茶業作為創業的首選。
協會成立時,西安一家服裝設計公司提出了幾套方案,執行會長田珍堅持要大紅的西裝上衣和短裙,她說這是五星紅旗的顏色。大家也同意,覺得紅色惹眼,看著有精氣神兒,也有紅紅火火的意味。協會的第一套會服就這樣確定下來。高英說,穿上紅裙子就覺得自己精神飽滿,不管多累,換上紅裙子就能多做事情。
這些穿紅裙子的農家女創業者們對自己評價的一致性很高,她們自我評價的關鍵詞往往是:勤勞、認真、有擔當、積極向上、互相幫助、有闖勁、不怕輸、能吃苦、雷厲風行、說到做到、不願給別人添麻煩、脾氣急躁……
她們都說自己菜炒得好,操持家務也是好手,還願意陪孩子。胡學琴公司的事情再多,每晚都會哄6歲的小兒子入睡。高英靠打拼在廣東成為五金廠合伙人,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時返鄉創業,很大原因就是不想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萬琴棋四年級的兒子個頭快趕上她了,還是很黏她。萬琴棋說,她不允許自己在兒子的成長中缺位。這個暑假,她專程帶著兒子去歐洲。在朋友圈裡,她發出和孩子相伴的照片后寫道:成長,如此而已……
賀勝春是平利縣生豬屠宰加工廠的經營者。多年來,她向貧困戶提供仔豬,再以高出市場價的價格回收,幫助貧困戶脫貧。她們“通過‘協會+企業+貧困戶’的模式,把貧困戶的土地進行流轉,並且以布置訂單種養、入股分紅和吸納就業等形式進行精准扶貧”。
王秀梅的絞股藍產業基地也為小仙河不少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增收機會。65歲的老唐和老伴多次想請她去家裡吃飯,都被婉言謝絕。后來,老兩口把做樓梯的竹竿、大木頭橫在山上的柏油路中間,車過不去,王秀梅隻好和員工下車到老唐家吃飯。老兩口新殺了土雞,和竹筍一起燉,還有一些和酸辣子一起炒,王秀梅吃得格外香。
2017年,女子創業協會會員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訂單種養、配股分紅等方式,帶動1248戶3869個貧困人口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2018年帶動貧困戶1500戶4500人。(劉勇 陳力/寫文)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趙青攝影報道 劉勇 陳力/寫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