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大力發展普惠公益型民生

李小寧
2018年09月30日14:00 | 來源:人民網-公益頻道
小字號

  所謂普惠公益型民生,是指民生領域中,惠及社會大眾的公益事業。它既是國家治理和社會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支撐力量,也是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抓手,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共同價值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社會建設方面更加強調以民生為重點。黨的十九大以新的高度強調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勾畫出社會體制改革的結構圖與公益慈善保障改善民生的路線圖,政社關系全面進入“放管服”結合的新時代,民生建設站在一個歷史新起點,將以普惠公益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一、新時代對民生建設提出新要求

  堅持平等自願、公開透明、激勵創新、依法推進原則,大力發展普惠型公益,使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1、中國夢內涵普惠公益型民生的目標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公益慈善事業普惠民生,內在於中國夢戰略設想中。綜合考慮了經濟發展、社會保障、就業、收入分配、醫療、教育、環境、社會治安等等因素,“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

  2、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普惠公益型民生導向

  發展現代公益慈善事業是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客觀要求,體現十九大深化改革具體要求。改善民生是確保人民群眾擁護改革、確保改革成功關鍵所在。民生問題根本在於利益,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處理好利益關系。企業利潤追求與理性人利己私欲導向壓倒社會建設發展目標,侵蝕公益慈善事業,隻有用正確的“公”益民生利益觀指導改革才能加以糾正。普惠公益型民生改革,才能使改革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

  3、經濟新常態增添普惠公益型民生新動力

  普惠公益型民生涉及民生眾多領域,直接體現經濟發展成果。我國經濟處於新常態,居民收入佔比上升,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強普惠公益型民生建設,用法治力量助推公益發展,確立托底普惠、保基本機制,增加公益慈善組織壓力與公眾普遍參與度,競爭性市場機制推動公益事業創新發展,擴大社會資源規模和覆蓋面,為經濟增長增添新動力。民生問題關乎民心,系乎黨運國運,普惠公益型民生建設決定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隻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建設公有公平共享大同社會,彰顯以人民為中心價值取向。

  二、發展普惠公益型民生的幾點建議

  1、發揚優秀傳統慈善文化,培育公民現代公益意識

  弘揚傳統美德,倡導現代公益文化,推進社會文明和諧。培育公民現代公益意識,多媒體廣泛宣傳,增強模范示范效應,營造社會公益氛圍﹔完善公益政府獎,播種理念深入人心,激發愛心和參與熱情。

  2.完善法規政策體系,出台稅收激勵措施

  ?推動社會募捐、社會團體、基金會等相關管理條例的修訂與實施﹔鼓勵地方出台普惠公益政策,形成多層次體系﹔優化激勵機制,著力激發青年參與公益慈善內生動力,做大普惠公益型民生“蛋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3.促進普惠公益型民生組織發展,完善第三方評估制度

  ?培育和支持普惠公益型民生機構加快發展。引導扶持青年公益慈善社會組織發展,推進孵化基地建設﹔加強行業自律,推動行規行標建設,引導公平有序競爭﹔推進完善公益組織內部治理結構,增強社會公信力和透明度﹔改革運營機制,創新參與方式,打造品牌效應﹔構建大數據平台,完善第三方評估制度。

  4.加強公益人才培養,完善志願者隊伍建設

  依托高校和普惠公益型民生組織,通過互聯網+教育,加強公益慈善學科建設,制定教育計劃,培養專業人才,推動志願者培訓,完善隊伍建設﹔制定從業標准和職稱評定,提升服務效能﹔健全志願者權益保障制度,滿足社會各方需求。向西部、偏遠、貧困地區投入更多公益慈善資源。

  5.不斷拓展公益資源,推廣公益民生中國方案

  新時期發揮組織新優勢,匯集多方社會力量,拓展業務范圍,創新業務模式。搭建青年創業服務平台,與公益共同成長。鼓勵企業家、富人成立基金會﹔支持華僑華人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積極融入世界公益慈善事業,項目籌款和國際合作取得新突破﹔推廣中國公益方案,增進人類共同福祉。

  6.加強黨的領導,提升服務水平

  以黨建為核心,強化組織領導,發揮主體作用﹔加大普惠公益型民生資金投入,完善綜合保障機制﹔強化服務觀念,增強服務本領,創新服務方法﹔出實招提升放管服水平,讓普惠公益型民生見實效﹔提升社會監督水平,構建政府、行業、媒體及大眾共同監督新機制﹔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化解新矛盾和新問題,為實現中國夢、精准脫貧凝聚強大力量。

  (作者:民生智庫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