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公益

社会责任评价 国企为啥分高

王林
2016年11月07日08:3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尽管已经被无数次倡导,但一份报告显示,社会责任这门课程,不少中国企业还没有及格,一些表现突出的央企也是刚“飘过及格线”。

  10月30日,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16)》(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3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为35.1分,同比提高0.7分,整体处于起步者阶段。在全部企业中,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最高,为56.1分,其中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达到67分,外资企业其次为26分,民营企业最低23.3分。

  在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已成趋势的今天,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无疑承担着重要作用。国企该怎么担当和履行社会责任?以往的实践中有哪些经验可供参考和借鉴?

  社会责任已是一道必答题

  “我们是在一个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运动。”10月30日,在《蓝皮书》发布会场上,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李扬如此总结当前我国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落实的背景。

  自从2007年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以来,围绕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这一话题,各种政策要求渐次出台,逐渐推动国有企业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例如,在10月中旬,北京市国资委出台的《关于市属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市属国企要编制、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董事会年度工作报告的组成部分,将列入市国资委对企业董事会工作的评价范围。

  而去年6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社会责任系列国家标准,这也是我国社会责任领域第一份国家层面的标准性文件。业界当时预测,标准发布后将统一各类组织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改变现在国内依据不同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混乱局面,给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系统、全面的指导。

  从国际视角来看,履行社会责任是帮助国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走出去的重要工具。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曾参与“一带一路”的调研活动,考察过一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项目。根据他的观察,在“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中,为了融入当地经济生活,以国企为主力的中国企业将会遇到很多挑战,而社会责任是每一个走出去的国企必须要面临的一个必答题。

  “如果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话,与当地的宗教、文化、人民群众融合的桥梁很难建立起来,由此会导致人家认为我们的企业光挣钱不办事。”张翼说。

  对于张翼的担心,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战略策划部主任刘静萍深有体会。近年来,她所在的南方电网与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国家开展了电力合作,走出去的工作经历让她更加明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国企履行社会责任尤为重要。

  “国企在海外也是国家的名片,一言一行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声誉,更关系到国家的形象。企业走出去需要重视投资利益,更要赢得好名声好口碑,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她说。

  国企人怎么看自己得分高

  实际上,国有企业已经连续8年在《蓝皮书》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中获得最高得分,尤其是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持续领先于民企100强、外企100强,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按照《蓝皮书》的评价体系,与2015年相比,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为2.7分、0.1分,而国有企业则增加了5分。

  为何国企能够连续8年获得更好的评价成绩?

  《蓝皮书》显示,与民企和外企相比,国企得分较高主要是因为更加重视依法经营、股东权益、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议题,而民企则更加重视股东权益、社区关系、员工关爱等议题,外资企业主要重视供应链管理、社区关系、员工关爱等议题。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李伟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央企为主体的国有企业其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和资源也更加充足,比较早地建立了社会责任管理制度,这些是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条件。此外,国企的经营目标不仅是营利,社会目标、环境目标等都可能会纳入主管部门对国企的考核范围,因此国企的综合价值体现会比较明显。

  “社会对国有企业的期望比较高,还有一些严格的制度也在监管(国企),方方面面的期望国有企业都要尽量满足。”李伟阳说。

  值得注意的是,《蓝皮书》还选取了16个社会关注度高,对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领域进行重点分析。从行业得分来看,电力行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最高;特种设备制造、家电行业、银行、石油化工4个行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达到三星级水平,处于追赶者阶段;而近年来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相对较差,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亟待加强。

  电力、银行、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国企大多是垄断性企业,为何社会责任指数的得分反而普遍较高?李伟阳分析认为,这类垄断性国企往往会受到比较多的约束,国资委等主管部门也会明确要求这类国企带头履行社会责任。此外,这类行业领头羊企业往往也会参与建立行业标准,对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普及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不能把社会责任当作宣传工具

  近年来,李伟阳见证了不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在他看来,有许多国企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认为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就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了。

  “实际上这是不对的。”李伟阳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是衡量一个企业为社会创造综合价值的能力,但由于目前评价的标准、技术方法、理论基础等都不统一,还很难对所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他认为,在此情况下作出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不一定是最好、最科学的选择,而且有很强的误导,期待更科学评价体系的出现。

  数据显示,仅仅2014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有2357份,这个数字已经占到全世界的20%左右。社会责任报告的泛滥引起了研究者的反思:履行社会责任,就是作一个社会责任报告吗?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企业社会责任首席研究员梁晓晖认为,由于很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有误,再加上一些研究机构不成熟,导致最后出现一个窘状:社会责任报告满天飞,读者却没多少;谁写了谁看,写谁了谁看,其他人都不看。

  “按照不同的评价体系来看,结果就不一样,跨越行业的排名还是要慎重。”梁晓晖表示,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界,对跨行业的社会责任评价报告大多持批评态度,因为评价方法不科学严谨,而且容易误导公众。在他看来,作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最合适的机构应该是一些行业组织,它们掌握大量的数据,这样作出来的研究和排名才能让人信服。

  他认为,国企作为担当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力,不应该过分推崇这类社会责任评价,更不应该把社会责任当作公关宣传的方向和工具。在他看来,由于具有先锋示范效应,国企在担当和履行社会责任时应该遵循问题导向,“企业和行业有什么实质的问题和挑战,先去解决它,比如怎么节能减排等”。

  “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现在早已过了空谈理念的阶段。”梁晓晖强调,国企履行社会责任应该解决真问题,满足真需求,做出实质行动。他建议,目前比较好的路径是从企业内部入手,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企业日常管理中,当作经营理念和改进工作的方法看待,而不是借助外界的一些排名。

  “不要再空谈大而化之的社会责任概念,不要空谈报告的排名,不要把社会责任做成公关部社会责任部的事。”他说。

(责编:史雅乔、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