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學生資助將從經濟資助轉為資助育人

樊未晨
2018年09月07日08:21 | 來源:中青在線
小字號

  9月6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今年開學前全國學生資助工作的情況。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學生資助工作要從過去的經濟資助轉到資助育人的新模式上。

  據了解,我國的學生資助政策已經實施多年,僅黨的十八大以來的6年間,我國新出台的資助政策就有6項,完善資助政策13項。不過,隨著資助政策的不斷深入,一些問題也顯現出來,有些大學生過於熱衷消費,甚至出現了“開學季”變成“燒錢季”的局面。

  不少專家指出,這種傾向的出現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隱患,如果引導不力可能造成更惡性的后果。這幾年,媒體就多次曝光了由“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我們對這些案例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發現這些事件中沒有一例是學生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貸的款,更多的是超前消費觀念在作怪。”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馬建斌說。

  在這種情況下,“資助工作要從過去主要幫助解決學生學習費用的經濟資助,發展為更加注重資助育人的新模式上。”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說,要通過多種方式,教育和引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正確面對困難,培育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愛國奉獻”的品德,培養受助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為了使資助工作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首先要保証資助工作的精准。“精准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決定資助政策落實效果的基礎性工作。”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蔭說。

  為此,很多地方和學校紛紛“出招”。上海市建成了“上海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依托信息化手段實施精准資助,為資助管理人員提供資助數據的統計、分析、監控、審批功能,為資助工作的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東北師范大學以數學建模的方式,立足於10萬余條數據信息,經過20余輪的測試和修訂,確立了新的“量化測評模型”。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些大數據的手段不僅能夠“精准”地找到資助對象,還能更加切合實際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找到精准的切入點。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介紹,學校利用大數據平台可以每天實時採集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信息,並進行實時分析,對學生成績下降、遲到早退、消費反常、上網成癮等異常行為進行實時預警。

  鄭慶華說:“通過大數據平台對經濟困難學生的隱形特征挖掘分析,我們發現這些學生普遍存在提高自信心、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明晰職業規劃、開拓國際視野、增強創新精神等發展性需求。”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推進“西遷精神”新傳人培育計劃,並為建檔立卡戶學生專門設立“自強不息成長成才”項目,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赴陝西省12地市政府實習、海外交流訪學和國際組織實習,開展“國運交大”青年領導力公益實踐項目,提升受助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據了解,現在全國各地各學校正運用多種手段在資助育人方面下大工夫。江蘇省在全省高校開展以“我身邊的資助”為主題的微電影創作評選活動,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中心合作開展面向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最后1公裡”幫扶活動,免費開展就業能力培訓,兩年共培訓約2400名學生。貴州省聯合國家開發銀行,堅持每年組織貸款學生參加網絡答題,同時連續6年持續深入開展誠信教育主題活動。北京大學實施“綠色成長方案”,設立燕園領航、優才拓展等10余項非經濟支持項目,幫助受助學生在思想道德、學習成績、學術科研、社會實踐等方面不斷進步,傳遞公益情懷,培育感恩回報意識。

  本報北京9月6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樊未晨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