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家庭性教育首先是愛的傳遞

何杰
2017年09月01日08:1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女兒悠悠在3歲左右的時候,開始思考第一個哲學問題。有一天,她忽然問我:“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你是媽媽生的,是爸爸在媽媽肚子裡種了一棵種子,然后種子慢慢長大,就長成了小寶寶,最后小寶寶從媽媽肚子裡生出來……”

  還好,女兒沒有繼續追問。如果她再問:爸爸是怎麼種的?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一位朋友也分享了他們父子間的對話:

  “爸爸生你養你不容易啊……”

  “可我是媽媽生的呀!”

  “爸爸也幫忙了呀!”

  “爸爸,你是醫生嗎?”

  還有一位媽媽跟孩子的對話更有趣:

  “爸爸把小蝌蚪送到媽媽肚子裡,小蝌蚪長大了,就變成小寶貝了。”

  “那小蝌蚪為什麼沒有變成青蛙呢?”

  我想,“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對於已為人父母的朋友並不陌生,現在的父母對待孩子們這些棘手的問題已經有了一些准備,回憶一下,我們小時候一定也問過父母相同的問題。當我這樣問媽媽時,媽媽說,我是從垃圾堆撿來的。有一天,媽媽從醫院裡抱回了“親生”的妹妹,我當時5歲,心想,完了,媽媽一定更愛親生的妹妹,想到這兒,我竟然哭了。“我是撿來的”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到小學。后來跟同學聊天,他們說,他們也是被撿來的,我才知道我上當了。還有一位同學說,他媽媽被蜜蜂叮了一下,就有了他。

  那個年代,對孩子們提出的關於性的問題,大人基本上都是回避的,所以孩子們都是“自學成才”。有一兩個早熟的同學會私下裡普及一下性知識,那時候我已經上初中了,知道真相那一刻,我下巴差點掉下來,回家看父母怎麼看怎麼別扭。性在我的心裡成了一個秘密,一件讓人覺得羞愧的事情。

  當今年代,關於性的話題不再那麼諱莫如深,但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性教育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誰來為孩子們進行性教育?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

  前段時間,網上熱議某大學出版的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一部分網友認為讀本非常好,體現了社會的進步﹔一部分網友表現出了強烈的擔憂,認為讀本尺度過大。特別是讀本對同性戀的態度是認同的,認為同性戀很平常,同性之間的愛情同樣美好。這種表述代表觀念上的新變化,但出於科學的態度,我認為也應該增加一些自我保護的知識,比如注意預防艾滋病,以及艾滋病的嚴重后果等。

  所以性教育並不簡簡單單的是知識的普及,也是心理健康、倫理道德,以及價值觀的體現。

  孩子“我是從哪裡來的”的問題,其實是一場馬拉鬆式的問答。他們對這個問題的認知也有著循序漸進的過程。3歲的孩子會問:我是從哪裡來的?五六歲的孩子會問:我是怎麼到媽媽肚子裡的?等到十來歲的時候,孩子會問:精子和卵子是怎樣結合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根據孩子們年齡階段來回答問題,考慮孩子的接受程度,對3歲的孩子講精子卵子明顯是不妥的。

  我有個同事的老公是醫生,當他們孩子很小的時候,醫生爸爸已經把性教育當成單純的性知識都教給了孩子,所以這個孩子會當著很多人的面夸夸其談,令當時的局面很尷尬。

  確實,性教育是一門科學,是值得家長朋友和思考的學問。我想,孩子的性教育問題應該遵守一些原則。

  孩子的性教育老師一定是父母,不應該是網絡、同伴。這就要求父母與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樣孩子才會在父母那裡尋找答案。當孩子3歲詢問第一個問題“我從哪裡來”時,我們就正面回答,而不是搪塞和欺騙。這也要求父母一定要有准備,當你不知該如何回答時,就老老實實地告訴孩子“媽媽也不知道,等媽媽查一下再回答你”。

  有問才有答,不問就不答,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年齡認知特點。同時要讓孩子知道,這些話題可以私下裡問父母,但不應當在公眾場合討論。

  要認識到,性教育絕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應該把性教育也看成品格教育,是價值觀的引導,要讓孩子們逐漸認識到性與情感的連接,在家庭中有傳遞愛的氛圍,爸爸愛媽媽,媽媽敬爸爸。

(責編:初梓瑞、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