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班戈支行
讓貸款成農牧民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有了貸款証,就好比有了通往致富大門的金鑰匙,我一定要爭取拿到鑽石卡。”班戈縣普保鎮二居委牧民巴吉拉真對未來的生活信心十足,而她的底氣則來自農行發放的農牧戶信用貸款。之前,她通過農行班戈支行36萬元草場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做起了小茶館及跑運輸的生意,截至目前已盈利30多萬元,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在班戈像巴吉拉真這樣的人不少。班戈縣位於西藏那曲地區西北腹心地帶,平均海拔4747米,比珠峰大本營僅低了不到500米,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全縣總面積為3.18萬平方公裡,總人口4萬余人,屬於純牧業區,貧困人口1萬余人,貧困發生率23.7%。因此,該縣扶貧任務極為艱巨,正是扶貧工作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
作為服務班戈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農行班戈支行發揚“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降標准”的精神,在堅守之中不忘創新,不僅把黨和政府的優惠金融政策、“最后一公裡”的金融服務送到農牧民家中,而且把金融創新的優質產品、產業扶貧的“造血”機制帶給了農牧民兄弟,摸索出一條彌足珍貴的金融扶貧之路,正在把那裡的“貧窮送入博物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這是扶貧領域的金科玉律。在農行人看來,要幫助那些陷於窮困的農牧民兄弟,首要事務是要了解他們為什麼窮困,而后才能找到幫他們致富之“漁”。
在西藏班戈,人們多是逐水草而居,受客觀條件制約,缺少有效抵押物,“貸款難”一直是老大難問題。有牧民說:“別說房子了,我們連一隻羊、一頂不漏雨的帳篷都沒有,你說,怎麼抵押貸款?”
然而,致富的夢想缺不得啟動資金。在不確定的壞境裡艱難存活,那些農牧民兄弟需要一個機會,擺脫每天的費用僅夠維持當天消費的窘境。他們需要抵御突發的災害,也需要有盈余來改善生活。
面對西藏農牧民“找不到擔保,沒有房產,而牛羊等其他動產又無法抵押”的實際情況,為了給這樣一個“起點低、底子薄、自然條件差、現代化建設一度遠遠落后於國內大部分地區”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輸血”、“造血”,農行西藏分行努力創新發放信用貸款的業務模式,首創具有高原特色的“鑽、金、銀、銅”四卡農牧戶信用貸款產品,不同等級不同授信額度,鑽石卡授信額最高可達30萬元,支持農牧民發展農家樂、牧家樂、民族手工業、小型貿易等。
“‘四卡’產品一次授信、隨借隨貸、循環使用、方便快捷的特點,契合了農牧民的實際金融需要,他們已經把‘四卡’珍視為家庭的‘信用身份証’和脫貧致富的‘法寶’。”農行班戈支行有關負責人稱。
這就是巴吉拉真口中的“金鑰匙”——手掌大小、正面寫著“農牧戶貸款証”的小冊子,封皮有“紅、綠、藍、黑”四種顏色,分別對應著“鑽、金、銀、銅”四個信貸產品。當然,手握“金鑰匙”不止她一個。截至今年9月末,農行班戈支行以“四卡”信用形式發放的貸款14709萬元,余額達37782萬元,扶持帶動農牧戶7217戶。
同時,農行班戈支行積極推動“縣、鄉(鎮)、村三級信用建設體系”,促進縣域金融生態環境的持續優化。目前,該行“三級信用建設體系”在班戈縣的鄉(鎮)、村覆蓋率已分別達到78.54%、91.57%。這不僅為當地打牢了經濟發展的基礎,也從根本上保証了貸款的質量。
產業是扶貧的關鍵,有了產業才有“造血”的能力
為支持當地產業扶貧項目,農行班戈支行組織專業調研組,結合當地資源稟賦,認真篩選質地好、易准入、能帶動農牧民就業的產業項目逐一擬定金融服務方案,通過政府風險補償基金撬動銀行信貸資金模式,支持當地農牧業產業化改造升級、觀光旅游業、農畜產品加工業、短平快致富項目和鄉(鎮)、村基礎設施建設。
據介紹,農行班戈支行首期發放產業扶貧項目貸款1290萬元。截至今年9月末,精准扶貧余額達9209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近2000人。
同時,依托產業項目供應鏈需求,全縣農牧民經濟組織在農行班戈支行支持下開展了“產供銷+種養加”融合服務。通過實施“涉農組織+金融+農牧戶”扶貧模式,全縣形成了集奶制品加工銷售、特色農畜產品生產、民族穿戴、民族手工業、採石採沙、農牧民運輸隊等多種規模化經營。
到目前,農行班戈支行累計發放各規模涉農組織貸款1429萬元、貸款余額達到1635萬元,帶動和扶持農牧民80戶,惠及302人次,支持了兩家國家級示范合作社、4家縣級農牧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壯大。
班戈縣普保八村糌粑合作社今年在農行班戈支行就辦理了300萬元產業扶貧流動資金貸款。合作社負責人亞培說:“在農業銀行扶貧貸款支持下,擁有了自己的糌粑加工廠,還帶動27戶貧困戶,吸收村民38人在家門口就業。”
在合作社工作的村民阿旺措姆高興地說:“雅古都!每天工資150元左右,在家門口干活每月就有四五千,這樣下去,我們脫貧致富更有信心了。”
在班戈,照耀雪域的金融之光不僅僅是扶貧貸款
實際上,滿足農牧民包括取款、匯款、存款、結算等在內的最基本的金融需求,打通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裡”,讓經濟血液真正流遍四方,也是金融機構責無可推卸的責任。
為了實現自治區“鄉鄉有網點、村村有金融服務”的普惠金融服務目標,農行班戈支行在完善現有鄉鎮營業所普惠金融基礎上,努力延伸農牧區服務觸角。實施“金穗惠農通”工程,目前全縣三農金融服務點達40個,縣以下農牧區布放電子機具40台,覆蓋到10個鄉(鎮),覆蓋面達100%,覆蓋行政村數28個,覆蓋面達70%以上,年均為農牧民提供的轉賬、取現、查詢交易金額逾20萬元。
“以前我們為了取點錢、匯個款,經常要揣著饃饃,起早貪黑到縣城,沿途路不好走,來回坐拖拉機要顛簸一天,有時遇到暴風雪就沒法回家了。”一位牧民兄弟回憶起以前的日子仍然有些不好受。
“現在,三農金融服務點就在村裡,幾分鐘就走到了。不僅能小額取錢、存款,刷卡消費、領取養老金、領新農合補助,還能給在外地上學的子女支付生活費,再也不用長途跋涉去縣城了。”這位牧民兄弟由衷地感激農行。
不過,仍有一些牧民兄弟存取款等金融需求無法及時滿足。因為他們生活在過於偏遠高寒的地帶,而且居住極為分散、遷徙不定,沒電、沒網絡,連電子機具都無法布設。在班戈,有的兩戶牧民之間相距幾十公裡,遠的甚至超過200公裡。
為此,農行班戈支行積極發揚“背包下鄉、走村串戶”的老西藏優良傳統,通過組建“馬背銀行”“摩托車銀行”“汽車銀行”等多種形式,上門提供金融政策宣傳、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等流動金融服務。有時候農行的客戶經理辦業務要經過茫茫無邊的草原和泥濘的沼澤,還經常會遇到下雨天、暴風雪等惡劣天氣,其中艱難危險可以想見。
看似尋常最崎嶇、成如容易卻艱辛。農行班戈支行的負責人坦誠在班戈干金融不易,搞扶貧更不易,“但正是有了一批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的農行人,長期默默耕耘在廣袤的藏北草原,以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的藏北精神,把農行金融扶貧的旗幟高高樹立在了世界之巔,我們無怨無悔,我們驕傲自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