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培訓貸陷阱:無資質分公司誘騙求職者

2018年10月26日08:38 | 來源:中青在線
小字號

  因兒子遭遇培訓貸,田先生不久前將培訓機構博創華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創華宇”)鄭州分公司告上了法庭。他的兒子田琦(化名)自去年7月與該公司簽訂合同后,就背上了兩萬多元的培訓費貸款。

  合同簽訂第五天,從未參加培訓的田琦要求解除雙方簽訂的培訓合同及貸款合同,並要求由該公司歸還或代替償還貸款。

  因為身陷培訓貸而走上維權路的遠不止田先生一人。此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刊發報道《南京多名大學生求職遭遇“培訓貸”》,披露了缺乏資質的培訓機構聯合貸款機構,欺騙求職大學生一事。報道刊發后,多名有類似經歷的青年向記者發來維權求助,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沒有資質的分公司打著“總公司有資質”的旗號,誘騙求職者辦理培訓貸成為一種新的坑人手段。

  之前承諾的零學費培訓怎麼就變了?

  2017年7月,正在暑期實習的鄭州大三學生田琦給父親打了一通電話,說自己在一家招聘網站上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不僅月薪在6000元以上,對方公司還提供免費的崗前培訓。更重要的是,該公司聲稱其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軟件工程師實訓基地。

  “我當時聽到這是國家工信部辦的,就沒懷疑太多。”田先生說。

  2017年7月21日,田琦花了5分鐘不到的時間就在博創華宇公司提供的《實訓及上崗協議》上簽了字,他之后仔細翻看才發現,原先承諾的零學費培訓變成了可以辦理貸款支付費用,實訓費用為1.28萬元。對方告訴他,培訓結束后的高薪工作可以輕鬆應對每月一兩千元的欠款。

  於是,田琦選擇了分期還款,還款方式為前9個月由公司償還銀行需要償還的部分,從第10個月起,每月存入自己的還款賬戶1548.37元,個人還款15個月,加上公司償還的部分,共24個月。

  西安的林偉(化名)和深圳的陳杰(化名)也是簽合同時才發現有些不對。

  2016年,畢業兩年的林偉打算跳槽進入當時還算時興的互聯網行業。在當地的招聘會上,一名拿著傳單的工作人員和林偉聊了起來,表示可以介紹林偉去他們公司面試。

  “他說公司叫北郵在線,全國連鎖,如果沒基礎也沒關系,公司負責崗前培訓。”林偉說,這家公司還向他承諾“培訓結束后包分配工作”。

  薪酬方面,這家公司給出了同樣高薪的價碼。北郵在線一位學員提供的錄音顯示,該公司工作人員稱,“如果是本科學歷,保証月薪在7000元以上﹔如果是專科,保証在6500元左右。”

  高薪的誘惑降低了每月還款壓力,林偉在面試通過后簽了合同。但原先約定的“免費培訓”變為了前3個月還款幾百元,后面21個月每月還款1000多元的分期貸款。陳杰也被深圳一家信息公司以同樣的套路辦理了培訓貸,他們倆每個人的學費加上利息,均超過兩萬元。

  答不上問題的老師,聽不懂課程的學員

  2017年7月26日,從開始就沒去參加培訓的田琦徹底放棄了培訓的念頭。他發現自己陸續拿到的教材其實是公司老師自己編寫,不是“由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統一配發”。更關鍵的是,簽合同后的第三天,他發現自己手裡的這份協議包含了貸款內容。他要求解除與公司簽訂的這份合同,並要求公司歸還或代替償還貸款。

  與此同時,在深圳某信息公司培訓了一個月的陳杰已提前中斷了課程。這家協議上寫明的“從事IT技能實訓的專業機構”,在他看來,並無專業之處。

  “老師反復演示的就是一種簡單的代碼,遇到不會的問題也不允許我們提問。”陳杰回憶,課程從簡單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開始,后來變為模仿老師敲代碼。每天白天6小時的培訓,老師實際講課的時間隻有半小時,其余時間要麼是重復敲同一遍簡單的代碼,要麼是看老師炒股的電腦界面。陳杰和同班其他學員還有固定的晚自習時間用於模仿敲代碼。

  在陳杰所在的這家公司南山區總部,這種人員規模為50人的培訓班有五六個,包括前端開發、UI設計等課程班。該信息公司官網顯示,其在深圳的分部有3個。

  除了償還實訓費用貸款,陳杰和學員們還要支付每月700元的住宿費,“因為怕同一培訓班的學員互相交流,公司安排不同課程的學員住在一起”。

  林偉在一年前也遇到了類似的實訓內容,在這家自稱“已計劃上市”“在西安經營12年”的培訓機構裡,模仿老師敲代碼也是主要的課程。

  “培訓老師的水平參差不齊,除了一兩位較為靠譜的老師,其他老師都是現學現賣。”林偉說,培訓班上有名老師在上課時稱自己為體育專業出身,通過自學來這裡教授編程。他教給學員們的代碼大多是通過插件完成,並非原創。往往學員前一天課上提出的問題,老師當場無法回答,第二天也解答不了。

  當時同班的30多名學員在課程進行到1個月后就進入到聽不懂的狀態。如果學員提出有關課程的疑問或退課的想法,機構的人就會回復“可以再培訓6個月”。

  “我哪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繼續培訓這樣的課程?”林偉透露,一起上課的學員裡,很多都沒有經濟來源,指望通過這個培訓能夠找到好工作,有的學員甚至隻有初中學歷。

  偽造簡歷以“保証就業”

  這樣的實訓如何兌現當初“保証學員百分之百就業”“包分配工作”的承諾?一些培訓機構竟讓學員偽造學歷和工作經驗。

  陳杰的朋友周明(化名)在深圳的那家信息公司堅持學完了4個月的實訓課程,卻依然很難找到工作。因其曾在韓國讀過5年大專,有韓語基礎,公司將其簡歷包裝成“具有韓國留學背景,兩年IT工作經驗”,但這些表述沒能幫助他找到之前承諾的程序員崗位,他最終靠自己找了份韓語翻譯工作。

  相比之下,陳杰找工作的過程就更加困難。雖然早就退出了實訓課程,通過自學繼續學習編程,但因為本身隻有高中學歷,陳杰沒有找到與程序員相關的滿意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陳杰之后一次面試的互聯網公司,正是之前公司的另一個分部。

  為了讓假簡歷更真,林偉所在的培訓機構還讓學員們虛構項目經歷。“北郵在線的人會讓我們跟著老師按步驟模仿,如果沒有老師示范,大部分學員隻能做出一個后台無法運轉的網頁界面。”林偉告訴記者,相比於制作前端頁面,運行后台更有技術含量。也就是說,這些學員不僅無法獨立主導項目,連參與項目都是“依葫蘆畫瓢”。

  兩年工作經驗,有項目經歷,工作公司、院校和專業均改為與互聯網相關,學員拿著這些偽造的簡歷和反復練習的說辭參加面試,無異於自欺欺人。“如果你說你是培訓機構出來的,對方就直接說不要,如果你照著假簡歷說,那對方問的問題你又答不上來,因為當時就沒學會。”林偉說。

  實際上,因為實訓結束后“什麼也沒學到”,培訓機構給林偉所在的培訓班學員增加了一個月的學習時間,但最終班上30個學員隻有3人找到了相關工作,“因為那3個人不僅是本科學歷,而且本專業就與互聯網相關,也有真的工作經驗。”林偉介紹,自己自始至終隻被推薦了3份工作,分別為銷售、客服和盤貨員,雖然是不同互聯網公司裡的崗位,但工作內容和性質與程序員毫不相關。最終,他自己找了份3D打印的工作。

  以總公司名義開展培訓的分公司

  為核實上述培訓公司的資質,記者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誘騙學生辦理培訓貸的公司有的根本不具備營業資質。

  例如與陳杰簽訂協議的深圳某信息公司,其經營范圍並不包括技術培訓。而與林偉簽訂協議的北郵在線實為山西英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其經營范圍也不包括技術培訓。

  事實上,要成為涉及信息技術應用、計算機軟件與網絡、網絡安全等領域的職業技術培訓基地,僅擁有相關的營業執照尚且不夠。田先生在跑了不少地方后,才確定博創華宇這樣的技術培訓公司歸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管。

  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培訓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要獲得資質開展培訓,具備營業執照只是第一步,還必須通過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的基地申請。

  當初讓田琦和田先生放心的正是對方公司“工信部軟件工程師實訓基地”的身份。

  據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的公示信息,協議書裡的甲方博創華宇的確屬於職業技術培訓項目已簽約培訓/實訓基地,編號為C01J05。但實際簽訂協議、提供培訓的卻是博創華宇鄭州分公司。對此,該公司負責辦理退學費事務的許姓負責人透露,博創華宇不得面向全國招生,它的分公司不僅有營業執照,還有總公司培訓基地的授權,可以在不同地區招生。

  分公司是否能夠以總公司的名義開展培訓?

  上述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培訓處負責人沒有否認,她表示,正式簽約的基地可以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和分公司或其他合作單位共同進行招生推廣,但必須以一個公司即總公司的名義對外宣傳,“這個項目隻授權給總公司,不能轉授權”。即使分公司發生違規行為,也將直接追究總公司的法律責任。

  這意味著,博創華宇鄭州分公司以總公司的名義簽訂協議,開展培訓,在程序上符合規定。雖然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其經營范圍並不包括技術培訓。

  當記者提及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對於博創華宇及其分公司的監督檢查時,該負責人強調,對分公司的監督檢查也十分嚴格,“一旦發生問題,立即勒令整改,達標后才能繼續開展業務”。同時,她向記者透露,中心和博創華宇的合約在2017年5月就已到期,“鑒於之前發生過問題,也讓公司整改,對負責人進行過約談,之后便不再合作”。

  對於博創華宇仍在簽約培訓/實訓基地名單之中的問題,該負責人稱“還沒來得及將其撤下”。

  值得注意的是,負責辦理退學費事務的許姓負責人曾說,總公司於今年3月解散,從2017年起南方地區的分公司先開始解散,后來全國的分公司均解散。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博創華宇和部分分公司仍顯示存續的經營狀態,太原、洛陽、長春、石家庄、天津5家分公司在2018年被注銷。

  像博創華宇這樣,將培訓業務推廣至全國,其中不乏沒有營業資質的分公司。“總公司有資質”帶來了大量生源,以這一名義進行培訓也成為其規避風險的合規之舉。可以說,有關部門對總公司的監管缺失,對分公司的審核盲區讓大批公司得以生存。

  2018年10月20日,田琦訴博創華宇鄭州分公司服務合同糾紛一案被立案。

  沒退費成功的田先生不打算再與鄭州分公司溝通,也拒絕了“考慮撤訴,用其他方法協商退費”的建議,他認為撤訴並不能保証退費成功。

  因為學無所獲、深感受騙而停止還款的林偉和陳杰,都已更換了自己的聯系方式。他們繼續從事著與程序員無關的工作,對於那些打著招聘旗號的互聯網公司,他們不再相信,“一看就是騙求職者辦理貸款。”林偉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朱彩雲 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