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北京中關村舉辦國際醫藥人工智能大會

膠囊機器人 診療當助手

本報記者  劉文波
2018年10月25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0月19日—20日,由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醫學工程暨國際醫藥人工智能大會在京舉行。大會以“前沿、精准、融合、發展”為主題,聚焦國際醫藥創新資源和要素,包括孵化經驗分享、中外醫學轉化成果展示、重大項目合作簽約、論壇演講交流等內容,是2018年中關村創新創業季活動的亮點之一。

  醫藥智能化是大勢所趨

  細胞手術微型機器人、醫學影像數據平台、糖尿病微型人工胰腺技術、醫學診斷4.0……多項前瞻性中外醫學科技創新轉化成果在大會現場展示,可見當前醫藥智能化是大勢所趨。據介紹,“醫藥+人工智能”主要體現在醫療機器人、智能藥物研發、智能影像識別、智能診療、個人健康管家等領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學院馮林教授近年來主持細胞手術及微型機器人的加工制造和運動機理研究課題,課題組正在做的膠囊機器人,利用無線供電和VR、AI技術,能夠附著在人體腔道之內,把人體內部胃或者直腸、小腸內部的照片精確傳輸出來,讓醫生更可控。未來微納米機器人則有望進入人體血管裡、腔道裡,實現疾病檢測以及超微創手術。

  北京安德醫智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曹穎介紹,今年6月30日,一台智能機器和來自於海內外25名神經系統影像方面的專家,就診斷腦部神經影像進行PK,結果診斷准確率分別為87%和66%。

  北京小喬機器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李沛橋說,他們研制的“藥師小喬”是一款應用於藥店的智能機器人,依靠強大的人工智能和專業的藥學服務能力,可以在藥店銷售中代替店員完成專業服務工作。

  大會主辦方現場與韓國、澳大利亞、以色列、瑞典、馬來西亞及國內相關醫藥公司和機構,就用於藥店的執業藥師智能助手小喬機器人、區域醫學影像數據、特異性白細胞分離術治療等10個重大項目進行了合作簽約。

  中關村崛起醫藥產業

  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主任鄒穎介紹,自2015年10月創建和被認定為北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以來,不斷提升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水平,圍繞民生健康和以精准化、個體化、可再生為代表的未來醫學發展,打造企業運維協同創新服務平台和醫藥專業服務公共平台。中心吸引了國內外數十項國際醫療、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等高端技術項目成果落地,包括解決危重病人呼吸監測的納米呼吸監測系統技術、臨床醫學應用中急需的芯片及傳感等技術、微創耳膜修復技術、心電大數據遠程分析服務平台技術等。

  中心為不同發展階段藥品、醫療器械企業提供創新創業孵化全鏈條服務。設立醫藥產業投資基金平台,已達成投融資金額3.7億余元。建成了區域細胞制備中心,解決細胞制備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問題,為企業提供細胞資源、儀器設備、臨床檢驗檢測等相關服務。醫藥專業注冊認証服務平台提供理化檢測、微生物檢測和毒理實驗等服務,已幫助100多家企業順利完成臨床及產品注冊。

  截至目前,中心已引進高端人才創業企業、高成長性企業、成熟型創新企業等200余家,引進海外歸國人員、教授博士等高端人才270余人,取得知識產權數量達千余項,產業鏈涵蓋生物制品和診斷試劑研發、功能性食品研發、互聯網醫療、醫藥健康服務、醫藥產業投資、醫學工程研究等,初步形成多領域、多業態集聚發展的模式。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5日 16 版)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