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2017中國慈善文化論壇暨第四屆西湖論善”在杭州召開

劉福清:社會組織要提高政治站位 為社會創造更好的慈善環境

2017年09月08日10:33 | 來源:人民網-公益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9月8日電(初梓瑞)9月5日,“2017中國慈善文化論壇暨第四屆西湖論善”在杭州召開,論壇設置了主旨演講、跨界發言、案例分享等環節。二十余名來自學界、商界、慈善、政府、媒體的業界代表,圍繞如何復興中華傳統,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慈善文化發展之路?如何打破行業壁壘,實現跨行業、跨學界“聯手創新”?進入了深入探討和分析。

  本次論壇由中國慈善聯合會、浙江省慈善聯合會、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新華網聯合主辦,以“接通善道--跨界、融合、創新”為主題,解讀我國慈善文化發展大勢,分享跨界合作成果,探討如何構建適合中國實際的、能呼應社會需求的慈善價值體系。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福清強調,社會組織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強自身建設,突出問題導向,消除風險隱患,為社會創造更好的慈善環境。

論壇現場

  在慈善文化建設方面,劉福清認為,應接通古今、接通中外,接通慈善行業上下游,接通慈善事業各主體,最終讓慈善文化浸入每一個國人心中,培養中國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培育慈善文化,關鍵在於培育身邊的慈善,慈善行業應該將慈善資源和慈善服務下沉到一線,更多地為貧困群體辦實事、解難事。

  浙江省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胡勇耀表示,向善的力量一直深深地根植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裡。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頒布,更是在中國慈善事業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慈善法》頒布實施一年來,浙江的社會組織蓬勃發展,目前在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組織近4.9萬個,另有近12萬家納入備案活躍在基層一線的社區社會組織。

  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沈旭欣指出,敦和基金會在慈善文化方面的總體目標是:策劃和資助具有建設力、行動力和創新意義的公益項目,積極營造有利於慈善文化的生態環境和良好氛圍,從而促成相關主體尤其是公益“人”的成長發展、一系列有分量的文化產品的推出、實務界的理念認同和行動跟進、媒體自覺自發的傳播和弘揚,通過有意識的推動及各方的合力,使慈善文化及其相關話題進入公益慈善的研究視野和行動范疇,讓慈善文化在公益慈善行業乃至全社會蔚然成風。

  新華網公益文化部主任、新華社中國網事感動人物評選辦公室主任高向梅認為,近年來,隨著我國慈善實踐的深入,開始形成具有自己獨特氣質的中國慈善文化。這一有中國特色的慈善文化既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既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將為中國的慈善事業走出去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論壇的主旨演講環節由慈濟基金會人文志業發展處主任、慈濟大學副教授何日生主持,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越光,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高丙中等分別發表了主旨演講,共同揭示了慈善文化如何復興傳統、融合創新,從而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跨界發言環節邀請了來自不同行業的嘉賓,阿拉善SEE基金會副會長童書盟、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家良、知名公益人鄧飛、上海映綠公益事業發展中心創始人庄愛玲、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雷博共同探索如何實現跨界合作,促進社會各界了解慈善、參與慈善。

  最后的案例分享環節,“自然大學”聯合發起人馮永鋒,古村之友創始人、深圳市慈善事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湯敏、“爺爺奶奶一堂課”創始人賀永強相繼介紹了“爺爺奶奶一堂課”、“新鄉賢工程”等成功經驗。南通中華慈善博物館陳列部主任程偉、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系副主任苗青對以上案例進行了點評和理論拓展。

(責編:初梓瑞、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