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辦好特殊教育 讓“折翼天使”不再特殊

初梓瑞
2017年11月28日14:28 | 來源:人民網-公益頻道
小字號

  “這裡的每個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們善良、可愛、陽光,需要人們傾注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需要教師用特殊的教育方式,傾注更多的心血去教育他們、訓練他們,讓他們能夠自食其力、快樂的成長。”通州培智學校校長王超山對記者說。

  發展特殊教育是推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的重要舉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

  從黨的十七大“關心特殊教育”,黨的十八大“支持特殊教育”,到黨的十九大“辦好特殊教育”,可以看出黨和國家對特殊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辦好特殊教育。而“辦好特殊教育”則意味著不僅要有特殊教育,更要有高質量、高水平的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 迎來春天

  十九大代表、通州培智學校教導主任李銀環,1988年進入通州培智學校,特殊教育工作一干就是29年,普教出身的她為何干起了特殊教育?李銀環回憶道:“當時學校校長給了我一本書,是關於特殊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懷著疑問和好奇研究了起來,也許特殊教育的萌芽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的吧。”

十九大代表,通州培智學校教導主任李銀環(攝影 初梓瑞)

  “18號那天上午,我很激動,也很期盼,期盼特殊教育能夠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受到關注。”李銀環說,當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辦好特殊教育”的時候,她覺得特殊教育的春天來了。

  對於“辦好特殊教育”李銀環有著深刻的理解,她說:“十九大報告提出‘辦好特殊教育’,讓我們特教人再一次感受到黨中央對特殊教育多看一眼、高看一眼的情懷和重視。目標中的一個‘好’字,說明特殊教育發展必將是全方面、全方位的推進,一個‘好’字也說明我們的發展是高水平高質量的發展,這給我們特教人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也給我們注入了工作的動力。”

  2013年,為進一步加快首都特殊教育事業發展,尊重並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擁有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權利,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中小學融合教育行動計劃》。

  2014年1月,教育部、發展改革委、民政部等部門聯合發布《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旨在加快推進特殊教育發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實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使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

  2017年7月,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特殊教育有了新的升華,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是鞏固一期成果、進一步提升殘疾人受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推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任務,是增進殘疾人家庭福祉、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的重要舉措。

  “政策的層層出台告訴我們,特殊教育無論是從政府,從財政,從學校各個方面,到底應該發展到什麼樣子,發展到什麼程度,明確了特殊教育的根本目標。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奔著這個目標大步前進,所以我認為特殊教育的春天真的已經來了。”李銀環說。

  特殊教育 重在融合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新形勢下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奮斗目標和正確方向,也是從教育維度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途徑之一。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這些特殊的孩子更好的融入到社會中,不讓他們封閉在學校裡。如何讓他們更好的融合在普通學校當中亦是當下特殊教育的首要任務之一。

  “我們通州培智學校的大門是敞開的,普通學校的大門對我們也是敞開的,我們與區裡的幾所重點學校都有定期的互動和融合,比如六一兒童節、運動會,很多活動包括聽課我們都互通。所以我們的孩子是有雙學籍的。”李銀環介紹說。

  據了解,通州培智學校與區重點學校每學期有5次以上的融合交流機會,還開設了融合教育課。校長王超山告訴記者,學校之所以開設融合教育課,是希望全社會都了解這所學校,了解這所學校裡的孩子們,讓普通學校的學生感受特殊學校的課堂,讓他們知道這些特殊孩子的日常表現是什麼樣的,懂得如何與這些特殊的孩子溝通,理解他們為何行動反常,以后見到這些特殊的孩子如何幫助他們、不排斥他們。

  除了融合課堂以外,為讓這些特殊的孩子能更好、更早的融入社會,通州培智學校還開設了很多培養生活技能的小課堂,烹飪、烘焙就是其中之一。

烘焙廚房(攝影 初梓瑞)

孩子們制作的糖葫蘆(攝影 初梓瑞)

  李銀環給記者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學校曾有一個女孩子,在烹飪、烘焙方面表現很優秀,也能獨立完成很多烘焙作業,所以學校嘗試讓她走出課堂,讓她感受真正的廚房勞動狀態是怎樣的。最開始,孩子精力無法做到全部集中,隻能在老師的呵護下勞動。老師的鼓勵和贊許、家長的協助和叮囑讓孩子從一天工作1小時,慢慢的變成一天工作4小時,再后來可以在廚房能堅持一整天。在學校的建議下,家長決定讓孩子走出封閉的廚房,真正走到社會中去。女孩子在學校的推薦下,去到附近的麥當勞做起了幫工。沒想到的是,麥當勞反饋:“這孩子干活特別的認真,吃苦耐勞。基本上已經看不出與普通人有差別。”故事講完,李銀環泫然欲泣。

  特殊教育 任重道遠

  在特殊教育飛速發展的同時,同樣存在著一些短板需要補足。

  李銀環希望,大學對於特殊教育的專業更加到位,培養更多的特教專業人才,培智學校缺特教便是現在面臨的一個難題。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鄧猛教授認為,特殊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特殊教育是指針對殘障兒童以及天才兒童的特別設計的針對性的教育。

  狹義的特殊教育是指對各類殘障兒童進行的旨在達到一般和特殊培養目標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特殊兒童的教育需要,發展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成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對社會有用的人。

  “基礎教育發展已經特別好了,特殊教育也不能落后。”李銀環希望,有企事業單位跟培智學校校企聯合,企業可以跟學校說明想要什麼樣的孩子,我們根據需要去培養。這樣可以真的幫助這些孩子更好融入到社會中,做社會有用的人。特殊的孩子,是社會上的最弱勢群體,希望政府可以鼓勵企業參與到幫扶中來。

  鄧猛認為,在特殊教育的安置形式上總體呈現出多元安置朝向融合的趨勢。當前我國特殊教育的安置形式主要包括普通班、特殊班、特殊學校、各類康復機構、托養機構以及送教上門等形式,形成了以特殊學校為骨干、以特殊班和隨班就讀為主體,以送教上門為補充的安置格局。近年來我國在30萬人口、殘疾人口較多的縣(區)設立至少一所特殊學校,但如此數量的特殊學校仍然無法滿足特殊兒童的教育需求,同時也與國內外特殊教育的融合趨勢不相符。所以,下一階段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要以普通學校的融合教育為主流趨勢,同時不排斥其他安置形式,使各級、各類、各障礙程度的兒童都能獲得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教育。

(責編:初梓瑞、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