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5年雅安:“雨城”有了新衣裳

記者 初梓瑞
2018年04月25日09:33 | 來源:人民網-公益頻道
小字號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四川雅安又名雨城,西臨青藏高原,東靠四川盆地,特殊的地理環境讓這裡終年淫雨霏霏。當地人說,雅安一定是女媧補天的時候被遺漏了,所以才造就了今天的“雅安天漏”。

  特殊的地理環境能形成許多自然奇觀,但同時也可能會伴有難以避免的自然災害。2013年4月,雅安發生7.0級地震,69萬余間房屋倒塌或嚴重受損,災情波及246萬余人,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奉獻愛心。

雅安市寶興縣大溪鄉煙溪村,鋼結構抗震農房

  5年來,重建雅安,已不僅僅是當地政府的要務,更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眾多社會組織的深度參與下,雅安正逐步走出陰霾,走向新時代。

  注入理念 重塑家園

  “社會組織為災區重建凝聚了民間資金和人才,有力的支持了黨委、政府,並成為了政府的有益補充。社會組織的創新探索,為重建注入新的理念,同時也促進了災區社會治理創新。”雅安群團中心主任任昌榮感觸頗深。

  壹基金執行秘書長李弘介紹說,在“4·20”蘆山地震后,壹基金協同政府聯合企業、社會組織等合作伙伴先后開展了緊急救援、過渡安置和災后重建三階段工作。

壹基金執行秘書長李弘

  李弘認為,災后重建階段是一個長期且艱難的工作,國際上對災后重建的有一個標准是要恢復到比災前更好的水平。壹基金的理念就是要創造社會上沒有的、新的價值。

  據悉,壹基金用時三個月,進行了災后重建研究,通過專家研討、政府座談等多個環節,最終確認了“以減災為核心,創建韌性家園”的五年災后重建規劃。

  何為“韌性”?壹基金雅安重建項目主任魏明濤介紹,“韌性”的宗旨就是讓居民及其生活的環境具備應對災害的能力及災害發生后的快速恢復能力。

  5年來,壹基金深耕“韌性”理念,在災區先后實施了59 個重大項目,累計支出資金3.52億元。

  防災減災 重在自救

  隨著一聲警報長鳴,雅安市蘆山縣雙石鎮中心小學的200余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迅速、有序的從教學樓跑到操場,雙手抱頭蹲在操場的臨時安置區。校長楊成虎統計完人數后,立刻安排所有師生趕往校園深處的地震避難場。

雅安市蘆山縣雙石鎮中心小學地震避難場(初梓瑞 攝)

  “請立刻參與救援行動,有15名學生被困教室。”臨時救援指揮長張學勇接到校長的求救電話后,立刻組織百余名由村民組織的救災隊伍參與救援,統計被困人數、拉起地震警戒線、搭建臨時指揮部、分配傷員救助地……

臨時救援指揮長張學勇分配救援任務(初梓瑞 攝) 

  救援隊反應迅速,被困學生陸續從教室被救出,救援隊按照輕傷、重傷、生命危險等受傷程度分別將被困學生輸送到醫療點,接受紅十字會的醫療救助。

  這次大規模的地震救援演習持續了近40分鐘。李弘介紹,壹基金從2013年就開始致力於增強社區的減災能力的緊急救援的項目。以村子為單位,整合社區資源,在完善社區硬件的基礎上增強日常的防災減災的意識,構建以社區為本的防災減災能力。

  “在壹基金的幫助下,我們參與了很多次救援培訓,學會了非常多的自救知識,我相信,在外界救援沒有到位的時候,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自救作用,讓損失最小化。”張學勇堅定地告訴記者。

  硬件 軟件 雙管齊下

  “在雅安重建過程中,壹基金不僅做了加固學校、抗震農房等‘硬件’設施援建,同時還在校園、社區做了減災示范校園、安全農家等‘軟件’項目。” 魏明濤說。

  一個安全的校園環境,需要“硬件”和“軟件”雙管齊下。

  李弘指出,學校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場所,聚集人群多,個體應對災害能力弱,往往是災難來臨時受災最嚴重的地方。因此,加固教學樓、提高抗震性十分必要。

雅安市漢源縣片馬彝族鄉萬坪村小學,壹基金校園重建項目

  據了解,壹基金邀請中國各地的知名設計師團隊,因地制宜,開展學校援建的設計、建造和完備工作,通過教師能力建設、兒童安全教育、校園風險管理與校園安全文化四個方面,提升震后地區學校應對災害和日常風險的綜合能力。

  雅安市石棉縣宰羊小學張軍校長提及,他在培訓時學到了將兒童視角的理念和校園風險排查相結合的方法,組織全校學生一起去排查風險,“學校就是學生的第二個家,打造像家一樣的環境,學生自己對家進行整改。不僅要讓學生們發現風險點,還要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動手去解決。參與到‘家’的風險點整改。”

  截至2018年3月31日,壹基金開展了8所抗震減災學校、16所鄉村幼兒園、20個避災運動場、358套鋼結構抗震農房的援建工作,在102所學校開展減災示范校園項目,在4個區縣建立12個社區減災中心,在32個農村社區開展安全農家項目,超過900個次學校和村/社區受益……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