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青年志願行動:精准回應需求 助力社會善治

中山市青年志願者協會(中山市義務工作者聯合會)21年來堅持為青少年打造多元化高品質的社會參與項目,在第32個國際志願者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山市14.2萬青年志願者隊伍中間,聽聽他們的故事。
創新服務載體 引領青年向上向善
——凝聚培養學生志願者
今年7月5日,中山市實驗中學“致遠書屋”公益項目援建的西林縣民族初級中學和西林縣八達鎮紅星村中心小學兩所學校的圖書館正式落成。這是該校通過廢品回收而衍生出來的“致遠書屋”公益項目,在全國各地的貧困地區學校援建的第七、第八所“致遠書屋”。
市實驗中學校團委書記、校青年志願者服務隊負責人張旭介紹說,作為全市首批中學生志願服務示范校,市實驗中學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從建隊起就開展廢品回收環保活動,至今已延續20多年。“致遠書屋”項目,是廢品回收工作的衍生項目。“每年高考后畢業生會處理大量書籍,我們將這些書籍回收、整理,把有用的書籍集中到一起,再送到偏遠地區學校援建圖書館。”張旭介紹說。
市實驗中學的案例,是中山市大中小學志願服務工作的一個縮影。截至2017年11月,團市委、市青志協(市義工聯)已在全市建立了300支紅領巾親子義工隊、近100支中學青年志願者服務隊、7個大學生青年志願者協會(服務總隊),覆蓋了所有在中山學習的學生群體。
——幫扶“問題青少年”
“中國好人”、市青志協義務副秘書長、東區基層民警吳永光,從上世紀90年代起便開始接觸社區吸毒人員。“那時候以打擊為主,很多人放出來之后又開始復吸,陷入了抓了放、放了又抓的死循環。”通過觀察,吳永光找到了原因:“很多成功從戒毒所出來的人員雖然回到了社會,但找不到工作或不被社會和家人認可,意志不堅定的他們又重新走上復吸或違法犯罪的道路。”
幫助戒毒成功青年找工作,是吳永光走出的第一步。企業不願意接收這部分人群怎麼辦?“一開始聯系熟悉的企業,讓他們加入到我們禁毒志願者隊伍中來,參與和感受禁毒工作。”吳永光說,企業感受到我們的真誠之后,開始主動提供崗位給這類青年。
2014年,吳永光以全市開展全民禁毒大宣傳為契機,提議成立東區“向陽花”禁毒宣傳公益放映志願者服務隊。放映隊吸納表現較好的戒毒人員在轄區進行禁毒宣傳,並逐步由最初的4名隊員發展到18名隊員。
2016年底,團中山市委、市青志協聯合市禁毒辦出台方案,計劃用3年的時間在全市6個鎮區建立青少年體驗式禁毒宣傳教育基地,首個試點建設的任務交給了吳永光和東區青年志願者協會。2017年3月,深具特色的基地在沙崗墟揭幕,從此成為最受青少年喜愛的宣傳陣地。基地主打“體驗式”教學,學生除理論學習外,還能通過完成佩戴VR體驗設備體驗任務,切實感受毒品對人體的摧殘,從而堅定拒絕毒品的決心。自3月開放以來,基地已接待了20個團體前往體驗學習,人數超過1000人,並已成為眾多青年志願項目的活動必選場地之一。
——培育公益志願人才
2012年,在團市委、市青志協的推動下,東區團工委、區青志協結合轄區及周邊鎮區青年需求,率先以“全民修身+現代公益”為著力點,創辦東區青年社區學院(修身學院),在為青年提供各類修身課程的同時,通過弘揚志願服務和現代公益文化,挖掘培養社會治理創新人才。
在網絡遠不如今天發達的2012年,為吸引青年進入社區學院,東區團工委專職團干、東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秘書長馬是潔和同事們制作了紙質版調查問卷,走上街頭派發。通過分析問卷,有針對性地開設青年喜歡的課程、吸引青年就讀。東區青年社區學院開學后,來自市青年智庫的志願者講師免費講授新穎的公益課程,幾乎每期課程都爆滿。
課程開設起來后,青年社區學院公益志願孵化器的作用逐步浮現。“我們慢慢發現,每個班裡都有能力比較強、性格又比較活躍的骨干。社區有活動,他們會積極參加,而且還可以帶動一批人。以攝影班為例,成員們給班級取名為東區彩虹義拍隊,學校、社區的各類愛心義賣活動、助學活動中,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又如扎根於社區、服務社區的青年社會組織中山市芊苗公益傳播中心,就是東區青年社區學院成功培育的公益組織之一。”馬是潔介紹說。
目前,像東區青年社區學院一樣的青年社區學院已經遍布全市24鎮區。
精准回應需求 助力中山社會善治
——突發應急事件 “橙衣人”沖在第一
無論是慈善萬人行、中山國際馬拉鬆,還是台風“天鴿”過境后的救災現場,一支穿著橙色衣服的志願者隊伍格外引人注目。各種突發應急事件,這群“橙衣人”總是沖在第一線。這是市青志協直屬的一支特色制服團隊——中山市應急志願服務總隊(以下簡稱“應急總隊”)。
在帥氣的制服背后,這支隊伍有著更加帥氣的故事。應急總隊副隊長李坤岳、吳永光和應急總隊的多位隊員,曾參與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救援工作。“那時候開始意識到,在突發情況下,有一支能夠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的專業隊伍有多重要!”
2011年12月,集聚了多個民間組織骨干、以“獻我所能、服務應急”為宗旨的中山市應急志願服務總隊成立,隊伍設立人群管理、應急通訊、應急運輸、山地搜救、水上搶險、醫療輔助等6大功能團隊,配合團市委、市應急辦、市三防辦、市衛計局等政府職能部門開展應急志願服務工作。應急總隊隊長溫镕慶介紹說,應急總隊非常強調專業性,目前隊伍共有隊員近200人,持有國家緊急救援員資格証、美國心臟協會(AHA)頒發的急救証等証書的隊員比例已達三分之一。
配合公安等部門在大型賽會與活動期間開展人群管控和醫療輔助,是應急總隊出動頻率最高的項目。連續6年服務慈善萬人行、連續6年服務西區汽博會、連續2年服務中山國際馬拉鬆、連續2年服務新春花燈會等,每次服務,這些組織有序、英姿颯爽的“橙衣人”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協助有關部門參與應急救援和防災減災工作也是應急總隊義不容辭的責任,如台風“天兔”來臨時協助民政部門轉移低窪地帶危房戶、台風“天鴿”肆虐后出動清理大型路障等。此外,以“災難面前,知識就是力量”為理念,應急總隊還常態化向市民大眾傳播防災減災知識,近兩年來累計參與“百人百場”應急知識宣傳24場、“全民治安”宣傳16場、應急知識進社區、校園和廠企57次,並在5.12防災減災日組織學生開展大型災害逃生演練等。
——幫扶殘疾群體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
中山市助殘志願者(義工)服務總隊(以下簡稱“助殘總隊”)成立於2009年5月,8年來除堅持開展常態化探訪服務為殘疾人提供心靈撫慰,還先后開展了“陽光伴你行”重度貧困殘疾人幫扶計劃,5年內累計募集社會資金130萬元,為全市210戶重度貧困殘疾人家庭每月提供幫扶資金﹔開展全市殘疾人現狀大調研,協助職能部門精准掌握殘疾人數據﹔打造“陽光鵲橋”殘疾人婚戀交友項目,幫助殘疾人解決家業問題,等等。
在此基礎上,今年10月,助殘總隊啟動了為期一年的“光明行動”——點亮1000戶困難殘疾家庭公益行動。“我們在日常的探訪中發現,許多殘疾人身體行動不便,換燈管這樣普通人看來很簡單的事,他們卻做不到,所以我們在團市委、市殘聯、市青志協的支持下,策劃了‘光明行動’項目,整合熱心燈具企業、供電局的電工志願者等力量,共同為困難殘疾家庭更換照明設備,幫助他們改善居家環境,過更美好的生活。項目還獲得了今年‘博愛100’公益創投優勝獎及種子資金。”助殘總隊隊長洪建明介紹道。據悉,該項目啟動的1個月內,他們已為4個鎮區的超過100戶困難殘疾人家庭更換了光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