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動員群眾自我管理,整治亂堆亂放佔道經營

德勝地區背街小巷有了環境志願者

2017年12月07日08:44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本報記者 高健

早晨的風,帶著寒意,但王崇德老人深吸一口氣,感覺整個人都煥然一新。他習慣地從弘慈巷街頭、那古色古香的大影壁牆前開始走起。

“這裡以前是個商鋪,街兩邊都是亂停的汽車,一走進弘慈巷,就讓人心裡堵得慌。現在敞亮了、有序了,我就想多看看。”王崇德緊了緊藍色的馬甲,后背上印著“德勝街道環境志願者”。

在這裡住了大半輩子的王崇德,對弘慈巷有著特別的感情。“全長350多米的弘慈巷,原本有40多家商戶,這些商鋪都存在開牆打洞的亂象。貨車佔道、快遞車亂停亂放、交通擁堵、噪音擾民……把附近居民煩透了。”王崇德邊說,邊用夾子夾起了地上的一個煙頭,扔進路邊的果皮箱裡,這個小動作是他每天作為背街小巷環境志願者形成的習慣。

王崇德回憶,最初志願者工作得不到理解,勸司機別亂停車,經常會吵起來,有時為了找到車主,得打上半個多小時的電話。“其實隻要堅持,最后都能互相理解,畢竟車主大都是附近的鄰居。”如今即使在早晚高峰,弘慈巷也很少出現擁堵,在王崇德看來,硬件上是街巷中間加裝了隔離護欄,新劃了非機動車停車位、殘疾人停車位……但關鍵還是“軟件”,是車主們都理解了志願者的工作,享受到了有序文明環境帶來的幸福。

“你看,便道上這面‘德文化牆’,展示了從德外到德勝的歷史變革,反映了‘源於德,終致勝’的德勝理念……”話沒說完,王崇德忽然加快了腳步,原來一個小伙子把共享單車隨意停在了小區門口。

“小伙子,這車你還騎嗎?不騎的話,你看,往前一點就有停車區。要是一會兒還騎,大爺就在這給你看會兒。”聽完王崇德的一番話,小伙子臉有些紅,搬起車,挪到了停車區裡,還特別注意和其他自行車擺齊。

“其實隻要一句話,有時就能激活人們心中的文明意識。”這是王崇德作為一名背街小巷環境志願者的心得。

下午,不遠處的雙旗杆胡同,志願者張佳正忙著指揮交通。

雖然雙旗杆胡同隻有300米,但這裡有一所小學和一所幼兒園,路兩側的商戶也有小一百家,比弘慈巷更加熱鬧。

快到下午3點半了,張佳在志願者團隊群裡發了一條語音:學校快放學了,老李一定別放無關的車進來﹔王姐,和我到學校門口集合。

學校門口,一些家長已經守在這裡准備接孩子放學,但他們都非常自覺地把機動車停在南側、代步車停在北側,這是張佳和家長們的“約定”——本來雙旗杆胡同不能停車,但為了方便家長接送孩子,可以在上下學時段臨時停車,但要有序停放,這樣才能避免擁堵。

張佳站在路中間,擺出了交警的架勢,指揮著來往車輛,另一名志願者則保護著孩子盡快上車。從放學鈴響起到胡同恢復平靜,整個過程也就半個小時。

如今,共有730名志願者為德勝地區56條背街小巷服務。這個數字,連提出在背街小巷引入志願服務的倡議者、德勝街道城管科副科長楊軍劍也沒想到。

“開牆打洞整治讓街巷恢復了原貌,但亂堆亂放、佔道經營等陋習還在。我就想,通過專人引導,讓街巷先整齊文明起來,大家才願意共同保持,陋習也會慢慢改變。”去年年底,楊軍劍主動聯系綠色啄木鳥志願者團隊,希望借用優秀志願者的外力,給像雙旗杆胡同這樣的背街小巷打一針“強心劑”。

一開始,隻有三名志願者參與到街道治理,但他們認真負責,附近居民深受感動。誰都不願意再回到臟亂差的環境,於是大家自發加入,志願者團隊迅速擴大起來。

“各方面制度也健全了起來。”楊軍劍說,現在每名志願者都知道自己承擔著“十項任務”,歸納起來就是“十勸”:勸阻亂停車並碼放自行車﹔勸阻亂倒垃圾,協助撿拾垃圾﹔勸導亂堆亂放﹔勸阻私裝地鎖﹔勸導主人清理寵物糞便﹔勸阻非法張貼小廣告﹔勸阻沿街晾晒衣服﹔勸離佔道經營﹔勸導監督商戶門前三包等等。志願者們有了這“十勸”法寶,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兒,對發現的問題拍照“取証”,建立台賬,有些問題志願者自己動手解決,有些還要上報到街道匯總處理,天天如此,風雨無阻。

(責編:初梓瑞、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