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一群大學生的藝術扶貧實踐

2018年11月30日09:18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古朴的村寨、安靜的山林、漫山的梯田、朴實的村民……黃土高原的丘陵與溝壑間,一座西北小鎮的風情和魅力躍然於一張張畫布上。這些天,南開大學展出了一批由大學生創作的藝術扶貧作品。

作品來自南開大學16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他們是南開大學文學院赴甘肅省庄浪縣暑期藝術社會實踐團成員。帶著畫筆和發現美的眼睛,他們走進村庄和田野,開展了以“新時代美麗鄉村”為主題的採風及寫生創作。10天時間,他們完成了160多幅畫作,從不同視角展現了庄浪這個西北小縣城的人文風貌和自然景觀。

作為實踐團團長,雷澤華說出了團隊創作的“初心”,“我們想通過自己的專業特長,從藝術的新視角,積極發掘庄浪當地的文化內涵,用我們的畫筆,讓更多人重新發現、認識和關注庄浪,為促進當地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一點力量。”

庄浪,隸屬甘肅省平涼市,位於甘肅省中部,地處六盤山西麓,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人多地少、干旱多災、交通不便讓這座山區農業縣久久未能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2012年,地圖上一東一西的南開大學與庄浪縣,因定點幫扶結緣,隔空1400余公裡,把手牽在了一起。

6年以來,每年都會有南開大學的師生到庄浪開展義務支教、產業調研等幫扶活動,今年暑期,文學院師生決定以採風創作的藝術形式重新發現那裡。

從天津出發,歷經11個小時到達庄浪。一路上隊員們驚喜地發現,車窗外不是黃沙漫天的隴西荒原,而是依山而建的美麗梯田,隨處可見的綠色風景與豐富的人文景觀相映成趣,激發了隊員們的創作靈感。隊員宮瑞鑫在創作手記中這樣寫道:“古老與現實在這裡自然而然地生長著,歷史在村民眼中不是景區的門票,而是朝夕相處的生活。”

大學生深入基層一線的作品讓當地人為之贊嘆。在雷澤華的個人畫《土地》中,紅色的土地上站立著勤勞朴實的庄浪婦女,她們的目光聚焦在旁邊孩子的身上,代表著庄浪新的希望﹔組畫《庄浪印象》中,描繪了鮮艷的房屋,展現出當地的風土人情,左下角大片的向日葵則象征著陽光和繁榮﹔組畫《天光》以紅色調為主,展現了夕陽下的勞作場景,紫色的鐵姑娘形象象征著庄浪精神。

“我們的村庄和人民被你們畫得太生動了!”庄浪縣委副書記、縣長宋樹紅在看到這些作品后稱贊不已,“感謝這些年輕人,讓庄浪的美呈現出如此多種形態,仿佛為我們庄浪打造了一張新的美麗名片。”

這些美麗的作品吸引了更多人對庄浪的注意。不少當地村民駐足觀看,甚至有當地的企業家想買下隊員們的畫作。

“這次展覽前,我並不知還有一個名為庄浪的縣城。”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大一新生馮雙婷在路過展覽時,為畫面中的林間寫意和市井描摹停下了腳步。“這個展覽讓我們看到了庄浪縣不同於常態的一面,在它的‘貧窮’背后,還有更多美好的‘生活’在展現。”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邵韻兮看完展覽后感嘆道。

團庄浪縣委工作人員郭振受到這些年輕人的啟發,“未來希望能在庄浪建立藝術基地,吸引更多從事藝術專業的人到這裡寫生,創作出更多體現庄浪特色內涵的作品,以此推動旅游業的發展,形成一條完整的文化產業鏈。”

實踐團決定,將以捐贈、義賣等形式把部分作品回捐給庄浪縣,以支持當地的扶貧工作,促進庄浪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這個決定來源於實踐團在庄浪當地席河小學的一次支教經歷。“那天下午,我們的繪畫課堂下課后,小朋友仍然不願離開。”隊員郭佳回憶,“孩子們對於畫筆和顏料非常新奇,他們在畫畫時,眼睛是散發光彩的,這種對於藝術的渴求深深打動了我。”

后來實踐團的師生們達成一致,同意以捐贈、義賣等形式把部分作品回捐給庄浪縣,以此支持當地文化教育、特別是藝術教育的發展。

對於這群從小生長在城市的大學生來說,10天的採風創作,不僅是一次簡單的社會實踐,更是一場人生的修行。隊員們表示,在這裡,他們學會了什麼叫團結和忍耐、什麼是堅韌與責任,更通過深入村庄走訪調查,了解到國家和學校在教育扶貧、文化扶貧、智力扶貧上的諸多投入。

“以前總覺得大學生離扶貧很遠,我們沒有資金、資源,也沒有什麼強大的能力。但是在這次實踐中,我發現作為青年,真的可以通過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雷澤華說。

這群充滿想象力的年輕人計劃將這樣的藝術實踐活動持續下去,一代代學子用接力的形式,在庄浪這片西北大地上不斷播撒藝術的種子,他們相信“總有一天會開出美麗的花朵”。(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胡春艷)

(責編:劉舜欣、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