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從隻養牛羊到種菜養鵝,從一家一戶到抱團聯合。鄂溫克族自治旗——

打好脫貧仗,牧民生活變了樣

本報記者 顧仲陽
2018年11月13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內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深入實施精准扶貧,推出蔬菜種植、禽類養殖等8類特色扶貧產業,教技術、給補貼、找銷路,引導牧民轉變認識,投身轉型﹔開列67項扶貧菜單,讓貧困戶按單選擇產業,調動積極性﹔成立合作聯社,注入資金,幫帶牧民集中飼養牛羊,降低風險,提高收益。如今,草原上越來越多曾一家一戶放牛牧羊的牧民們,聯手走上了集約化、現代化的高效畜牧業生產之路。   

  作為全國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之一,內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迎來了脫貧出列的最后沖刺。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鄂溫克族自治旗黨委政府深入實施精准扶貧基本方略,以產業扶貧為抓手,調整產業結構,做強主導產業,發展特色產業,實現精准脫貧的同時,為草原的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改變觀念

  產業亮出特色

  效益帶動干勁

  鄂溫克族自治旗境內有24個少數民族,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少數民族佔比超過90%。他們主要從事傳統畜牧業,脫貧難度較大、扶貧成本較高。旗委書記趙玉林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不能讓一個少數民族群眾掉隊。”

  脫貧致富,產業扶貧是關鍵,也是難點。2015年至2017年,鄂溫克草原連續3年干旱,加上畜產品價格下行,很多牧戶賠了錢。這也讓全旗上下認識到,實現傳統畜牧業轉型升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是牧區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去年,鄂溫克旗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統籌,從實際出發,順勢推出了蔬菜種植、禽類養殖、食用菌種植、藥材種植、民族食品生產等8類特色扶貧產業,在調整牧區產業結構的同時,帶動貧困群眾增收。

  然而,對於產業結構調整,巴彥嵯崗蘇木扎格達木丹嘎查貧困戶吉日嘎拉說出了很多牧民的心聲:“我就會種草養羊。種菜養鵝,那些玩意哪會整啊?”

  牧民們祖祖輩輩、家家戶戶都是種牧草、養牛羊。可當前,卻需要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需要牧民定居,在房前屋后種菜種樹、養雞養鵝,發展庭院經濟,實現穩定增收。中央黨校科社部社會發展理論教研室教授向春玲認為,這無疑是草原牧區產業轉型的一場革命。

  產業轉型首先得認知轉型,面向牧民的宣講必不可少。做宣講,既要講清楚當前產業發展、增收面臨的嚴峻形勢,也要講清楚產業轉型的必要性。旗四大班子領導帶頭深入基層,廣泛宣講扶貧好政策、轉產轉業先進典型,引導貧困戶轉變認識,積極投身產業轉型。

  找出辦法

  路徑按單選擇

  扶貧因戶施策

  發展特色產業,手頭缺錢怎麼辦?一個蔬菜大棚補貼2000元、一隻鵝補貼5元、一袋木耳補貼0.5元……鄂溫克旗拿出財政資金,補貼引導牧民。

  不懂技術怎麼辦?鄂溫克旗辦起了蒙古包課堂、菜單式培訓,旗裡從阿榮旗請來專家指導大鵝養殖,從呼倫貝爾市請來專家指導養雞,從通遼市請來專家指導藥材生產……10個特色產業推進小組都設技術員,通過上門服務和開設微信群等方式,為貧困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

  特色產品銷路怎麼解決?鄂溫克旗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科研機構+貧困戶”等產業扶貧模式,鼓勵新型主體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保護價收購、訂單式生產,讓貧困牧民安下心來。

  效益是最好的老師。2016年以來,鄂溫克旗每戶貧困戶平均每年都從8類特色扶貧產業中增收1萬多元。“這讓牧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很多牧民紛紛前去特色產業示范戶那裡打聽,越來越多的人動手干了起來。” 鄂溫克族自治旗旗委副書記李志東說。

  為激發貧困農牧民參與產業脫貧的積極性,鄂溫克族自治旗整合貧困戶的各種需求,出台了《鄂溫克族自治旗2017年精准脫貧措施》,把“五個一批”的脫貧路徑具體化為67項扶貧菜單。每個貧困戶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都選擇了多項脫貧措施,全旗形成了因戶施策、多措並舉的疊加式扶貧模式。

  在產業脫貧方面,貧困戶按單選擇產業,很多實現了高質量脫貧。今年全旗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了14459元(2017年9月底到2018年9月底為一個收入統計年度),同比增長了16.2%。

  越來越多的貧困牧民吃上了按單定做的“脫貧飯”。吳曉光是團結嘎查的達斡爾族貧困牧民。去年他按單選擇,在庭院裡建起了3座大棚,種上了豆角、黃瓜、西紅柿和辣椒。政府給了6000元補貼,還派來了技術員指導。“咱種的菜不上化肥、不用農藥,銷路沒問題。短短4個月就收入了1萬多元。”吳曉光說。

  “菜單式扶貧,讓貧困戶都能在產業脫貧過程中對號入座,調動了他們脫貧的積極性。”李志東說。

  提升規模

  成立合作聯社

  幫帶集中飼養

  脫貧致富離不開主導產業的做強做大。

  鄂溫克旗發力加快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升級,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旗裡整合資金,優先支持51家畜牧業示范合作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帶動682戶貧困戶互惠共贏發展,2017年貧困戶以資產入股、投工投勞、牲畜托養入社等方式戶均收益2000余元。

  前年草原遭受旱災,為了減輕飼草壓力,巴彥嵯崗蘇木阿拉坦敖希特嘎查貧困戶娜仁琪琪格出欄了100隻羊,但肉價不理想,才賣了2.5萬元,而買草成本就花掉了2萬元。自家散養不僅辛苦,而且賺不到錢。去年開始,蘇木向英倫合作聯合社注入扶貧資金,聯社幫帶貧困牧民集中飼養優質基礎母羊,娜仁琪琪格一家順利擺脫了困境。

  “在政府主導下,內蒙古英倫畜牧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巴彥嵯崗蘇木7家牧民專業合作社聯手,成立了合作聯社。”英倫畜牧業牧民專業合作聯合社理事長劉及東介紹,“蘇木將16戶貧困牧戶納入聯社肉羊基地的幫扶名單,將每戶3.66萬元扶貧專項資金投放到聯社,為每戶貧困牧民購買45隻基礎母羊,進行集中飼養。貧困戶可以和聯社其他社員一樣,享受每隻羊每年160元的固定分紅,還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利潤二次返還。”

  劉及東還表示,聯社採取全新的肉羊養殖模式,引進杜泊羊種公羊、澳洲白種公羊與呼倫貝爾本地羊雜交,生產繁殖率高、產肉率高、耐寒的肉羊新品種,不僅降低了牧民散養的成本和風險,也提高了他們的養殖效益。除了幫帶貧困牧民,巴彥嵯崗蘇木還將進一步爭取項目資金,繼續通過聯社幫帶牧民集中飼養肉羊的形式,幫扶蘇木45戶低收入戶增收。

  鄂溫克族自治旗農牧業局副局長佟延會說,產業扶貧讓牧民們轉變了思想觀念,調整了產業結構,草原上涌現出不少新的產業生長點。這,顯然是牧區的一場大變革。

  如今,在鄂溫克大草原上,越來越多曾一家一戶放牛牧羊的牧民們,聯手走上了集約化、現代化的高效畜牧業生產之路。從畜牧業中解放出來的勞動力,栽起了木耳、養起了大鵝、種起了藥材……帶動牧民脫貧致富的特色產業花兒朵朵,盛開在草原上。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13日 09 版)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