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展現大愛之心和大美之藝

——從“全國高等美術教育成果系列展”思考美術教育

李  超
2018年12月17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對美育與美術教育的探討,由此在美術界掀起熱潮。近期在上海中華藝術宮舉辦的“師壇錦瑟——全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師優秀作品邀請展”,作為“全國高等美術教育成果系列展”之一,可謂是對新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概覽、審視與回望。

“全國高等美術教育成果系列展”通過系列化展覽及論壇活動,回望中國百年美術教育歷史,思考當下美術教育問題,勾勒中國高等美術教育未來圖景。在展覽內容方面,2017年“杏林擷英”展覽,以學生作品為切入點,探討高等美術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調整、發展轉型﹔2018年“師壇錦瑟”展覽,以教師作品為焦點,思考如何提升高等美術教育的創造力、創新力、成才率。在展陳設計方面,從2017年“杏林擷英”到2018年“師壇錦瑟”,策展思路圍繞展覽學術理念實現貫通延續:“杏林擷英”展主設計以杏紅為基調,蘊藏一個“佰”字,寓意“百年樹人”﹔“師壇錦瑟”展主設計以青藍為基調,蘊藏一個“師”字,寓意“師者立德”。從展覽大綱到展示設計的確立,再到相關公共教育活動的開展,“全國高等美術教育成果系列展”逐步形成關於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經典傳承、文化創新與社會服務的學術品牌。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美術院校的相關教師作品展,一般以部分學院和地區為單位呈現,此次邀請展以529件教師作品的龐大規模,聚合全國各藝術院校學術資源,全面展示當下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學術面貌,以其規模和內容而言,尚屬首次。此次邀請展,主要定位於相關藝術院校自2000年以來,包括教學示范與科研創作設計的教師優秀作品的展示,對應當下高等美術教育學科發展的專業格局,營造多元共存的主題內涵,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之道,秉承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典思想,揭示美術教育的本質是以美育啟迪學子心靈,強調教師教學理念與專業水准的重要性。

教師的創作、設計、科研成果,直接反映一所院校的學術影響力。由此深思“師壇錦瑟”之意,正在於教學施受之間,教師通過“大愛之心”與“大美之藝”的身體力行,扎根時代生活,探索高等美術教育的科學規律。從展覽中可以看出,整體而言,各地美術教師的技術差距在縮小,但各地美術院校普遍存在“學術優勢喪失,專業特點模糊”“工作室特色逐漸消解”等問題。在隨后舉辦的論壇上,諸多問題被著名美術教育家全山石、詹建俊、常沙娜、陳漢民、方增先、靳尚誼、邵大箴、陳家泠等先生一一指出。“觀念重要還是技藝重要?”“如何掌握藝術創作的大規律和小規律、大原理和小原理?”先生們在“中國美術教育大家談”中,就技與道的問題答疑解惑,回應著論壇主題。

展覽的展示結合論壇的討論,將人們的思考不斷拉回教學的原點,也將高等美術教育的現狀展露在人們面前。正如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院長馮遠所指出的,中國目前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美術院校、美術專業學子,但中國高等美術教育基本在沿用上世紀50年代成型的教學體系﹔目前各大美術院校各個專業都很齊備,唯獨少了專業創作這門課,導致很多學生大學畢業也很難承擔大型創作﹔高校藝術創作普遍存在技術比重持續強化,但人文內涵泛化……這導致一些美術院校止步於一個差距並不大的空間裡。隨著時代發展,社會環境顯然已經發生巨變,各個階段也有不同的藝術品評標准,教學的原點不但要建立在技藝傳授的基礎之上,還有賴於教師的傳統文化修養和對書畫論的基本認識的提升。教師的身份與職責,不同於畫家,在培養新時代美術專業人才的問題上,擔負重任。美術教師如何更好地“術業兼修”?美術教學模式與教學體系如何做出結構性調整?在隨后舉辦的“上美講堂”中,結合本次展覽內容,相關院校優秀教師以“名師教學與創作之道”為主題,進行了深度研討。

三年接續發力的“全國高等美術教育成果系列展”,是合作之行,也是獻禮之作。2019年,該系列展之“中國高等美術教育文獻展”將舉辦。這場持續深化的主題活動,倡揚“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的時代精神,通過展示和共享學生、教師優秀創作成果、美術教育教學文獻三個序列,共同思考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戰略,聚全國藝術院校之力,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新中國美術教育70年,共同奉獻一份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賀禮。

(作者為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16日 12 版)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