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有困難找政府,謀便利給群眾”

2018年10月08日08:2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8月31日下午4時許,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杏林鎮政府便民服務導辦台前,一位咨詢高齡補貼事宜的老者,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將身份証放置在一台機器的讀卡處,僅幾秒鐘時間,一張便條便打印了出來。

  這張便條上注明了辦理高齡補貼可以找的部門、聯系電話和地址,辦理時所需要攜帶的材料及份(張)數,以及上班時間、注意事項等。

  與此同時,在鎮政府院子“行政權力事項清單”的公示牌前,一位年輕女子正用手機掃描“生育服務登記事項”后面的二維碼。幾秒鐘之后,手機鏈接跳轉至華州區政府網,所需材料一目了然。

  “有困難找政府,謀便利給群眾”,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背后,浸潤著華州區各級行政機關的智慧和心血。

  讓群眾和企業真正享受到實惠和便捷

  2017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開展基層政務公開標准化規范化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華州區有幸成為渭南唯一的一個試點區。一年多以來,華州區逐步探索形成了“一表、一冊、一單、一細則、一平台”的“五個一”政務公開模式。

  讓群眾和企業明白了“每一級行政機構都有什麼權限?”“辦什麼事應該去什麼地方?”“辦事的流程和環節有哪些?”“辦某一件事都要准備哪些材料?”等問題,真正做到了惠及民生,成為群眾的“便民橋”。

  在“五個一”的基礎之上,華州區按照服務主題、服務部門和全生命周期的分類原則,建立了包含34個要素、71項內容的自然人服務事項匯總套表,並在華州區政務公開平台和政務服務平台進行了網上公開,實現事項的服務查詢和預約辦理。

  華州區區委書記霍文軍說:“無論是何種形式,最重要的是要讓群眾和企業享受到實惠和便捷,這也是政務公開的目標。”

  1月28日,華州區以全省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工作為契機,成立了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將原來由26個部門承擔的202項行政許可事項全部交由行政審批服務局辦理,行政審批變“串聯”為“並聯”,真正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到底”。

  “以往企業的某些行政許可審批,至少需要半年甚至幾年的時間,其實不僅是公共服務效率低下的問題,更關鍵的是流程問題。即使是后來的集中審批,還是存在一個部門審完另一個部門審的線性問題。”華州區區長白曉林說,“將政務公開和互聯網、大數據等相結合,將行政審批由‘串聯’變為‘並聯’,會大大提升行政效率。”

  破解政務公開“最后一公裡”難題

  “多條鄉村道路破損嚴重,怎麼進行修整維護?”“出租車隨意漲價時有發生、黑出租屢禁不止如何解決?”今年3月29日晚,一檔聚焦華州區交通運輸部門問題的電視問政節目上,各位“考官”唇槍舌劍,毫不含糊,“震驚”“愧疚”“心情沉重”等自責的話語,讓群眾看到了華州區政務公開的決心和威力。

  今年以來,華州區還先后開展公民代表進政府活動4次,舉行在線訪談活動6次,舉辦營商環境訪談活動10期,聯合集中開展政務公開宣傳活動11批(次),使政務公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既然做了那麼多事情,為什麼咱們政府就不能把最后的關鍵一步也做到位?”華州區常務副區長孟渭川在一次會議上質問。破解“最后一公裡”難題,成為華州區政府政務公開必須啃下的一塊硬骨頭。

  長期以來,渭南市各縣(市、區)企業登記注冊流程完成之后,企業必須到渭南市區的公章刻制點刻章,耗錢耗時。如今,在華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辦事大廳,企業注冊、刻制公章、辦理對公賬戶等一系列工作一次完成,困擾企業多年的“關鍵一步”,終於實現了在家門口辦結。華州區也成為渭南市唯一能夠刻制企業公章的區縣。

  距離華州區金堆鎮政府不遠的地方,經常會見到一位賣山珍的農民。生意漸好之后,這位農民萌生了注冊商標的願望。

  委托中介注冊“金堆山珍”之后,卻沒想到與福建一家商人注冊的“金山珍”有了“重名”嫌疑。之后裁判、打官司,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是注冊成功了,但是過程卻異常曲折。究其原因,最關鍵的是信息不暢。

  8月9日,渭南市第一個商標受理窗口落地華州區。從9月18日開始,華州區及渭南地區的企業,在家門口就可以完成商標注冊。

  “說實話,過去由於數據無法共享,我們都不知道咱華州區到底有多少商標,這些商標都有哪些種類。”華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今開了窗口,咱華州區商標的家底搞清楚了,群眾注冊商標也方便多了。”

  除了慣常的“最多跑一次”之外,華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全市首家、全省第五家可以受理外商投資企業登記管理的縣區級市場監管部門。華州區還創造性地推出了“零見面”企業登記、個體戶“口述辦照”、到偏遠的塬區和山區“上門辦照”、開放企業名稱庫查詢、行政部門代辦制等服務。

  隨著“最后一公裡”難題的破解和服務理念的深入人心,華州區群眾的創業熱情大大提高,今年上半年市場主體同比增長56%,實現“井噴式”發展,5月中旬市場主體已經破萬。

  (本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本報通訊員 李玉紅)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