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平台竟成非法買賣野生動物“集散地”

去年2月,小吳在江蘇蘇州花鳥市場一家水族館,花600元買了一條約1米長的黑色蛇。后來,水族館老板何文(化名)因涉嫌一起特大野生保護動物販賣案件被捕,而小吳也因涉嫌非法購買珍貴、瀕危野生保護動物罪,被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檢察院取保候審——他買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蟒蛇。
近年來,隨著“寵物熱”興起,一些人出於獵奇心理,買一些不常見的動物來飼養。不良商家為了迎合這些客戶,將一些不允許售賣的野生動物當成寵物售賣,這導致非法購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案件時有發生。
去年7月1日晚,蘇州市公安局工業園區分局根據線索,在蘇州高新區滬寧高速出入口處,將何文和黃某某兩人抓獲,在隨行的汽車上發現了小熊貓。
經審查,經營水族館生意的何文和做野生動物展覽的黃某某,因買賣野生動物相識。因長期做小動物生意,兩人一直都和賣野生動物的賣家保持聯系。
兩人發現,售賣市場上不常見的野生動物,能夠賺取高額利潤,在2016年年初至2017年7月,多次在水族館內販賣野生保護動物,主要經營小熊貓、獼猴、綠鬣蜥、蛇等珍貴、瀕危野生保護動物,並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信息。
當有買家提出購買野生動物需求后,他們就到四川的李某某、河南的張某處採購,然后開車或者以快遞方式運回蘇州。
如果是本地買家,就約在何文的水族館或其他隱蔽地方交易﹔如果是外地買家,如浙江、上海、雲南、廣東等地,就開車或以快遞方式進行交易。
為了賺取利潤,何文還將大量的蟒蛇、蜥蜴寄養在廣東的郭某處,當有他人購買時,通過快遞運輸交易。
被抓獲后,一條以何文、黃某某為中心,橫跨江蘇、河南、四川、浙江、雲南、廣東的收購、運輸、販賣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產業鏈被斬斷。
今年7月18日和7月19日,該案6名主要被告人被檢察機關公訴,其他14名(主要是買家)涉嫌非法購買、出售珍貴、瀕危野生保護動物的嫌疑人被取保候審。
這是姑蘇區人民檢察院近年來辦理的非法收購、運輸和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案件中較大的一起。據統計,該院自2016年被指定管轄危害生態環境犯罪以來,共辦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案件20件,涉案65人。
多次辦理此類案件的檢察官鄭佳俊分析,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制品涉及多個物種,有長臂猿、蟒蛇、綠鬣蜥、小熊貓、鷹隼、獼猴以及象牙、犀牛等制成的動物標本。以何文出售一隻獼猴為例,他從河南用5000元購買獼猴,在蘇州以1萬元左右的價格出售。
鄭佳俊發現,網絡平台成為非法交易的“集散地”。
據介紹,該院辦理的此類犯罪案件中,通過網絡進行交易的為16件涉案37人,佔比高達80%。很多不法分子在網絡平台上結識,組建人脈群,交換分享出售收購等信息,然后將野生保護動物私下秘密運輸、販賣。
除了開車運送,不法分子還用高額報酬誘使貨車、客車司機為其代送貨物。
2016年,犯罪嫌疑人王某以“發貨量大,快遞費高”為由,說服物流公司為其非法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一些涉案人員明知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或其制品是法律所禁止的,但仍在利益誘惑下鋌而走險。
鄭佳俊發現,在收購自養的犯罪嫌疑人中,當事人大多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識差,大多不知道購買的動物是國家保護動物。不法分子利用這一弱點,將野生動物打上“萌寵”標簽,偽裝成普通家養寵物進行兜售。
據辦案人員介紹,何文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別人養小猴子的視頻,把獼猴偽裝成萌寵,傳遞出飼養獼猴是合法行為假象。
買家小劉隻有初中文化,看到視頻,女兒也想養小猴子。於是,在別人介紹下,雙方加了微信。最初,小劉還是有些擔心,咨詢能否飼養小猴子,何文表示很多人養小猴子,野生的不能養,而自己的猴子來自馬戲團,可以放心養。
后來,小劉買了兩隻猴子,其中一隻猴子死了。直到案發,小劉才知道兩隻猴子是獼猴,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野生動物辨別是個‘技術活’,雖然不可能讓老百姓一下子變得‘火眼金睛’,但我們要讓老百姓知法懂法,自覺抵制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在收養寵物前能主動去辨別,從而預防犯罪。”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顧建國說。
通訊員 盧志堅 黃文博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