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讓小山村留守兒童享受快樂暑假

2018年09月03日08:17 | 來源:中青在線
小字號

  暑期支教團志願者王利聰為小河村完小的小學生上足球課。王博/攝

  今年暑假,13歲的貴州省銅仁市鬆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小河村完小一年級學生田冰(化名)迎來了很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坐車、第一次吃冰淇淋、第一次擁有新的運動服和運動鞋……

  原來,來自蘇州市職業大學“益往黔行,筑夢少年”支教團的成員,從江蘇的蘇州坐著綠皮車,來到1500多公裡之外的銅仁。兩個小時的盤山公路的車程,還要翻過兩座大山,才能到這裡的支教點。

  雖然出發前,帶隊老師給他們打過“預防針”,到達后的場景仍讓支教團大跌眼鏡——教室僅有6間平房,晚上隻能摸黑上“旱廁”、睡在課桌上,雨天教室還漏雨。

  第二天,在一年級教室,支教團成員羅涵鈺發現了一個特別的孩子。她比同班的孩子大很多,踩著一雙不合腳的拖鞋,穿著一件不合身的褲子有很多破洞,上課經常發呆。據了解,這名女孩叫田冰,小時候發燒耽誤治療,導致了智力障礙和肢體殘疾,到了上學年齡,卻沒有學校願意收她,12歲才上一年級。

  為了了解更多有關田冰的家庭狀況,支教團決定去家訪,翻了一座大山,才找到她家。

  “她家是危房,由當地政府改造援建,家裡的桌椅凌亂擺放,地上堆滿了土豆,衣服都是別人穿剩的,僅有兩雙鞋子,沒有一本課外書。”羅涵鈺說,和她說話時,田冰只是點頭或搖頭。

  可在支教團的家訪本上,她還是記下了田冰的喜好——喜歡籃球、黑色衣服,需要更多陪伴。

  在接下來的支教中,田冰受到了格外的“關照”。有支教團成員在朋友圈發布了田冰的“微心願”,有好多人留言關注,也有好心人提出願意資助她,並寄來課外書和衣服。

  在給二年級學生上課時,支教團團長陳瑤“犯了愁”。因為學校沒有英語教師,她隻能從最簡單的“ABC”開始教。“我會讓學生由字母聯想到一些食物,A想到apple,B想到banana”。

  最后幾節課,陳瑤用手機播放《字母歌》給學生聽。讓她沒想到的是,孩子們聽了幾次就會唱了,“他們都很聰明,如果有更好的師資和設備,會進步得更快”。

  在小河村完小,沒有標准的足球場,校舍前的籃球場是水泥地鋪就,立著兩個籃框,比標准籃球場小一圈。最新器材是乒乓球台,學校沒有體育教師,都是校長帶著孩子們上體育課。

  支教團成員王利聰是足球國家二級裁判員、足球D級教練員。“山區的孩子滿山跑,身體素質不錯,但協調性不好。”王利聰怕影響孩子積極性,不敢過早教授“行進間傳球”等專業動作,但他發現有個女生很有“潛力”,能把動作完成得很好。“如果在蘇州,我一定好好培養她。”王利聰有些遺憾。

  在小河村,家長常年在外務工,孩子們缺少家人照顧,存在溺水、跌傷等安全隱患。支教團還專門從應急救護的角度,教孩子們自救互救知識,告訴他們走山路摔傷如何處理,在家割豬草割傷怎麼辦,同學掉進河裡了怎麼辦……

  讓支教團自豪的是,7月初,他們從蘇州募集的1萬冊圖書,也終於運到了學校。挂上了“愛心書屋”牌匾,這所小學終於有了自己的圖書館。

  據蘇州市職業大學校長曹毓民介紹,建立“愛心書屋”只是學校聚焦精准扶貧、助推鄉村振興的第一步,他們還將在3年內開展師資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教育幫扶活動,提升貧困地區鄉村小學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他們還將建立常態化幫扶機制,發揮學校專業優勢,幫助當地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如今,支教團的故事在校園裡引起很大反響。該校黨委書記鈕雪林表示,通過暑期社會實踐,引導學生深入社會、深入基層,進一步加深對國情、民情的了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這是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的創新方式。學校通過培養“高品德、高技能、高適應”的學生,讓他們學會更多技能,為社會服務。

  通訊員 蔡漪鈴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