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外賣垃圾咋處理?

劉  峣
2017年08月28日08: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浙江省安吉縣在縣域鄉村推廣“垃圾不落地”模式,實行垃圾定點投放、定時收集,老百姓對垃圾分類和環境保護的自覺意識明顯提升。圖為8月3日,安吉縣靈峰街道目蓮塢村村民(右)准備將生活垃圾投入流動垃圾清運車。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攝

  簡單一頓飯,垃圾知多少?

  圖片來源:千庫網

  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半島社區嵐翠苑小區,每戶居民都有一張專屬的“智能二維碼卡”。傾倒垃圾時,居民通過掃描“智能二維碼卡”,選擇可回收垃圾(包括紙張、塑料等)、餐廚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等,對應的箱門自動打開。居民可獲得相應積分並兌生活用品。圖為7月16日,居民在按照分類投放垃圾。

  葛宜年攝(人民視覺)

  中午時分,在北京市海澱區工作的媒體人小夏吃完了午餐。由於公司沒有食堂,他和同事的午餐通常用手機叫外賣解決。一餐過后,小夏數了數,米飯、主菜、小菜、湯……一個人的餐食耗費了4個塑料餐盒。而在公司樓道的垃圾桶裡,外賣餐盒已經堆成了小山。

  網絡外賣行業的飛速增長,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吃、填飽了人們的胃,卻又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更多的廢。而塑料餐盒直通垃圾場,更是給環境帶來隱患。

  如何讓越堆越高的塑料餐盒少一些?如何讓外賣行業實現綠色發展?這是一個需要多方施策的難題。

  ① 塑料餐盒使用量大

  外賣有多火?根據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等互聯網外賣平台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家外賣平台全國日訂單量約在2000萬單左右。由於送餐迅速、種類豐富、支付方便,很多在華外國人評價稱,除了“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外,中國的外賣也該歸於“新四大發明”之中。

  外賣業務的爆發造成了餐盒的過量使用。有環保組織研究分析了100個外賣訂單發現,平均每單外賣會消耗3.27個一次性塑料餐盒/杯。這意味著,目前中國互聯網訂餐平台上,每天使用的塑料餐盒超過6000萬個。

  事實上,不只是餐盒,外賣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塑料外包裝等,都屬於塑料垃圾。普通塑料餐盒和餐具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塑料袋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有報道稱,外賣平台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蓋42萬平方米,大約15天即可覆蓋一個西湖。

  對很多餐飲企業來說,使用塑料餐盒也是無奈之舉。有業內人士稱,中餐食物多含湯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適一些。雖然目前也有餐飲企業使用紙盒等包裝,但大多數可降解餐盒並不適合中餐,容易滲水滲油、使米飯粘連,難以被消費者接受。此外,餐盒成本也是餐飲企業的考量因素,有餐飲企業負責人稱,外賣包裝約佔整個成本的2%。

  其實,目前外賣使用的塑料餐盒並非“一無是處”。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塑料餐盒都印有可回收物標識,可以通過垃圾回收的流程,實現資源的再利用。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消費者用完餐后,直接就把餐盒扔掉了。即使餐盒裡有剩菜剩飯,也大多一“蓋”了之。塑料垃圾與餐廚垃圾“混搭”,給外賣垃圾回收帶來不少麻煩。

  ② 塑料回收渠道不暢

  即便進入到垃圾回收流程,外賣餐盒的回收價值也並不高。據業內人士介紹,塑料回收價格低、再資源化成本高,回收者一般不願撿滿是油污的外賣餐盒,就算撿回來也要耗時耗力清洗,因此塑料餐盒在回收市場上不受待見。無論是垃圾回收企業,還是城市的“拾荒大軍”,都對回收塑料制品“無感”。

  與此同時,目前中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回收體系,塑料餐盒作為低附加值回收物,難以進入再生資源回收渠道。即便消費者主動將塑料垃圾分類,由於回收體系不完善,環衛車在運垃圾時,也有可能把各類垃圾混在一起拉走。

  既然難以回收,塑料餐盒就隻能“混入”城市生活垃圾,進入垃圾處理系統,最終作為普通垃圾進行焚燒或填埋。不過,如果不同塑料成分一起焚燒,那就很容易產生空氣污染﹔而在垃圾填埋之前,一般也會對體積較大的塑料垃圾簡單焚燒,會產生大量廢氣排放。因此,放任塑料餐盒進入垃圾處理系統,絕非治本之策。

  事實上,塑料制品帶來的“白色污染”,並非中國獨有,世界各國也面臨同樣難題。如果有比較健全的垃圾分類體系,塑料餐盒等制品可以通過回收渠道得到有效的循環利用。但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隻有14%的塑料包裝得到了回收。

  而在餐盒回收處理的成本方面,也有經驗和教訓值得借鑒。例如,日本餐盒回收處理費由消費者承擔﹔在歐美,處理費則由生產廠家承擔。在中國,上海曾於2000年6月實施《一次性塑料飯盒管理暫行辦法》,由管理部門向生產一次性塑料飯盒的廠家每個飯盒收取3分錢,作為回收處理費。但這項制度的實施並不順利,於2014年5月被廢止。

  ③ 加強分類回收和處理

  專家表示,解決外賣垃圾問題,應從源頭和下游兩端入手。既要採取措施減少外賣垃圾的產生,又要加強對外賣垃圾的專業回收處理,大力提高利用和處理“存量垃圾”的效率,嚴格控制“增量垃圾”的產生與規模。

  加強分類回收、加強資源化處理,是解決外賣垃圾問題的主要對策。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在全國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

  對此,專家表示,因為外賣垃圾的識別相對簡單,因此可以將其作為推進垃圾分類管理的突破口。例如,在學生和上班族相對集中的區域,有針對性地開展外賣垃圾分類回收,待初步實現分類收集后,再指定專業公司進行統一回收處理。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秘書長盛敏表示,目前中國對於廢棄塑料等再生資源的回收還沒有相應的補貼機制。他說,有兩種方式可借鑒,一種是歐洲模式,通過政府採取強制性的政策,對可再生資源的回收處理進行補貼﹔另一種是日本模式,通過培養國民素質,從源頭上做好垃圾分類。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宋國君認為,應堅定地實施強制源頭分類政策,遵循污染者付費原則,實施生產者延伸責任制,激勵污染者減少廢棄物產出,同時用資源回收收入彌補垃圾管理社會成本。

  針對塑料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的分類回收,目前國內部分城市也制定了一些措施,如建立基金發放補貼、處罰違規對象等。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具體實施中,還需要繼續探索解決產業鏈條補貼前置、處罰對象無法確定、回收物統計監管成本高、投入資金過多等問題。

  ④ 創新外賣包裝方式

  而從外賣垃圾的源頭來說,要加強對外賣企業的規范和監督,實現外賣垃圾減量化。其中,最主要的思路是尋求外賣配送包裝和方式上的創新。

  專家建議,可以對相關企業的科技研發進行補貼,對可降解產品減免稅收,在源頭上堵住“白色污染”,使公眾獲得更加方便環保的替代產品。

  目前,已經有餐飲企業使用紙漿餐盒、甘蔗纖維餐盤等可降解材料,但這類餐盒的成本往往比塑料餐盒要高,因此全面普及尚需時間。

  今年6月,美團外賣、中國烹飪協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數十家餐飲外賣品牌共同發起《綠色外賣行業公約(綠色十條)》,其中提出“推動使用綠色餐具”等內容,並向供應鏈端發出“英雄帖”,為餐飲行業小微企業找到健康安全的綠色餐具。也有外賣平台正和科研機構合作,研發可降解環保餐盒。

  專家建議,應對外賣包裝材料減量化、資源化作出約束性規定,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在外賣中加收垃圾處理費,讓商家、平台、消費者為外賣垃圾回收處理埋單。

  也有意見指出,可以效仿國際普遍採用的垃圾回收押金制度,創新回收渠道。消費者購買外賣時先支付部分押金給平台,待用餐完畢后,將外賣餐盒送至自助回收機器或人工回收點。平台確認后,將押金退還消費者,以此促進消費者樹立健康良好的消費理念和垃圾回收意識。

(責編:初梓瑞、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